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的法國批評家聖勃夫及其高超的文學見解

說到聖勃夫(也譯聖伯夫),可能有些人是從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的作者,所寫的《駁聖勃夫》而知道他的吧。這位風流的法國批評家,有著高超的文學見解,足以和英國的約翰遜博士相媲美,儘管約翰遜博士的聲名可能要更大一些。

聖勃夫其人

風流的法國批評家聖勃夫及其高超的文學見解

聖勃夫(1804年-1869年)

這位文學批評的天才,和雨果是同時代人,比雨果要小兩歲。1826年,24歲的雨果出版了《頌歌集》,當時在《環球報》的聖勃夫署名S.B.發表長文大加讚揚(歌德也看到了這篇文章,對愛克曼表示雨果成功了)。於是,他們開始了交往,一度過從甚密。兩個人相互影響,但卻是兩種對立的氣質,一個精力充沛,一個敏感脆弱。(見莫洛亞《雨果傳》,P145)

另一個和聖勃夫關係密切的大文豪則是波德萊爾。可惜的是,波德萊爾對聖勃夫推心置腹,聖勃夫卻是虛情假意,“從來沒有滿足波德萊爾的一再請求,連一篇專論波德萊爾的文章都沒有寫過”(見《駁聖勃夫》),因而惹得普魯斯特不禁要為波德萊爾鳴不平,在《駁聖勃夫》中對他強烈指責。

聖勃夫的長相可謂貌不驚人。維尼在日記(1829年5月23日)對聖勃夫的描述是:“個子矮小,相貌醜陋,面孔平庸,脊背彎彎,講話時做出阿諛奉承、畢恭畢敬的怪相,像一個老太婆。”(《雨果傳》,P159)

其貌不揚,加上暗疾(尿道下裂症),使得原本就傷感的聖勃夫更是“羞澀靦腆”,“淪落到只好去找賣淫婦和馬路上的美人兒”。他曾淒涼的感嘆說“感到自己將永遠得不到愛情”。(《雨果傳》,P168)

對愛情的渴求讓聖勃夫最終不可救藥般愛上了雨果的夫人阿黛爾。由於雨果經常忙於寫作,且遺傳了父親強烈的情慾,讓阿黛爾吃不消,常常單獨相處的聖勃夫和阿黛爾也慢慢產生了感情。雨果曾試圖讓聖勃夫對自己的妻子只是保持“維特”式的愛情,顯然並不起效。(《雨果傳》,P203)

聖勃夫雖然愛慕雨果夫人,但也不妨礙他和其他眾多女人有染。他的一位秘書M.A.J.蓬斯在他死後發表過一本書,名為《聖勃夫和他不為人知的女人》,“特別緻力於提取的是:批評家的情愛氣質,女人在他一生中所起的極其強大的作用”。(見左拉《法國六文豪傳》)左拉認為:“他身上非常明顯的是對女人的需要,也許不完全是肉體需要,而是談話和陪伴的需要。在他呼吸的空氣中,他需要一個女人,他心滿意足地生活在裙釵之中,往往滿足於看到一副漂亮面孔,在女人經過時聞到一股香味,或者簡單地只想聽到一個年輕女人的聲音。”(同上)聖勃夫沒有結婚,據說他還有把小姑娘禁閉起來供自己消遣的嗜好。

1844年3月14日,聖勃夫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雨果比他早3年入選,並要在學院接見他。雨果稱讚了這次選舉,並對聖勃夫的詩歌和文學批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聖勃夫寫詩,但難以和雨果、波德萊爾等人相比。他也寫小說,如《約瑟夫·德洛爾姆的生平、思想與詩歌》,帶有自傳色彩,書中的主人公想成為詩人,精神世界混亂,且得不到愛情。他還把自己的豔遇寫成了小說《情慾》。當然,他最重要的作品還是他的文學批評。

聖勃夫的文學批評

風流的法國批評家聖勃夫及其高超的文學見解

《聖勃夫文學批評文選》中譯本

這部範希衡先生編譯的聖勃夫文集——《聖勃夫文學批評文選》,洋洋灑灑多達一百三十餘萬言,近一千二百頁,記載著這位法國傑出的批評家高超的文學見解。但這也僅是聖勃夫的部分作品,足見其一生筆耕不輟,著述豐厚。

本書所選譯的聖勃夫的作品共有六十餘篇(其中有些是多篇文章剪輯在一起的),以作家評述為主,涵蓋了十六世紀至十九世紀多位文學大家,從拉伯雷到福樓拜,皆有所論及,堪稱一部法國文學史。

聖勃夫評論作家,喜歡從時代背景下筆,結合人物的生平和作品進行敘述。在引題中,聖勃夫還喜發議論,時有令人拍案叫絕的雋語,如《皮埃爾·高乃依》一篇中:“偉人們也常常用自己的做法去加強這兩種錯覺:在年輕、不知名、無聲無臭的時候,他們總是躲躲藏藏、不聲不響,避免人家注意,不肯入流,因為他們只肯入居第一流,而跳上第一流的時機又尚未成熟;後來呢,人人敬仰他了,光榮透頂了,他們就把他們的早年生活,通常都是艱難而又辛苦的,扔到陰影裡去了;他們不大願意敘述自己的修養,正如尼羅河之不展示它的發源。”(這和中國的成語“韜光養晦”的意思是比較接近的。)諸如此類,還是頗多的,就不再一一摘錄了。

聖勃夫比較推崇高乃依、拉辛、拉·封丹等上兩個世紀的作家,對於差不多同時代的如斯丹達爾(現通譯為司湯達)等則是略有微詞,顯得“厚古薄今”。(包括左拉、普魯斯特等人,都認為聖勃夫對當代作家的評價多有不公。)而女性作家,如塞維妮夫人、拉法耶特夫人、喬治·桑等,聖勃夫也是多有介紹且不吝讚美之詞。此外,關於古典與浪漫,也是聖勃夫喜歡討論的,畢竟這也是當時西方文藝的一個焦點話題。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