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猛推孕婦,只為了看看會不會流產!究竟誰的錯

熊孩子們終將長大,/<font>

試問社會能原諒以後的他們嗎? /<font>

—津逗媽媽/<font>


熊孩子猛推孕婦,只為了看看會不會流產!究竟誰的錯

最近,一妹子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馬上引起了不小的社會輿論,/<font>

“摧毀一個熊孩子有多困難?”這位妹子親眼目睹了自己親戚家的熊孩子,把一個懷孕四個多月的嫂子猛推下沙發。/<font>

在這裡很多人會講孩子還小不懂事吧。但是這位妹子後續發表的真實情況卻令我震驚了,我的老天爺,這熊孩子事後竟然無動於衷的告訴家人:“想看看她會不會流產!!”/<font>

太虐心了,有木有!!/<font>

於是這位彪悍的妹子當場就開打,震驚了所有人.....據說場面相當激烈,她本人描述:/<font>

“我左手拖把杆,右手擀麵杖左右開弓”/<font>

“從餐廳打到客廳,/<font>

打到跪地又連踢帶踹踢出家門。”/<font>


/<font>

熊孩子猛推孕婦,只為了看看會不會流產!究竟誰的錯

不少網友在看到這位妹子的分享後,爭相發表各自對於熊孩子及熊孩子父母的看法,層次不窮。/<font>

例如:/<font>

/ 防火防盜防熊孩子!/ /<font>

/ 熊孩子不聽話,就欠打 / /<font>

/ 論熊孩子小,難道小你有理?/ /<font>


/<font>

熊孩子猛推孕婦,只為了看看會不會流產!究竟誰的錯

看到這裡就會有一群人跑出來,特別是熊孩子的家長們會發表熊言論:/<font>

/ 等你生了娃,就知道辛苦了!/ /<font>

/ 小孩子不懂事,大人就應該讓著!/ /<font>

/ 孩子還小,大了自然就好了!/ /<font>


/<font>

熊孩子猛推孕婦,只為了看看會不會流產!究竟誰的錯

在這裡我想說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小,大了自然就好了。這樣的邏輯不就是自欺欺人嗎?試問從小就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孩子,沒有自己的底線,這樣的孩子長大了還了得?!!/<font>

/<font>

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font>

父母是教育熊孩子的榜樣 !/<font>


/<font>

熊孩子猛推孕婦,只為了看看會不會流產!究竟誰的錯

俗話講:子不教父之過。/<font>

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位老師,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缺乏家教的熊孩子。說白了就是父母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識慣出來。試問這樣的熊孩子長大了,當他們面對社會的時候,逾越了界限必然會受到管教,就如同很多人都在講的那句:“小的時候,父母不好好管教娃,長大社會就會替你管教!!”/<font>

教養與年齡無關,在這裡我們不提倡以暴制暴,孩子就如同父母的複印機,不是有一句老話叫“看孩子啥樣,就知道他父母啥樣”看孩子啥樣,就知道他父母啥樣。一點不假,孩子們就如同一張白紙,他們更多使在於模仿成人。孩子錯了就要教育,決不能以暴制暴或者包庇,這等於害了他們。/<font>


/<font>

論如何管教熊孩子?/<font>

今天在這裡給家長們幾點建議:/<font>


/<font>

熊孩子猛推孕婦,只為了看看會不會流產!究竟誰的錯

1、做孩子榜樣,理性解決。/<font>

(建議家長和老師共同培養孩子 )/<font>

當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發生矛盾,老師會第一時間出面調解、解決問題。但當孩子回家告訴父母后在遇到被同伴欺負的時候,很多父母的第一反應就是找老師或是找對方家長,認為孩子還小,老師的解決方式不當或應當由監護人進行教育指導。/<font>

然而事實的情況是這樣的,對於老師來講很少會偏執於一方,孩子之間的爭吵大致可以劃分為“無心”和“逗著玩式的調皮”,孩子很少有蓄意欺負人的概念。作為家長有時不能只聽從自己孩子片面的說辭,應該成人“理性”處理。/<font>

對於實在需要了解的事情,可以先通過老師瞭解事情經過後,請老師幫忙安排家長之間的見面。面對面的溝通能減少誤會和不必要的爭執。/<font>

家長是孩子榜樣,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大多時候孩子都會進行模仿。很多孩子的暴力習慣是也是來源於家長的錯誤示範。/<font>


/<font>

2、面對必要“鬥爭”,讓“熊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 /<font>

現實生活中,往往有些時候孩子之間會產生鬥爭,大多會體現在男孩子們之間,如果衝突中某一方的孩子,情緒完全失控,歇斯底里或者暴力傾向,對另一方造成壓倒性的身體欺凌和心理驚嚇,父母則需要適當出面干預。/<font>

家長需教會孩子在發生衝突的時候怎樣保護自己,並尋求幫助。孩子不會天生保護自己,他們需要在觀察父母如何保護他們的過程中,慢慢學會保護自己。我們最終的目的當然也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社交模式、處理社交問題,但他邁出這一步的前提是,父母給過他足夠的安全感。安全感就是讓他明白,即便溝通失敗,受了委屈、受了打擊也沒什麼好怕的,父母永遠是最值得信賴的求救對象,永遠會站出來保護自己。/<font>

幼兒的各種行為習慣都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例如:愛護公物、愛惜用品、團結小朋友、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尊老愛幼、對別人有禮貌等。這些都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童話王國需要與現實進行接軌,對於孩子來講,家長是最好的引路人。 /<font>

孩子的社交範圍就那麼大,樓下小花園,遊樂園,哪裡能處處都找到剛剛好的玩伴呢?如果孩子到了指定的年紀沒有達到媽媽們心目中的社交能力標準,一種是孩子的性格原因(有的慢熱或不善交流),另一種一定是因為父母沒給他足夠的、正確的社交體驗。/<font>


/<font>

熊孩子猛推孕婦,只為了看看會不會流產!究竟誰的錯

最後我要告訴父母們的是,標準的理論養不出一個有血有肉的好孩子,唯有正確的愛可以。


上述均為個人觀點和育兒經驗,希望這裡和大家分享。/<font>

/<font>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