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語句排序:常規技巧無法解答時,記住這3點可迎刃而解

公務員考試語句排序:常規技巧無法解答時,記住這3點可迎刃而解

在上一篇中,講了公務員考試中語句排序問題的一般解答方法。但是,隨著考試難度的不斷增加,常規技巧已經無法實現快速解答的效果了。為了能夠幫助考生達到快速高效的拿分目標,總結了以下3點,只要在做題過程中遵循這3點,語句排序問題將迎刃而解。那麼,具體是哪三點呢?

  1. 上下文的內容要符合邏輯。語句排序或以人們的認識規律為序,由表及裡,由淺入深;或以空間的變換為序,由上到下,從左到右;或按事情發展和客觀過程為序;或以事物性質的主次輕重為序;或按景物的遠、近、動、靜等不同為序。
  2. 語句上要前後照應、上承下接。語句前後照應包括答句與問句的照應,總起與分承的照應,句子結構的照應,上下句詞語間的照應,前後句式照應等。
  3. 藉助選項的不同可以獲得一部分提示,有利於快速解題。

下面,我們將藉助例題逐一進行講解:

一、事理的邏輯性

事理的邏輯性,就是在強調行文的邏輯關係。無論敘事、狀物還是說理,在行文時都要遵循事理的邏輯、自然的邏輯和思維的邏輯。

比如,例證應該在觀點之後,解釋說明應該在觀點之後。總述的部分應該是在分述之前的觀點中或者分述之後的總結中。

如果在表述的過程中違背了這些事理的邏輯,就必然會影響到語句的連貫性。

公務員考試語句排序:常規技巧無法解答時,記住這3點可迎刃而解

公務員考試語句排序:常規技巧無法解答時,記住這3點可迎刃而解

二、連詞的提示性

連詞在語句中有強化語意關係的作用,如“也”、“但”、“而且”等連詞引起的句子常常處在後續位置,這就為我們排定句子的前後順序提供了一條線索。

公務員考試語句排序:常規技巧無法解答時,記住這3點可迎刃而解

公務員考試語句排序:常規技巧無法解答時,記住這3點可迎刃而解

三、代詞的稱代性

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簡潔性,往往在後續句子中使用代詞來稱代前文已經陳述、說明的內容,這就為我們排定句子的前後順序提供了一個路標。

公務員考試語句排序:常規技巧無法解答時,記住這3點可迎刃而解

在上一篇中,我們留了一道例題,今天我們來看看具體解析:

公務員考試語句排序:常規技巧無法解答時,記住這3點可迎刃而解

解析:看選項,首句分別是3和5,都可以用作首句,故無法排除;但從3中我們可以看到“屈原代表了文人共有的一種文化心理和悲劇人格”那麼首先要講的肯定是“文化心理”,而2中提到了“文人的心路歷程”和1中提到了“面臨著仕與隱的人生抉擇”;同時2中他是“代詞”,代指“屈原”;2中“文人的心路歷程”與1中“中國傳統文人”對應,只能排除D項;6中“學而優則仕”與4中“而賦詩作文畢竟等而下之”,“而”字為連詞,故有64排序;而5“屈原是個優秀詩人”排在64之前,所以應該選B。

關於這道題的解析,如果你有更好的解答方法,歡迎點擊評論相互學習;如果你認為上述方法對你有用,歡迎點擊關注收藏並轉發分享出去,讓更多的考生可以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