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律师如何发挥作用?

律师代表委员热议

覆盖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网络建设

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日趋完善

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的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会议提出,到2020年,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要全面实现普及化、一体化、精准化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3月4日,多位来自律师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多个角度为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提出建议,道出律师行业如何广泛参与这项工作的想法。

【两会声音】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律师如何发挥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认为,公共法律服务“三大平台”建设、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发展最为迅速。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师协会会长、重庆索通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韩德云,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律师协会会长肖胜方一致认为,12348中国法律服务网开通和刑事辩护律师全覆盖体现了公共法律服务的快速发展。

“法律咨询是日常性的,网络不分时间、不分空间运行,12348法律服务网组织律师上网值班,运用智能化手段及时提供解答。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便捷获得法律咨询、普法宣传和调解服务,免去了奔波之苦。”韩德云说。

【两会声音】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律师如何发挥作用?

受到代表、委员点赞的中国法律服务网,正是近两年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目前,全国已建成2900多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9万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覆盖率分别达到99.97%和96.79%,65万个村(居)配备法律顾问。

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覆盖全国,截至2019年2月18日,中国法律服务网及各省级法律服务平台累计访问1.5亿次,法律咨询总量300万次

司法行政机关主导、各部门参与,以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为载体,由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各专业法律服务机构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在法治、公平、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说,近年来,各地整合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所、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建设。一系列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广东省公共法律服务发展迅速、思路新、反响好,我特地带来了一些材料,与代表、委员们共同交流。”肖胜方代表说,广东积极构建“五纵五横”公共法律服务网,横向集成实体平台、语音平台、服务网站、移动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五位一体,纵向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服务架构,打造“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圈。

覆盖更多群众需求

皮剑龙拿出一份民事诉讼调解前置制度的提案说:“人民调解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一种,这份提案的目的就是提升人民调解的地位,满足群众需求。”

“一些群众认为,打官司才是案件,才需要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以案件为中心的部分较强,其他内容应进一步提升。”韩德云认为,将案件作广义解读的基础上,案件各个阶段的公共法律服务要均衡发展,要优化流程设置,加快整合法律服务资源。

“要推进法律服务的网络化和体系化建设,注重下基层、进社区、上学校、走军营、去监所、驻农村,把法律服务送到千家万户、普通百姓身边。”吕红兵说。

吕红兵的想法和皮剑龙不谋而合。“推广公共法律服务还能提升人民群众对这项工作的知晓率、首选率等。”皮剑龙说,他调研发现,近些年,北京市开展的法律服务进社区、进楼宇活动,一开始群众需求看起来并不大,随着坚持走入一线,群众的知晓度、熟悉度提升后,大量的需求随之涌现。

“要持之以恒推广,做得好、服务到位,受众群体就会不断扩大。”皮剑龙说。

“我更关注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以及业务质量提升,很多地区也在寻求这些方面的经验交流。”肖胜方说,广东法律服务网运营中心将服务、运营、管理、协调四项职能合一,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客服队伍,负责梳理群众需求、分派工作任务、跟踪服务过程、监督服务实施等工作。组建了大数据中心,强化服务数据的归集、分析和研判,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吸引更多律师参与

目前,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制度日趋完善,全国律师事务所、仲裁委员会、人民调解组织等达到85.3万个,各类法律服务人员420万人。

接受采访的律师代表、委员认为,建成覆盖全业务、全时空法律服务网络,服务提供者群体数量还需进一步扩大,律师可以在更多方面有所作为。

肖胜方说,在广东和一些较发达地区,律师参与提供公共法律服务效果已经显现。广东先后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法律援助志愿者计划”“法援惠民 助力乡村振兴——律师实习人员服务基层计划”,有效缓解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匮乏,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全业务就是提供法律服务的全面性和充分性,全时空就是提供法律服务的及时性和均衡性,从时间上覆盖全过程。”吕红兵说,律师应该在国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适应并满足各个主体提出的法律服务需求;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出更多的法律服务项目和服务产品,规范并引领各个主体的法律服务需求。

韩德云和皮剑龙则认为,需要不断扩大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吸纳律师参与并提供优质服务。

“专门从事公共法律服务的人员数量与群众不断扩大的需求之间仍存在缺口。”皮剑龙说,这恰恰是社会律师队伍发挥作用的空间。

“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数据来看,调解方式结案量逐年增加,占到较大比例。”韩德云说,调解是新的纠纷解决方式,也是公共法律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参与调解工作有助于矛盾化解。

【两会声音】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律师如何发挥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