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正龍:阿拉伯國家“城市鄉村化”現象日趨嚴重構成安全隱患

2019年3月14日,上外中東研究所智庫理事顧正龍在國際網發表評論文章《阿拉伯國家“城市鄉村化”現象日趨嚴重構成安全隱患》,全文如下:

阿拉伯國家“城市鄉村化”現象日趨嚴重構成安全隱患

MESI·观点 | 顾正龙:阿拉伯国家“城市乡村化”现象日趋严重构成安全隐患

圖片來源:World Bank Blogs

阿拉伯城市不正常的膨脹和出現城市鄉村化現象是由於政局不穩,恐怖勢力肆虐,造成城鄉發展不平衡。“城中村”隨著時間推延正在成為阿拉伯大城市中一個獨特現象,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嚴重隱患。阿拉伯國家目前應該考慮如何實現“鄉村城市化”計劃,推動農村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良好生活環境,吸引他們返回原住地。

30多年來,中東阿拉伯國家一些大城市出現“城市鄉村化”現象日趨嚴重,引起阿拉伯各國政府的關注和擔憂。所謂“城市鄉村化”指的是大批農村人口湧向城市,尤其是湧向阿拉伯世界的大城市,出現了許多人口密度超高,城市基本設施匱乏的的“城中村”現象。阿拉伯媒體指出,所謂“城市鄉村化”,實質是“城市萎靡化”。

農村人口大遷移

自上世紀末以來,特別是2011年爆發“阿拉伯之春”以來,阿拉伯世界人口激增,在伊拉克、敘利亞、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出現了人口從鄉村向城市大遷移的運動,而這些阿拉伯城市並沒有能力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住房和就業的機會和社會公共設施,直接影響了遷入地人口的正常生活,破壞了原有的空間平衡。

阿拉伯世界產生城市鄉村化現象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出於政治原因造成的城市鄉村化在伊拉克薩達姆統治時期就開始了。在兩伊戰爭期間,薩達姆政權曾強迫大批庫爾德人向一些重要城市大遷移,以優惠待遇吸引成千上萬庫爾德人遷往伊拉克北部的蘇萊馬尼亞等城市,在那裡推行城市鄉村化。徵用這些庫爾德人當兵、當警察或從事情報工作。

另外,一些阿拉伯國家如敘利亞政府為打擊反對派,維持政權,鼓勵在一些重要的工業和商業城市推行“城市鄉村化”政策。比如敘政府支持親政府的屬於什葉派分支的阿拉維教派組織在大馬士革建立的“瑪扎區”(被當地人稱為“富人區”,新華社分社設在該區)和“十月區”建立新的鄉村化的新區;在敘利亞中部的霍姆斯城建立了“扎赫拉”新區,在北方重鎮的阿勒頗建立了“赫納努”新區,作為捍衛政權與各派勢力鬥爭和對抗的據點。

“城市鄉村化“形成的原因

阿聯酋有影響的《Future Center UAE》智庫網站2月21日發表文章指出,阿拉伯國家一些大城市出現鄉村化的原因是:

1、大城市就業機會集中,吸引大批農村人口,來自農村的移民未經遷入城市有關部門的批准,私自在城市周邊的城鄉結合部建造不具有交通、水電、衛生等基本生活設施的居民點。阿拉伯媒體稱這些外來居民點為“鳥窩”、“貧民窟”或難民營。

2、“城中村”的商業活動不受政府監管和保護。由於人口激增和違法建築的亂象,政府無力為這些移民提供就業機會,貧困和失業逼迫他們從事各種非法商業活動,如一些流動商販利用汽車等交通工具在城市之間往來,特別在一些阿拉伯首都之間運輸商品賺取利潤。阿拉伯媒體稱這些商業活動為“影子經濟”。

3、來自農村的移民在“城中村”組成了以家族和血緣聯繫為主要成份的聚居地,吸引大批農村人口,保持著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濃厚的家族傳統,在城市裡建造牲畜圍欄、在房頂上建家禽養殖場,既影響了城市環境衛生,更破壞了一些歷史古城的景觀和傳統風貌,很難與城市社會生活融合。

4、由於“城中村”人口不斷膨脹,擁擠不堪,城市廣場空間越來越小,城市公園、體育場所和學校等基本設施逐漸消失,從而改變了遷入地的社會和文化生活方式,影響城市居民的人口服務和福利,造成城市人失業率增加,住房緊張,社會和經濟環境得不到改善。現今最明顯的例子是2011年敘利亞爆發內戰以來的首都大馬士革就處於這種境況。

5、武裝民兵組織控制區的城市鄉村化問題尤其嚴重,如也門的情況就是如此。2014年也門胡塞武裝佔領首都薩那,造成大批也門人被迫逃亡國外,與此同時,相當部分的也門人選擇留在首都薩那和各大城市。胡塞武裝把城市分割成許多小型村莊,使其成為從北方運送武器的走廊,以在南方地區開展軍事行動,擴大勢力範圍。

6、北非國家摩洛哥的一些恐怖組織選擇一些城市,如馬拉喀什、非斯、丹吉爾等城市的周邊地區作為發動恐怖襲擊活動的基地,威脅當地居民生活的安全。據有關材料顯示,由於“城市鄉村化”的居民點遠離政府監督,又相對靠近城市,便於發動恐怖襲擊活動,近年來北非地區發生的恐怖事件都是從這些“城市鄉村化”嚴重的居民點所策劃和發動的,成為恐怖分子滋生地。

制定戰略

一些阿拉伯國家面臨“城市鄉村化”日趨嚴重的現象,他們意識到人口遷移和流動是一種複雜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現象,人口遷移對社會安定,經濟發展、人口分佈起著重要影響。人口移動以其所具有的空間上的不平衡性和結構上的選擇性對遷入、遷出地產生政治、社會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一些阿拉伯政府已經意識到制定戰略和採取措施的必要性。如摩洛哥政府制定了加快發展各產業的戰略和在農村發展“2014~2018年綠色摩洛哥”計劃,以此改善農業落後的狀況,遏制人口往城市遷移的趨勢。由於中東阿拉伯國家政局不穩,制定有關戰略目前困難重重。

阿拉伯分析人士指出,阿拉伯城市不正常的膨脹和出現城市鄉村化現象並非因為人口自然增長率所造成的結果,而是由於政局不穩,恐怖勢力肆虐,造成城鄉發展不平衡,人口都湧向各省大都市,從小省湧向大省,從發展滯後的地區湧向發達地區,他們或為逃避戰禍,或為生計,從而出現了血緣家族式“城中村”,和無計劃違章的建築群區。“城中村”隨著時間推延正在成為阿拉伯大城市中一個獨特現象,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構成嚴重隱患。該分析人士強調,阿拉伯國家目前應該考慮如何實現“鄉村城市化”計劃,推動農村發展,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良好生活環境,吸引他們返回原住地。

MESI·观点 | 顾正龙:阿拉伯国家“城市乡村化”现象日趋严重构成安全隐患

本訂閱號關注中東研究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發佈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的學術信息。

微信ID:MESI_SISU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