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雖最終失敗,但它的消亡卻成功讓另一個勢力再度強勢崛起

1864年6月1日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病逝,隨之太平天國的滅亡也進入了倒計時的狀態。7月19日天京被湘軍和淮軍聯合攻破,李秀成等人護送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後在10月江西石城一役,隨著最後一支保護幼天王的太平軍的全軍覆沒,再加上幼天王被俘後凌遲處死,在中國縱橫十四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實際上也正式宣告失敗。

不過雖然太平天國起義失敗了,但它卻也對清王朝造成了致命的傷害,它加速了整個清王朝的衰落與崩潰,並同時促成了中國歷史上被滿清壓制數百年的另一勢力的強勢崛起。

太平天國雖最終失敗,但它的消亡卻成功讓另一個勢力再度強勢崛起

那麼這股勢力到底是哪個呢?就是以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等為首的漢臣勢力。

由於在當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之時,清廷的八旗兵和綠營兵都已不堪重用,所以當時的清廷無奈只得讓各省自行訓練鄉勇,然後組建軍隊來抵抗太平天國。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以漢人為主的湘軍、淮軍、楚軍和甘軍等軍隊開始強勢崛起,而隨著這些漢人官員在抵抗太平天國的戰爭中不斷的累計戰功,官是越做越大,直至後期清政府完全是依靠這些軍隊鎮壓了太平天國的起義後,清廷雖不想再重用漢人,但無奈漢人此時已佔據了清朝官場的半壁江山,再加上滿人此時已是不堪重用,清廷若想繼續控制著這個國家就必須要用漢臣,最終漢人在清廷的權位是越變越高。

太平天國雖最終失敗,但它的消亡卻成功讓另一個勢力再度強勢崛起

而由於在鎮壓太平天國的戰爭中,清廷不斷將軍權、財權下放到地方,它對各地的軍隊控制立也越來越弱,隨之中國最早期的軍閥集團也開始慢慢誕生,而這其中就以湘系軍閥和淮系軍閥這兩支有漢人控制的軍閥集團最為強大,並最終掌握了整個清廷幾乎全部的地方權力。

眾所周知清朝入主中原後,雖對漢人也有些重用,比如張廷玉、施琅、范文程等人,但是這些被重用的漢臣幾乎都是在清朝初年才出現,而到了清朝開始牢牢控制住整個天下的時候,他們雖然口口聲聲說著“滿漢一家親”,但是實際上在當時所有的要職幾乎都不會讓漢人擔任。

太平天國雖最終失敗,但它的消亡卻成功讓另一個勢力再度強勢崛起

最明顯的就是在當時地方上權勢最重的總督之職,在當時八個總督幾乎都為滿人擔任,比如兩江總督在清朝咸豐之前幾乎都為八旗中人擔任,甚至在康熙至乾隆時期五十餘名兩江總督只有10位是漢人出生,其餘皆為八旗中人。但是到了曾國藩那一代,由於清朝需要藉助曾國藩的湘軍和李鴻章的淮軍來對付太平天國,所以清廷不斷的將權力下放給曾國藩和李鴻章,先是兵權,後是財權,甚至最終連人事權都給了曾國藩他們。

太平天國雖最終失敗,但它的消亡卻成功讓另一個勢力再度強勢崛起

在當時湘軍每攻克一個地方巡撫和總督幾乎都是出自曾國藩的舉薦,甚至有時候直接就在本地上任,而無需等候朝廷的旨意。

也就是如此,太平天國被滅之後在當時整個清朝八個總督就有六個總督是漢人,其中兩江總督是曾國藩、閩浙總督是馬新貽、湖廣總督是李鴻章、陝甘總督是左宗棠、四川總督是吳棠、雲貴總督勞崇光,他們可以說都是因鎮壓太平天國起義有功而晉升的。

太平天國雖最終失敗,但它的消亡卻成功讓另一個勢力再度強勢崛起

而後在同治之後,八大總督幾乎全被漢人控制,就連清朝最重要的直隸總督也是有曾國藩擔任。想想看連總督都是如此,你就更別說各省的巡撫了,可以說從太平天國失敗後開始,整個清朝的地方大權幾乎都已被漢人掌控,自此曾經被壓制了百年的漢臣集團又再一次崛起,而清廷卻已再無辦法去壓制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一步步的坐大。

直至在1900年6月慈禧向全世界宣戰之時,在東南各省的各個漢人總督甚至都能抱成一團擅自於列強談判,然後達成“東南互保”協議,直接正面拒絕清廷的聖旨。甚至最後都能密議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太后不測,就由李鴻章出任總統來維持全國大局。

太平天國雖最終失敗,但它的消亡卻成功讓另一個勢力再度強勢崛起

最後慈禧竟然對此毫無辦法,這隻能說明在那個時候漢臣的勢力已經到了足以推翻清朝的統治,而清朝對此已毫無辦法。事實上也的確,最終在1912年2月12日,漢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逼迫宣統皇帝退位,而清廷不得已只能頒佈《退位詔書》,自此清朝被漢臣徹底終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