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阿思本艦隊”,剛一誕生就壽終正寢!

在1963年,從英國進口的幾艘的機械化船隻開始裝備給大清國的海軍,但這支海軍的統帥卻不是中國人,在一片反對和吵鬧聲中,這支艦隊還沒來得及為國效力,變就地解散。到底為什麼大清國的股肱之臣都反對這支來之不易的艦隊呢?

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阿思本艦隊”,剛一誕生就壽終正寢!

大清股肱之臣

一、清政府被海軍艦隊的強烈需求及英國人控制中國海疆的野心。

要了解這些股肱之臣為什麼一定要廢掉阿思本艦隊,我們必須先認識一個人,這個人叫李國泰,是英國人,但他也是大清的海關總署的總稅務司,正是他促成了阿思本艦隊的成立。

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阿思本艦隊”,剛一誕生就壽終正寢!

這個背景發生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那個時候,清政府可謂內憂外患,焦頭爛額。一方面,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大有一統江山之勢。另一方面,英法聯軍攻入京城,火燒圓明園,趕得皇帝北逃承德。屋漏偏逢連陰雨,咸豐皇帝又在這個時候駕崩了。接下來,北京城裡就出現了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第一次北京政變。小皇帝登基,太后垂簾聽政。這個時候,朝廷迫切的希望國家能快速安定下來。鎮壓太平天國的軍隊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英法艦隊輕而易舉的攻破天津,打進京城。再加上趁火打劫的俄國人,割走了外東北和外西北的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這都讓清政府清晰地認識到學習西方,建立近代化軍隊的重要性。

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阿思本艦隊”,剛一誕生就壽終正寢!

迫於西方的壓力,清政府任命了英國人李國泰為海關總署稅務總司。中國的關稅主權遭到了蹂躪和踐踏。雖說李國泰有皇帝下詣任命,只聽命於朝廷,但它實質上聽命於誰,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為了進一步控制中國的海關稅收體系,李國泰想清政府提出了建立中英聯合艦隊的提議。清政府清楚,沒有近代化的輪船,單靠那些木船、帆船想保衛萬里海疆幾乎是不可能的,又苦於自己沒能力製造這些東西。於是,就採納了這個建議,由清政府出資,英國人提供技術和指揮訓練人員。英國人阿思本被任命為這支艦隊的總指揮,所以這支艦隊也叫阿思本艦隊。

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阿思本艦隊”,剛一誕生就壽終正寢!

李鴻章

二、阿思本艦隊建立之後,清政府和英國人都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最後不歡而散。

清政府為了控制這支艦隊,原本要任命中國人擔任艦隊的統帥,英國人任副手。但是,李國泰作為大清國的談判代表私自和英國人簽訂了協議,任命了英國人阿思本為艦隊統帥。艦隊上下的各級官員也由阿思本任命,艦隊雖然都是大清的官兵,但重要的職務和技術人員皆有英國委派。實質上清政府對這支艦隊已經失去了控制。

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阿思本艦隊”,剛一誕生就壽終正寢!

這是艦隊有七艘炮艦和兩艘貨輪組成。噸位都是幾百噸的小艦艇,雖然無法和西方海軍相提並論,但他出現的時候也是遠東第一艦隊了。不過這個艦隊還沒有做出任何貢獻的時候,雙方的矛盾就開始激化了。首先是李國泰向清政府提出錢不夠,一加再加,最終是原來預算的幾乎三倍,同時還要求海關總署每一年撥款上百萬兩給艦隊用。清政府沒有養過這樣的艦隊,從一開始就弄的先天不足。對於經費問題,朝中也爭吵不斷。

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阿思本艦隊”,剛一誕生就壽終正寢!

後來艦隊提出順江而上,攻打天京的計劃,有觸動了湘軍的利益。曾國藩甚為光火,認為剿滅長毛賊,主要靠陸上進攻,你水軍瞎摻和什麼?於是,曾國藩、曾國荃、李鴻章上書朝廷,沒說他們一句好話。大意就是,每一年發給他們的經費都快要又買一支艦隊了,而這支艦隊有個英國人控制著,我們圖什麼呢?而英國人說,對,本來就是為你大清國服務的,你不出錢誰出錢?後來的幾年之內,風起雲湧的洋務運動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作為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主要的目的是用自身的力量興辦洋務,建立自己的水師。

大清國第一支近代化艦隊“阿思本艦隊”,剛一誕生就壽終正寢!

雙方爭執不下,都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船隻被拍賣,人員就地解散。也讓清政府明白了,想依靠別國的力量來加強自己的海防根本不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