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禪宗祖師大德都有過哪些開示(四)

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傳給二祖慧可大師,再傳給三祖僧璨大師,而今天我們說到了四祖道信大師。書上記載道信大師14歲的時候去拜謁僧璨大師。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對話。那時的道信禪師還是一名小沙彌。

下圖中的三十一祖是以印度釋迦牟尼佛為初祖,而我們說的四祖則是以達摩祖師為初祖。

歷史上的禪宗祖師大德都有過哪些開示(四)

道信禪師

道信禪師問:“希望師父傳給我解脫的法門。”

僧璨大師反問道:“誰在束縛你呢?”

道信禪師說:“沒有人束縛我。”

三祖僧璨大師道:“既然沒有人束縛你,那你還要求什麼樣的解脫呢?那不是多此一舉嗎?”

道信禪師聞言大悟。

歷史上的禪宗祖師大德都有過哪些開示(四)

唐貞觀年間,太宗皇帝,也就是李世明,非常仰慕道信禪師,想接他進京。但是禪師以年邁多病再三推辭,如此反覆拒絕到第四次的時候,皇帝火了,說道:“如果他再不來,就把拿他的人頭來見朕。”結果,當這位使者來到山門宣讀聖旨的時候,禪師居然真的準備砍下自己的頭顱。使者非常詫異,回稟太宗皇帝。皇帝對這位禪師更加傾慕了,於是賜以珍貴的絲綢。

歷史上的禪宗祖師大德都有過哪些開示(四)

道信禪師的主要著作為《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以下我摘錄部分,分享一些我的想法。


《大品經》雲:“無所念者,是名唸佛。”何等名無所念?即唸佛心,名無所念。離心無別有佛,離佛無別有心,唸佛即是念心,求心即是求佛。所以者何?識無形,佛無形,佛無相貌。若也知此道理,即是安心。

這段當然就是安心的一個解釋。禪宗是非常透徹的。金剛經上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禪宗以無念為宗。所有外在的修行,比如唸佛,拜山,持咒,誦經都需要歸入心的修行。因此,道信禪師在這個地方直接單刀直入,進入修行的關鍵部分,也就是心的修行。


守一不移者,以此空淨眼,注意看一物,無問晝夜時,專精常不動。其心欲馳散,急手還攝來,如繩系鳥足,欲飛還掣取。終日看不已,泯然心自定。維摩經雲:“攝心是道場,此是攝心法。”法華經雲:“從無數劫來,除睡常攝心,以此諸功德,能生諸禪定。”遺教經雲:“五根者,心為其主,制之一處,無事不辦。”此是也。

而如何修心呢?這段說得很好,首先要攝心在一處。其實,這就是修止。我們常常在經文上讀到奢摩他,這就是止的梵語發音。修止,是另一門學問。它並非是壓住念頭,或者壓住煩惱,古代的藏地師父們說,用念頭去制止念頭,就像用水做的大壩去攔截水。一般來說,真正的修行,是要看住念頭。道信禪師裡面也說了,當心開始散亂的時候,我們要看著它,一旦你看著它了,心會自然的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