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1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斷斷續續追完了。

要不是因為我和新垣結衣之間牢不可破的愛情,或者每集都能看到令人心顫的啤酒,估計早早放棄了。

一來因為劇情不經看,二來因為角色太悽慘。

我Gakki終於等到一部講述成人情感的戲,竟然還要演一個徹頭徹尾的社畜。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深海晶,職場女性,人美聲甜,踏實肯幹,細緻周到,吃苦耐勞。

可是人間不變的鐵律是,王者總是和辣雞成對出現。

環顧深海的周圍,老闆是永遠在咆哮的變態,同事是永遠在逃避的廢柴。大到和客戶對接生意,小到為老闆預定車票,都要靠深海carry全場。

面對老闆的苛刻,同事的無能,深海內心氣炸了無數次,卻還是要保持微笑。為數不多的慰藉,就是晚上到一家叫tap5的酒吧喝上一杯啤酒。

在那裡,深海結識了酒友根元恆星。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恆星很直接。他和老闆聊到對深海的印象:討厭她完美的笑容,背後全是虛偽。

說得對,但也不對。

正確的地方在於,深海的笑容的確是裝出來的。但這也不能說是虛偽,畢竟,在鈍刀割肉似的生活裡忍氣吞聲,是每個人成年人必經的過程。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讓催命微信吵醒,擠過無法站直的地鐵,一進公司才泡杯茶的功夫就收到十幾封郵件,同事推脫敷衍,老闆吹毛求疵,還要頂缸背鍋。能笑出來已經是天大的本事,哪裡還有餘力計較什麼真假?


2

深海的遭遇讓“社畜”這個詞在網上走紅。

幾乎每個身在職場的人都不免心有慼慼:在公司裡,我們順從馴化,沉默寡言,被當作牲畜一樣壓榨。

同病相憐是世上最容易的共情,不少人從中想到自己的辦公室即景。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可深海的苦遠不止職場。

談了四年的男朋友,竟然因為對不思進取的前女友無可奈何,把她養在家裡。有時候,他們還在同一屋簷下共處。

關於這些,深海很多次想發作,卻都忍了下來,沒有鬧分手。

那些被“我要成熟點”綁架的人,常常在替別人的幼稚買單。

男朋友酒醉後和深海的朋友吳羽發生關係,深海知道後沒有大發雷霆,而是用隱忍的方式來對抗。

如果做一個社畜還可以說是看在錢的面子上,這樣的男朋友不讓他滾,還留著過年啊?

可直到最後一集,深海和他雖已分手,仍然保持著體面友好的交流。

很多人不解,深海的自尊心被狗吃了嗎?為什麼要在本就辛苦的生活裡一退再退?更進一步的問題是,為什麼明知道深海這樣不好,我們卻會和她做出相似的選擇?


3

一直瞎看書的我對心理學很有興趣,“社畜”讓我想到一個很熨帖的心理學解釋。

這個概念叫“情緒勒索”。

每個人的情緒是有界限的,但人與人的情緒之間又會產生關係。情緒界限不清晰的人,就容易陷入勒索或者被勒索的狀況。

所謂情緒勒索,是以愛之名,通過要求、威脅、施壓、打擊、沉默、哭鬧、自殘等手段,讓被勒索者產生罪惡、恐懼、挫折等感受。

說幾句我們聽到耳朵起繭子的話,就能理解:“媽媽還不是為了你好”,“算我求求你”,“你要是這麼做我們就再也別聯繫了”。

這些或軟或硬的口吻,無一例外,是情緒勒索。

深海這樣的“社畜”就是情緒勒索的受害者。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老闆要求她做權責之外的工作,同事闖了禍求她去彌補,男朋友以“我也沒辦法”為由收留前女友在家,這些都引起了深海的牴觸。

可她的反擊,換來的是別人進一步的不理解和指責。

此時,被勒索的深海就會產生自我懷疑和深層恐懼:我在乎眼前工作,在乎戀愛關係,如果堅持反抗,是不是就會失去這些?也許多做一點,就能維持現狀?有時候,被勒索者甚至會問自己,是不是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一旦開始思考這些,被勒索者大概率會選擇順從,通過勉強自己來遷就他人。因為他們覺得,不滿足別人會有麻煩,而不讓別人失望才會顯得自己足夠好。

深海完美的笑容背後,其實是一個低自尊者的苦衷。

被勒索者一旦長期出於自我價值偏低的狀態下,就會進一步忽略自己的感受,對自己灰心,把外部壓力合理化,習慣性地取悅別人。

對低自尊的人來說,將傷害和壓力合理化,把自我價值建立在他人身上,並不能帶來快樂和滿足,還可能導致抑鬱和自殺傾向。

深海看著地鐵軌道,一瞬間有跳下去的錯覺,正是長期被情緒勒索的結果。


4

在現實生活裡,像深海這樣被情緒勒索的人,不在少數。

可是他們未必有運氣,遇到啤酒,遇到恆星。或者說,他們未必能遇到那些要把價值重新劃歸自我的提醒。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我見過太多鮮活的例子:只是為了讓別人滿意,不斷委屈自己,改變自己,最終過上黯然蕭條的生活。

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和深海有一樣的困境,切記切記,努力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準確地建立生活的價值和意義,等這些穩固了,再考慮別人的訴求不遲。

低自尊的人,即便令人滿意,也註定不能長久。高自尊的人,哪怕磕磕絆絆,擁有的也是自己的人生。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的編劇很溫柔,給深海安排了一個對照角色:吳羽。

吳羽我行我素敢愛敢恨,哪怕開一個“道歉”發佈會,也能說出這樣的話。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深海受了她的鼓舞,分了手,辭了職,主動約恆星喝酒,去聽教堂的鐘聲。當銅鐘敲響的那一刻,她牽起了恆星的手。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能不能和恆星走到最後,已經不那麼重要了。

因為那一刻,深海明白了,忍耐只是權宜之計,而人生需要主動跨出每一步。釋放心中的野獸,哪怕一片狼藉,也勝過勉強與壓抑。

只要世上還有酒,還有愛,心裡的鐘聲就一直會響起。

深海懂了,你呢?


你去當社畜吧,我要做野獸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