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屬於急症,定義為中性粒細胞數絕對值少於0.5x10^9/L(或者預計將降至以下),伴有體溫升高,口腔溫度大於38.3℃,或者大於38.0℃持續超過1小時。初期患者可伴有發熱、乏力、睏倦等症狀,或者只有發熱症狀,但都應考慮是否伴有感染,因為這個時期因為自身免疫力低下,感染是可以致命的。

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一些患者中性粒細胞減少,但沒有出現發熱,尤其是對於年齡大,或正在接受皮質激素治療、臨床症狀惡化的病人,如果出現例如腹痛、體溫低、低血壓,則更應該考慮有潛在的感染。

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感冒也是大敵

此症期間的感染,經微生物學證實有三分之二是革蘭陽性菌感染,很多革蘭陽性菌僅對萬古黴素和替考拉寧敏感。其中一些感染髮展緩慢,延遲幾天治療可能不會有較大損害,但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耐青黴素肺炎鏈球菌、某種腸球菌如果不立即治療則可引起爆發性感染。

通常不必常規加用特異性抗厭氧菌抗生素,但如果有壞死性粘膜炎、直腸周圍膿腫、蜂窩織炎、腹腔內感染、壞死性結腸炎、鼻竇或牙周膿腫,及其它厭氧菌菌血症的證據,則應考慮加用。

化療後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真菌感染

粒細胞減少和應用抗生素時間長的患者還可能出現真菌性病原,例如念珠菌、麴菌,通常出現較晚。皰疹病毒此時也有可能引起腦炎、、肌炎、食管炎、肺炎等。其它常見病毒:EB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A病毒等。

限於篇幅,具體內容及治療,下次繼續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