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告訴林彪,你們不要幻想

毛澤東一貫認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沒有史料證明,在四平保衛戰的艱苦進行中,毛澤東便考慮東北黨政軍領導架構問題,但毛澤東的確參與了東北局主要領導之間的工作協調。

毛澤東告訴林彪,你們不要幻想

1946年5月1日,毛澤東做出決定,電告林彪:“前線一切軍事政治指揮,統屬於你,不應分散。如因工作繁忙需人幫助,則可考慮調高崗等同志來助你。如前線機關以精簡為便利,則照現狀為好。”

這是毛澤東一個重大決策,先將軍事指揮權交給林彪,為林彪擔任東北黨政軍一把手實現一元化領導先拉開了一扇門。6月12日,中共中央致電林彪並告彭真、羅榮桓、饒漱石、伍修權:“東北停戰交涉事務,請你親自掌握,隨時與饒漱石聯絡,答覆他的詢問,決定應付策略。”另一扇門也打開了。

6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由劉少奇起草、毛澤東修改的關於東北局主要領導幹部重新分工的決定:“目前東北形勢嚴重。為了統一領導,決定以林彪為東北局書記、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以彭真、羅榮桓、高崗、陳雲等同志為東北局副書記兼副政治委員。並以林、彭、羅、高、陳五人組成東北局常委。中央認為這種分工在目前情況下,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中央相信諸同志必能和衷共濟,在重新分工下團結一致,為克服困難爭取勝利而奮鬥。”

這是打破以往慣例、超出常規的一個重新搭建的組織架構。

中共歷來組織原則是黨領導一切,黨指揮槍,實行黨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重大軍事行動作為民主聯軍總司令的林彪也不得擅專。中共當時派往東北的彭真、陳雲、高崗、張聞天都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其中彭真、陳雲同時為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在黨內都位列中央委員林彪之前。

重用林彪是在其打了敗仗,被部下罵為“逃跑將軍”的情況下,這一方面,反映了毛澤東對中共幹部隊伍的自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毛澤東對幹部的透骨瞭解。給林彪東北最大的權力,讓其放開手腳,施放全部智慧與潛能。

這個決策在今天很難想象,一箇中央委員當書記,4箇中央政治局委員為副書記,當助手。有人說,也就是中共能這樣使用幹部,也只有毛澤東能做出這種“出格”的決定來,在國民黨那裡則找不到一個這樣的例子。實踐證明,毛澤東做對了。

相當一段時間,彭真與林彪是長短互補、相得益彰的關係。任何人都不是萬能的。戰爭是暴力的藝術,將領的軍事智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將領的獻身精神與全局意識。相比起來,國民黨則遜色了一大截。決定戰爭勝負的不全是軍力強弱。這已經被無數歷史事實證明。

毛澤東告訴林彪,你們不要幻想

毛澤東與林彪

6月6日,國共雙方達成在東北停戰15天的協議。此時,廖耀湘新6軍部渡過鬆花江,進佔陶賴昭、三岔河、扶余,建立北進橋頭堡,直逼哈爾濱。蔣介石所以停戰,是要往東北再調集兵力,因為在佔領大城市進程中,杜聿明的部隊已經散開了。

談判的籌碼主要由戰場上的勝負所左右。

中共手裡四平、長春兩個重要籌碼已被蔣軍奪去,再談判時,蔣介石撕毀了“長春共管”的原協議,傲慢地開出天價的和平條件,哈爾濱、安東、佳木斯、牡丹江、白城等均歸國民黨,只許北安、興安、齊齊哈爾、延吉四處給共產黨。

毛澤東的底線是:“我方讓步至長春雙方不駐兵為止,此外一概不能再讓,美蔣要打由他們打去,要佔由他們佔去,我方絕不承認他們的打與佔為合法。總之東北是未了之局,我黨須準備長期鬥爭,最後總是要勝利的。”

當然,毛澤東也擔心東北打下去林彪能否頂得住。6月22日,他打電報給東北局:“蔣介石為著完成進攻準備,延長休戰八天至三十日止……你們現在即應準備談判破裂時,動員全黨全軍克服任何動搖猶豫恐懼心理……粉碎國民黨的進攻。”

