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曾經有這麼一位皇帝,他在王朝首都被敵國攻破,整個皇室幾乎被敵國全部俘虜的時候,整個國家都陷入一片戰火之時,獨自一人在南方艱辛的重建了這個王朝,並抵擋著敵國對於這片土地的繼續蠶食,憑藉著這等功績他本該被人稱為“中興之主”。可惜的是他最終卻因錯殺一人,被人唾罵為昏君近千年,沒錯這位皇帝就是宋高宗趙構,被錯殺的那個人就是嶽武穆岳飛將軍。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1

少時不畏生死,以親王之身親赴敵營

趙構是宋徽宗趙佶的第九子,據說出生之時紅光照遍宮室,徽宗大為驚歎,當然古代的一些剛當上皇帝的人都希望說自己出生的時候有什麼異象,比如有人還說劉邦是蛟龍的兒子呢,所以不足為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少時的高宗的確是天性聰明,尤其是記憶裡超強,史載“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餘言”,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趙構實實在是別人家的孩子啊。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而後就這樣趙構在開開心心的過了15年之後,在行完成年禮後並搬出了皇宮。按理說搬出皇宮的趙構這輩子是別想做什麼皇帝,也就只能舒舒服服的做他的康王,但是老天好像似乎一定要讓他做皇帝。1126年,遠在北方的金兵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那是一路飛馳而下,直達宋王朝的都城開封,當時的皇帝趙佶被嚇的那是屁股尿流的,不過這時趙佶想的不是如何禦敵的,而是深怕自己會做一個亡國之君,所以趕忙的就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太子趙桓。

據說當年傳位的時候趙桓那是死活不接受,不過話說也是人家趙桓又不傻,自己老爹怎麼可能那麼好把皇帝的位置讓給自己做呢?不就是怕自己會做亡國之君嗎?所以這老爹太不厚道,不想自己做,就讓自己的兒子做,哪有這麼做爹的。但是最後還是沒辦法,畢竟這是趙桓老爹的皇命,不接也得接啊,最後趙桓也只能做皇帝了。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當然趙桓比他老爹還是強了許多,至少人家知道想辦法。這不剛在想辦法金國就派人來說“快點麻溜的,我等了你這那麼久都不見你過來議和,我都快等不及了,所以今天我自己過來跟你說下,快點讓你們的親王和宰相到我那裡去跟我談條件去。”。可是宰相好找,但親王不好找啊,畢竟哪個皇子願意去這麼兇險的地方啊,人家老爹趙佶都知道躲起來,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啊,所以誰願意去啊。這下可好趙桓就犯難了,畢竟都是自己親兄弟,保不齊去就是找死的,叫誰去都不好啊。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可正在趙桓左右為難的時候,不怕死的趙構就站出來了,大義凜然的說道“你們都不去,我去,作為趙家的子孫,豈能這麼貪生怕死啊。”,這下可好趙桓可開心了,他趕忙讓趙構和張邦昌去金營會談。可是在金營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讓人啼笑皆非的事情,那就是金營壓根就不相信這麼一個不怕死的趙構會是大宋的王爺,人家還以為宋朝在騙他們呢。所以還沒開始談,人家就跟宋朝說了“你敢騙我,你們趙家人什麼德行我不知道嗎?哪有這麼一個不怕死的二貨啊,趕緊的叫你們家那位五王爺趙樞過來談,不來我就打進去了”。最終趙桓只得讓趙樞過去談了,而後在談好之後趙構才被放回去。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我想著趙構也是夠鬱悶的,我本來就是來送死的,可是你丫的竟然不信我是趙家的龍子龍孫,難道我們趙家就不能沒有不怕死的皇子嗎?不過我想趙構絕對想不到他這麼一位最不怕死的趙家子孫,最後居然是唯一沒被俘虜的皇子,也是唯一存活下來的趙佶兒子。1127年,貪得無厭的金國再一次入侵大宋,可是這個時候宋朝的運氣可沒那麼好了,人家可不是想要財寶了而是想要大宋這個國家。這個時候趙構又一次主動要去金營議和,但是在途中被宗澤攔下最終得以倖免被俘。

2

僥倖逃脫,應天府稱帝

在金兵攻破開封之時,因為趙構正在外面,所以除了趙構,他老爹趙佶和他老哥趙桓,及一大堆七大姑八大姨都被金兵俘虜了。而也正是因為如此,那些忠於宋朝的官員們再找了一大圈之後,發現除了趙構就找不到其他人當皇帝了,於是就這樣趙構毫無障礙的就在應天府奇蹟般的當皇帝了。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可是在外人眼裡當皇帝可是很舒服的,但是隻有趙構自己知道,那叫一個字苦啊。此時大宋一大片的土地在金人的手裡,金人可是對宋朝殘餘的土地垂涎三尺啊。現在當這個皇帝簡直就是遭罪啊,保不齊那天就被抓了,畢竟沒當皇帝之前自己還能不被注意跑掉,但是當了皇帝目標這麼大想跑也跑不了啊。不過現在都當了還有什麼辦法呢?於是只能趕緊的讓抗戰派的首領李綱當宰相,也好在此時的李綱還算有本事,所以局勢慢慢走向了明朗化。

