賠本賺吆喝!拼多多拼的多虧的多 後電商時代閉環缺失存硬傷

原創: 新經濟IP 新經濟e線 今天

霸屏的“拼的多省的多”廣告詞背後是一地雞毛。


賠本賺吆喝!拼多多拼的多虧的多 後電商時代閉環缺失存硬傷



爭議纏身的拼多多(PDD.O)並未能封住市場各方的嘴。

3月13日晚間,拼多多發佈自公司上市以來的首份全年財報。財報顯示,拼多多2018年實現營收131.2億元人民幣,淨利潤虧損額高達102.17億元。即便扣除一次性股權激勵帶來的虧損影響,拼多多全年經營虧損額仍接近40億元。

特別是公司第四季度銷售及營銷費用激增至60.24億元,同比增長699%,這一數字甚至已經超過了當季56.54億元的營收。可以看出,拼多多這一舉動就是在賠本賺吆喝。

受去年年末品牌化活動以及線上線下廣告投入增加的影響,導致拼多多第四季營銷費用率飆升至107%。在2018年前三季,拼多多營銷費用率亦居高不下,分別為88%、110%、96%。

對此,中泰零售電商首席分析師彭毅認為,拼多多流量獲取嚴重依賴微信,在競爭對手紛紛投資新零售、開拓新流量入口之際,拼多多缺少線下佈局和物流、金融等供應鏈配套基礎設施,只能通過高昂的廣告投放來建立起品牌知名度,以頻繁、力度大的促銷優惠提升用戶參與度,希望能快速建立起規模壁壘。

然而,在後電商時代,搜索流量紅利見頂,社交流量開發近半,純電商模式的用戶爭奪已進入生死存亡階段,依託高額營銷投入帶來用戶增長的邊際效益在持續遞減,過分看重營銷的發展模式將帶來較大的經營風險。

“拼多多業務模式較為單一,缺乏物流、線下等競爭壁壘,難以支撐高估值水平。”彭毅直言。

二級市場上,截至美東時間3月14日收盤,拼多多2個交易日內股價跌逾兩成,報收24.39美元,市值縮水68.56億美元,至271.7億美元。

競爭白熱化獲客成本飆升

新經濟e線注意到,儘管當前拼多多活躍買家佔微信月活躍用戶數量的比重仍在增加,但新增用戶數已明顯放緩,微信社交流量紅利的可開拓空間縮小近半。


賠本賺吆喝!拼多多拼的多虧的多 後電商時代閉環缺失存硬傷


分季度來看,拼多多2018年前四季微信新增用戶數量分別為5000萬人、4900萬人、4200萬人、3300萬人,活躍買家佔微信月活躍用戶數量的比重分別為33%、38%、42%、45%。

在用戶數量方面,拼多多2018年年度活躍買家數達4.19億人,自2018Q3超過京東(3.05億人)後持續擴大用戶基礎優勢,當前用戶數量僅次於阿里系電商。

不過,從淨增用戶數來看,在拼多多季度用戶增長持續放緩的情況下,四季度阿里年活躍買家淨增3500萬人,一舉超過拼多多同期3300萬人的用戶增量。

與此同時,伴隨純電商模式下用戶競爭日漸白熱化,拼多多獲客成本快速上升,公司經營壓力持續增加。從拼多多財報分析得知,2018年Q1-Q4,拼多多獲客成本分別為24元、61元、77元、183元。特別是第四季,環比增幅高達137.66%。

2018年全年,拼多多銷售和營銷支出高達134.42億元,超出公司全年營收,較2017年同比暴增900%。

特別是在三週年店慶、雙十一、雙十二的帶動下,拼多多去年第四季度的營銷費用高達60.24億元(未計入研發和行政支出),拼多多四季度因營銷活動已入不敷出。當季銷售營銷費用佔GMV比率約3.00%,較三季度的2.78%有所提升,導致四季度NonGAAP虧損額由三季度的6.19億元擴大至四季度的18.96億元。

但最終活躍買家增長情況並不盡如人意。去年第四季度,拼多多平均月活用戶數達2.726億,較2017年同期的1.41億同比增長93%,但該季度新增買家較第三季度環比增長僅錄得18.2%。

據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拼多多與淘寶的重疊率已經接近50%。阿里最新季報也表明,淘寶新增年度活躍消費者中,有70%來自低線城市。

相比之下,阿里同期獲客成為分別為207元、372元、364元、346元。從季度變化來看,阿里去年第四季獲客成本環比甚至下降了近5%。

後電商時代閉環缺失存硬傷

實際上,不僅僅是拼多多,純線上流量紅利減退,獲客成本高企,營收增速下滑已成為後電商時代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殘酷事實。包括阿里、京東、唯品會在內的主流電商平臺同樣出現了營收增速放緩的態勢。


賠本賺吆喝!拼多多拼的多虧的多 後電商時代閉環缺失存硬傷



據相關財報數據披露,阿里、京東、唯品會這三大電商平臺2018年前四季營收增速環比均出現下滑。2018年Q1-Q4,阿里這一數字分別為56%、47%、37%、35%;同期,京東則為31%、31%、25%、22%;相應地,唯品會分別為25%、18%、16%、8%。

對拼多多而言,憑藉社交流量壁壘和長尾商家助力實現野蠻生長的時代已經過去。與此同時,缺少物流、金融、線下佈局等生態閉環的硬傷已經顯露無遺。儘管如此,公司高管似乎對此並不以為然。

在公司財報披露後舉行的電話會議上,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表示,現階段拼多多會把重心更多的放在用戶身上,不會被其他的競爭者所幹擾而去盲目拓展商品品類、過早的進行商業變現或是進軍金融服務領域。

黃崢說,未來不會成立類似天貓商城的平臺。天貓商城更像是一個品牌的搜索引擎,而拼多多是一個消費者社區,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模式。拼多多的變現進程還在初期,未來不會採取過於激進的盈利模式,產品質量和用戶基礎提升以後自然會加快變現。

新經濟e線觀察到,包括阿里、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莫不都在深度運營存量用戶,持續優化C端體驗,全方位提升用戶粘性。如京東、蘇寧自建全國性物流網絡已經基本建設完成,阿里巴巴電商物流服務觸角已延伸至全國所有市區縣,終端快遞網絡也得到進一步完善。

同樣,針對拼多多發家的低線市場,各大電商巨頭加速進行市場下沉,挖掘低線消費紅利。

如阿里農村淘寶覆蓋全國29個省、700個縣域(含建設中)的3萬多個村點;京東家電專賣店覆蓋了全國2.5萬鄉鎮和60萬個行政村。

有業內專家表示,拼多多低價拼團業務模式單一,平臺形象不佳,客單價難以提升。加之缺少物流、金融等競爭壁壘,估值想象空間有限。

甚至另有賣家直言,“有單最好,沒單也不指望它,拼多多給我的感覺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新經濟e線為界面JMedia聯盟成員,2019胡潤百富優秀財經自媒體,旗下有支付寶個人專欄“新資本論”。新經濟e線公眾號已入駐今日頭條、一點資訊、新浪財經頭條、搜狐號、大魚號平臺、百度百家、大風號、企鵝號、網易號、和訊名家、螞蟻財富社區等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