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感拼音被統一修改,更擔心我們的孩子被這種教育荼毒


我反感拼音被統一修改,更擔心我們的孩子被這種教育荼毒


誰能想到,拼音也能上微博熱搜。


我反感拼音被統一修改,更擔心我們的孩子被這種教育荼毒


一覺醒來,發現自己上了個假學。

在新的教科書上,鄉音無改鬢毛,衰字的讀音從cuī改成了shuāi。

遠上寒山石徑斜,斜字原本音xiá,如今統一成xié。

一騎紅塵妃子笑,騎字分明念jì,現在也換回了qí。

雖然古音和今天早已不同,但強行把原本合轍押韻的讀音改沒了,賀知章和杜牧的棺材板都快壓不住了。

要是他們能託夢給現代人,估計得把原詩也改了:

少小離家老大埋,鄉音無改鬢毛衰。

——殯葬行業從業者賀知章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接。

——航空行業從業者杜牧

不知道這樣,提建議的專家老師滿意一點沒?

為什麼會有人提出要改呢?原微博是這麼寫的:由於讀錯的人較多,現已更改拼音。


我反感拼音被統一修改,更擔心我們的孩子被這種教育荼毒


???

讀錯的人多,所以讓唸對的人改?

現在指鹿為馬都自帶投票系統了?

可能有人會說,這麼點小事,犯不著那麼在意。我完全不同意。

我們撇開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夜哭”這種靈異傳說不談,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文字是文化最基本的構成單位,而文化又是歷史和家國承續的基底。一個愛國的人,必然對這個國家的文化心懷敬惜。

今天改個讀音,明天改個成語,後天改個典故,還是因為“少數服從多數”這種奇葩理由,我看不到敬和惜究竟在哪裡。

哪怕不拔那麼高,單純說美感,這種改法也敗興至極。

我念書時聽廣東的朋友用粵語念《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覺得也太好聽了吧,後來明白是粵語中還保留了一部分古音的緣故。京劇的湖廣音、中州韻取中部及北方話,念古詩也同樣字句鏗鏘,餘味悠揚。

這都是文化中非常重要美好的部分。也許不用人人都會,但至少應該將它延續下去,讓更多人知道。

如果按照大多數人都念錯,就把錯改成對的邏輯,大多數人都不會的東西,也不需要再有人會了。

多音字也不要了,大月氏就好好念大月氏,念什麼“大肉汁”。女紅就女紅,“女工”下崗就好了。這種從簡的敷衍是非常可怕的。

不是傳統的東西就不讓改,不許創新,但總得言之有據師出有名。

推廣簡體字,是因為當時文盲較多,識字率低,而繁體字相對又難以掌握。可是在今天,統一讀音有任何類似的需求嗎?恕我看不出來。

我在這種改動的背後,只看到一種可怕的教育邏輯:不需要是非,不需要標準,只要讓多數人滿意就好。如果有分歧,哪怕分歧是美好的,有價值的,充滿魅力的,也要把它統一起來,便於考核和管理。

這兩年古詩詞大會和成語大會之類的綜藝風行,不少人愛看。雖然更多是被遊戲技藝的部分吸引,多少算是叩開了被不加講解就“全文背誦,全詩背誦”封閉已久的大門。這倒好,教科書上又開始因為念錯的人多統一拼音了。

事是小事,但值得專門寫一篇。

理由很簡單:希望我們的孩子欣賞漢語之美和中華文化之美,更希望他們不會被教育的強權邏輯教化規訓成千篇一律面目相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