但是也不知道趙構吃錯什麼藥,就在局勢開始慢慢趨於平穩的時候,他居然把李綱趕走了,然後帶著一大堆人,跑了.....就這麼跑了,他從應天府逃到揚州。而從他跑的那一刻起,整個大宋可謂是軍心大亂,很多意志不堅定的宋臣眼見自己的皇帝都跑了,於是紛紛投降了金國,而曾經形勢一片大好的局面也被趙構弄得又危急了起來。1129年在揚州沒待一年的趙構就被金兵的突然襲擊,又嚇的從揚州跑到了杭州。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也就是在逃到杭州的時候,趙構經歷一件慘痛的教訓,那就是他唯一的兒子被“苗劉兵變”給嚇死了。在當時苗傅和劉正彥兩人利用士兵對於趙構四處逃亡的不滿,遂發起兵變,並廢掉了趙構,將他的兒子趙旉立為皇帝,好在這場兵變不到數日就被鎮壓了,不過遺憾的是趙構的兒子被嚇死。但是趙構好像並沒有受到什麼教訓,他依然對金朝採取了議和的態勢,甚至他不顧自己皇帝的身份向金國皇帝哭訴到“以守則無人,以奔則無地”,希望金國皇帝能夠“見哀而赦己”,不要再向南方進攻了。不過顯然金國是不會聽他的,不足數月金國就渡江南下,而由於趙構前期只知道求和,而不知道防禦,於是金國是一路南下,而趙構就是一路南逃,最終逃到了溫州。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這下可好趙構被徹底激怒了,他開始知道如果沒有絕對的軍事實力,金國壓根不會理他。於是他在金兵暫時撤出江南的時候,先是抽調精兵鎮壓荊湖、江西、福建等路的盜匪,以此來鞏固自己的後方,然後又起用了岳飛、韓世忠等人在江、淮前線佈置防線,以此來抵擋金國的入侵,後在宋軍經過黃天蕩之戰最終大挫金軍,金國自此再也不敢貿然渡江,而在一系列的操作下趙構也終於在杭州站穩了腳跟。

3

殺岳飛換議和,最終誕生紹興和議

後隨著趙構的宋王朝開始在杭州為穩定了下來,再加上各路宋軍在對金戰爭中節節取勝,南宋的局面開始明朗化,甚至趨於勝利。但是就在這個時候趙構卻做出了一件讓人詫異的事情,那就是以殺掉抗金主力岳飛的代價向金國求和,並以此簽訂了屈辱的紹興和議,向金稱臣納貢,來換取自己的大宋的長治久安。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現在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麼在宋軍節節勝利的情況下,趙構要向金國求和,甚至是稱臣,難道趙構就那麼想當奴才嗎?其實在當時議和是趙構,也是大宋的唯一選擇。我們不要看宋軍在一些戰爭上接連擊敗金國,實際上金國的主力根本就沒有任何的損失,在總體上金國的實力始終是要強於當時偏安江南的宋朝的。再加上當時剛穩定不久的南宋連年與金國進行戰鬥,軍費開支可謂是巨大,但是此時的南宋並無多少錢,所以只能向治下的百姓徵收,而且是重稅。

想想看百姓本來就因為連年的戰事快活不下去了,你宋朝還要徵我稅,甚至還是重稅,你說讓我們怎麼活?於是在活不下去的情況下,南宋的後方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宋朝為了鎮壓這些農民起義就又要去徵那些沒有造反的百姓的稅。再加上正面戰場還要應對金國的進攻,你說長期以往下去南宋還能在嗎?顯然如果再這樣下去,農民起義只會越來越多,而金國也會趁宋朝後方大亂直接南下,到那個時候恐怕趙構連半壁江山都保不住了。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所以在當時對於趙構和大宋來說唯一的選擇只有議和,只有金國同意議和,趙構的大宋才能繼續存在著,而正是因為如此,最終在宋史中趙構才會和劉秀相提並論,被稱為中興之君,可以這麼說就是因為趙構的存在,大宋才能繼續存在了一百五十二的時間。

當然趙構殺害岳飛絕對是錯的,當年的岳飛是何等的忠心,可是就是因為趙構想議和,於是就將其殺害,以我們現在人的眼光來說這就是“卸磨殺驢”,是極其險惡的。但是如果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其實趙構殺岳飛並沒有錯,在當時以岳飛將軍那種要以金國拼個你死我活的局面的時候,岳飛的繼續征戰只會讓宋朝的財政雪上加霜,而在當時岳飛將軍雖然一路將金國打的丟盔棄甲的,但是金國的根基並沒受到什麼損害。再加上以當時宋朝的那種財政狀況,如果一直這樣打下去,最終只會宋朝先被滅掉,而不會是金國。

一位在國家滅亡之際力挽狂瀾的皇帝,因錯殺一人至今被人稱為昏君

所以在當時趙構的眼裡,岳飛就必須死,只有拿岳飛的血才能讓那些主戰派害怕,才能讓那些主戰派不再提要與金國決戰的要求,只要有他們不阻攔議和才能有成功的機會。但是不管趙構如何想,在我們的眼裡岳飛絕對是大大的英雄,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現在的人才會如此的厭惡趙構,才會稱他為昏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