同日,延安新華社發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對美國對華軍事援助的聲明,指出“美國實行所謂軍事援助,實際上只是武裝干涉中國內政,只是以強力支持國民黨獨裁政府繼續陷中國於內戰、分裂、混亂、恐怖和貧困”。毛澤東在美蔣聯手的攻擊中,實行多渠道頑強反擊。

蔣介石正在準備進攻的消息傳至哈爾濱,東北局領導心情沉重。6月初國民黨軍突破松花江防線時,東北局準備放棄哈爾濱,到中小城市和農村打游擊,讓各部隊獨立開創局面,化整為零,東西都裝上了車。就在東北局向中央請示時,毛澤東獲悉蔣介石準備停戰,立即急電東北局:“保持哈爾濱市,務必堅守10天。”制止了東北局機關再次轉移。

6月16日,中共中央調整東北局領導班子,林彪當了黨政軍一把手,但信心也是不足的。從四平撤退後,他一直沒有去哈爾濱同東北局領導會合,而是帶領主力部隊在離哈爾濱百餘里的五常地區打運動戰。他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哈爾濱失守,就到遼南的山區打游擊。

毛澤東告訴林彪,你們不要幻想

毛澤東與林彪

6月24日,林彪以東北局名義給中央發出一封長電,闡述對時局的看法,表示不能同意國民黨的無理要求。但是能不能打,林彪迴避做正面回答,有話繞著彎說是林彪一生的特點。他向毛澤東提出一個明確要求:

“彼如果集中力量打東北,則我應在華北、華中發動大攻勢,給蔣方以大破壞,迫其停戰。這是求得全面停戰最有效的辦法。”至於東北下步方針,“我們固然要基本上準備作戰,但同時應力爭和平,準備作暫時的一定限度的讓步。這種讓步的限度,以國民黨能增多少兵來,我即酌量讓多少步。估計他如以軍事進攻時,能何時到達何地,我即準備在何時交出何地。這是我們讓步的標準。”

沒有史料證明,當時毛澤東收到林彪這封長電是怎樣的心情和態度。但從回電上看,毛澤東的答覆直接而明確,且口氣強硬,毫無商討餘地。林彪的長電是以東北局的名義,毛澤東的電報則回覆給林彪本人:

“(一)國民黨一切佈置是打,暫時無和平希望。(二)談判破裂,全國大打,不限於東北。(三)全靠自力更生。(四)半年至一年內如我打勝,和平有望。(五)友邦(蘇聯)在將來可能在外交上給以援助。(六)我黨在南京談判中,當盡最後努力,付出最大讓步,以求妥協。但你們不要幻想。”

面對殘破局面,林彪希望讓步求取和平。毛澤東告訴林彪,沒有和平希望,和平要靠打勝;林彪請求關內部隊攻擊蔣軍迫其在東北停止進攻,毛澤東告訴林彪,全國其他兄弟部隊也在同蔣軍苦戰,自己的夢自己圓;最後,毛澤東告訴林彪,你是在幻想。這樣批評一個處於困境中的戰略區主要負責人,遍查毛澤東文稿史料,筆者尚未發現有如此嚴厲的第二例。

有人說,林彪6月24日在給毛澤東發那封電報時,就料定了毛澤東的態度,決不可能與蔣介石妥協。因為長征後僅剩幾萬人時都未低過頭,如今近億百姓的根據地和百萬軍隊在手,怎麼會同蔣介石講和?林彪所以那樣繞著彎講,實際上是讓關內我軍打蔣,給自己減輕壓力,毛澤東自然不會給林彪好臉色了。但是,林彪的意見毛澤東卻聽進去了。

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山東軍區司令員陳毅集中主力發起主動攻擊,僅10天便解放了膠縣、泰安、高密、德州等多地城鎮,殲滅國民黨收編偽軍3萬多人,直逼津浦和膠濟鐵路,致使蔣介石計劃調往東北的兩個軍緊急調往山東。

後來,林彪說:“如果敵人繼續增加兩個軍,我們的軍事情況是很危險的……山東大打起來救了我們一手,使得我們能夠緩過氣來。”

領袖是人不是神,之所以成為前進領路人,是因為領袖善於發現並集中他人的正確意見,豐富自己的智慧。

毛澤東告訴林彪,你們不要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