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審美觀還正常的年代 他們是當之無愧的美人


韋偉,女演員。原名繆孟英,廣東中山人,1941年登上戲劇舞臺,參加上海職業話劇團,電影作品有《江湖兒女》《小城之春》等,1964年息影。

韋偉 從1964年息影,到2004年重新復出後又拍了四部電影,曾在2010年賈樟柯的電影《海上傳奇》中飾演自己

白楊致唐瑜簽名照 白楊(1920年4月22日-1996年9月18日),女,原名楊成芳,湖南省汨羅市古侖人,曾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其作品有《春滿人間》《灑向人間都是愛》《一江春水向東流》等

張美瑤(1941年-2012年),原名張富美,臺灣南投縣人,資深電影演員。1970年結婚後息影,2002年復出。曾主演國語片《吳鳳》,《生死關頭》,《風塵三俠》等。

可惜嫁給了渣男柯俊雄,對柯俊雄的花心,她始終堅持“裝聾作啞、以柔克剛”8字訣,後來為了生計復出拍戲,已是暮年之際了,

張權,出生於1919年,江蘇宜興人,是中國女高音歌唱家。聲樂造詣很深,擅長演唱西洋歌劇及藝術歌曲,1962年收周總理接見

韓素音(1917-2012),原名周月賓,譜名周光瑚 。著名英籍華裔女作家,社會活動家 1952年,韓素音用英文創作的自傳小說《瑰寶》在西方世界引起轟動,奠定了她在國際文壇上的地位。她的主要作品取材於20世紀中國生活和歷史,體裁有小說和自傳。20世紀80年代以來,她的作品陸續被翻譯介紹成中文等17國文字。

韓素音跟新中國領導人交往密切,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多次接見過她並進行深談,被譽為是繼史沫特萊、斯諾以後,第三位與中國結下深厚情誼的外籍作家

白光(1921年6月27日-1999年8月27日),原名史永芬,河北涿縣人,1921年6月27日生於北平,歌星、影星。作品有《大地回春》、《十三號凶宅》、《柳浪聞鶯》、《人盡可夫》《蕩婦心》、《一代妖姬》等。1959年息影

葛蘭(1933年6月13日-),女,本名張玉芳,香港電影演員、歌手,1950年代至1960年代間曾主演多部國語歌舞片,並以兼具「演、歌、舞」三者著稱,主演作品中許多歌曲亦傳唱至今,其代表作有《曼波女郎》、《青春兒女》與《野玫瑰之戀》作品。1964年息影

範徐麗泰,本名徐麗泰,香港建制派政治人物,現任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及常務委員會成員

梅琳梅琳,生於1915年,逝世於1997年,是我國30年代的電影演員。1935年,她進入“聯華”影業公司,開始了其電影生涯。其處女作是《無愁君子》,扮演女主角小梅;聯華公司毀於日寇的戰火之後,她來到“新華”電影公司,出演了《飛來福》和《兒女英雄傳》兩片後即退出影壇

李麗華,原籍河北,1924年出生於上海。定居美國,一生主演了140多部影片,這位時常被同時代影迷提起的高產女星,也是中國影壇上一顆自始至終散發著耀眼光芒的明星,20世紀50年代小咪姐,豔驚好萊塢

從影40多年來,李麗華主演了超過120部電影,是上世紀中葉知名度極高的高產女明星,被業內稱為影壇常青樹。2017年3月20日,“影壇長青樹”李麗華逝世 享壽93歲。

樂蒂(藝名),原名為奚重儀(1937年7月24日 -1968年12月27日),香港國語片演員。自小受京劇四大家薰陶,接受過京劇基本訓練。在古裝電影獨創古裝京劇加生活化動作,細膩多變化入神演技,演繹古代仕女著名。作品有《倩女幽魂》、《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崎人豔婦》等。

王萊(1926年-2016年9月28日),原名王德蘭,祖籍山東,王萊高中畢業後參演過話劇,至1951年在上海開始拍電影,第一部作品是《神龕記》。1953年應邀到香港演出《美男子》,從此移居香港,演出過《春天不是讀書天》、《長巷》、《漁歌》等多部電影。成為20世紀中後期國語片首屈一指的配角演員。演出過的角色不計其數,正邪相兼,風格多樣,被影迷封為"千面女星"


金庸的夢中情人  夏夢原名楊濛,1933年2月16日生於上海,祖籍江蘇蘇州,是上世紀50-60年代香港長城電影製片公司首席女演員,香港青鳥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合夥人、電影製片人,也是香港左翼電影的代表人物

周曼華(1922年-2013年2月15日),原籍上海浦東,生於北平。民國時期著名電影演員。演過《紅杏出牆記》、《金粉世家》等1962年息影。共主演影片七十餘部。1993年獲臺灣第三十屆金馬獎紀念獎。

沒錯 這個就是唐伯虎點秋香的金牌配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