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

康熙皇帝被譽為千古聖君,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之一。他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功績不可謂不突出,平三藩、收臺灣、三徵噶爾丹、驅沙俄、徵漠北等一系列的功績都足以讓他被稱為清朝第一聖君。而在康熙這傳奇的一生中,

16歲生擒權臣鰲拜無疑是讓人最津津樂道的,可以說現在有關於康熙的影視劇生擒鰲拜這一段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在說到康熙的聖明也都會說到這麼一件事。

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

鰲拜是清初權臣,其叔是後金開國五大功臣之一的費英東。鰲拜前半生都在為清朝南征北戰,皮島之戰因首功被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松錦會戰他與阿濟格、尼堪等人擊敗了由洪承疇所率領的明朝最後一支精兵,而隨著松錦會戰的失敗,明朝敗局已定,已無力在進攻清朝,因此鰲拜也因此功被升為護軍統領;西充之戰鰲拜大破大西軍,殺的大西軍潰不成軍狼狽的逃出了雲貴地區,可以說清朝能夠入主關內,鰲拜功不可沒。也正是因為鰲拜的功勞和對於大清的忠心,順治死後他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等三人成為了大清的輔政大臣,一起輔佐年幼的康熙帝治理好這天下。

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

四位輔政大臣中,鰲拜的地位最低,索尼的地位最高。但是由於索尼年事已高,為人又是奉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而排名第二的蘇克薩哈又是一個陰險小人,向來為群臣所看不起,第三的遏必隆為人又懦弱,完全就是一個貪生怕死之徒,所以此時朝堂實際上是被地位最低的鰲拜所控制,甚至可以說鰲拜已然走向了專權的地步。而鰲拜這種肆無忌憚的擅權自重的行為,最終在索尼、蘇克薩哈這二人相繼的離世,而變得越發的嚴重,雖然索尼在臨死之前讓康熙帝得以親政,但是清廷最重要的權利卻依然還是在鰲拜的手中,鰲拜一人就掌控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所有實權。

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

而對於康熙來說做一個傀儡皇帝絕對是他所不想的,他絕對不會讓一個外臣來控制住自己。再加上此時的鰲拜早已不把他放在眼裡,當年鰲拜給蘇克薩哈羅列一些莫須有的罪責想殺他的時候,康熙就曾經以皇帝的身份命令他不能殺,但是鰲拜卻絲毫不顧,甚至是直接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蘇克薩哈被鰲拜私自處以絞刑,並誅其族,而就是鰲拜一步步的逼迫著康熙,最終康熙決定除掉鰲拜。

在1669年5月,康熙先是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然後趁機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京師的兵權,之後他在鰲拜入宮覲見之時,就讓他之前所挑選的那些少年們一擁而上,而鰲拜猝不及防最終被生擒。當然生擒之時康熙本想殺他,但是當康熙看到鰲拜身上那些因為大清南征北戰而留下的累累傷痕的時候,康熙並念他勞苦功高,且鰲拜雖專權但並無謀反的舉動,遂免他死罪,將他禁錮在自己的府邸中,最終曾經不可一世的鰲拜就這樣老死在了自己的府邸。那麼在看到這段記載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明白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康熙為什麼不讓皇宮的大內高手去捉拿鰲拜,而是讓一群少年去?要知道鰲拜可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武藝絕對很高,讓一群少年去萬一不成功那怎麼辦?”,難道此時的康熙就真的無人可用嗎?

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

其實康熙不用皇宮中的大內高手,並非是無人可用,而是有另一番的考量。第一鰲拜作為輔政大臣勢力可謂是遍佈朝野,在當時整個大清朝幾乎所有的實權都掌控在鰲拜的一人手中,而作為最重要的負責皇宮守衛的侍衛處自然而然也在鰲拜的掌控之中,想想看如果康熙異常的調動皇宮中的大內侍衛,鰲拜會不知道嗎?而一旦鰲拜有所察覺,以康熙當年的勢力他恐怕再無機會去掉鰲拜了,也就更別說奪回權利了。

那麼選一些小少年來作為康熙計劃的實施者,那就不一樣了,以鰲拜目中無人的性格,他根本就不會把這些小屁孩放在眼裡,他只會覺得這是皇帝愛玩罷了,可以說鰲拜根本就不會想到康熙會拿這些小孩子來對付他。那麼鰲拜沒有這份心思,自然而然當康熙詔他進宮時,他也不會有任何的疑心。

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

其二大內侍衛雖武功高強,但是他們的年齡就註定他們的為人早已變的圓滑了,

康熙不敢保證這些人是否會真的忠心於他,畢竟在當時鰲拜的勢力可謂是權傾朝野,而康熙就只是一個頭頂著皇帝的傀儡皇帝,所以那些大內侍衛到底會效忠誰,誰也不知道,如果一旦找他們,而他們不忠於康熙,我想後果肯定會很嚴重。而康熙挑選的那一批親貴子弟的小少年就不一樣,年紀小不說且也沒有那麼多的心思,只要康熙給他們一點的恩惠,我想他們絕對會對康熙忠心耿耿,再加上此時的他們都是少年,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較之那些成年人,這些小孩子都會有一股傲氣,不怕任何人,所以讓他們去對付鰲拜,絕對要比大內侍衛對付鰲拜成功的機會要大的多。

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

其三康熙之所以會找這些小孩子,除了拿來對付鰲拜外,其實還有另一個原因,他需要一些完全忠於自己的親信,在當時作為傀儡皇帝的康熙,朝廷中可以說沒有多少的官員是完全忠於他的,而如果康熙要想掌權,那他就必須要一批忠於自己的親信。而選擇這些小孩子既能把他們作為親信來培養,又能將這些孩子背後的家族拉到自己的陣營中,何樂不為呢?畢竟在當時並不是說拿下鰲拜就行了,要知道整個京城的兵權都在鰲拜的手中,如果萬一那些鰲拜的親信見自己的主子被抓了,然後發狂似的進攻皇宮,那麼康熙的小命可就不一定保的住了。

康熙擒鰲拜為何不用大內高手而用一群孩子?難道真是無人可用嗎?

所以在拿下鰲拜之前,他還必須要想辦法將京城的兵權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所以這些小孩子就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並不說是這些孩子本身,而是他們身後的家族,我想能夠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宮中的那些家族絕對就是已經做好了投靠康熙的準備,畢竟此時將這些孩子送入宮中,在別人的眼裡也就意味著你已經是皇帝的人。所以此時的康熙如果想把這些京城的兵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麼讓這些家族的人來做統兵之人無疑就是最好的選擇的,畢竟此時他們和康熙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果康熙的計劃失敗,那麼作為襲擊鰲拜的這些孩子和他們的家族絕對是會遭受到毀滅性的打擊的,所以他們一定會盡全力讓康熙的計劃成功,不然等待他們的只有滅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