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搬遷一次耗費40萬元,哪裡才是石材商安穩經營地?

張明誠是有著19年從業經歷的石材批發業“老炮兒”。19年來,他搬家了3次,每次搬家耗費40多萬元,更致命的是客戶大量流失。

如今,鄭州市大圍合區域市場外遷進入年底攻堅期。處在外遷名單裡的建材商戶,該何去何從呢?哪裡才是安穩經營之地?

搬遷一次花費上百萬元

從19歲來到鄭州後,水頭張明誠(應受訪者要求為化名)在鄭州這個石材批發行業摸爬滾打了整整19年。

19年裡,他做生意搬了3次家。

每搬遷一次耗費40萬元,哪裡才是石材商安穩經營地?

他的第一站是在緊鄰東建材的張莊。經營一年多,房租一下子漲了30%。更加不幸的是,因為城中村拆遷改造,他開始了第一次搬家,在2001年搬到了白莊。

經營不過兩年,因為拆遷,他不得已第二次搬家,搬到了圃田附近的石材批發市場,並在這裡一直待了12年。

2015年,是鄭州市中心城區市場外遷最後一年,他所在的市場被要求搬遷。這一次,他覺得最關鍵的是一定要找一個能穩定經營的地方。

因為,回想這幾次搬遷,給他帶來的是包括財物和客戶的巨大流失。

“每搬遷一次花費40多萬元,這還不包括人工費等。搬遷會造成很多浪費,搬一次,石材就會有破損,而且廠房建設硬件及很多混凝土灌注的設備只能棄用。所以石材搬遷動輒花費上百萬元。”張明誠說

在張明誠看來,搬遷最致命的地方在於客戶流失,“換過地方後,客戶就找不到了,一個老市場長時間形成的影響力也就消失了。”

環保壓力

每搬遷一次耗費40萬元,哪裡才是石材商安穩經營地?

近年來,環保大軍來勢洶洶,城市改造導致全國各地現有的石材市場一個接一個被迫關停搬遷,拆東牆補西牆,往往還未站穩腳步,又是新的一波整治,無論是搬遷成本、租金成本,還是人力成本,都無從“伸冤”,如此惡性循環讓石材企業和市場方叫苦連天。

2017年3月,四川郫都區啟動實施西南石材城片區綜合整治工作,截至8月,郫都區共摸排出“三無”企業9801家,擬規範7038家,取締2763家,騰退出土地3493.93畝。

2017年5月,由天津濱海新區環境局、公安局等組成的環境整治小組來到國聯石材市場進行調 查執法。具體關停數量暫時不得而知,官方也尚未發出聲明。

2017年6月,北京石景山區廣寧街道麻峪石材市場內的商戶已全部搬走,違建正在拆除。據瞭解,麻峪石材市場是京西最大的石材市場之一,聚集了石材加工、銷售等“小、散、亂、汙”低端業態。2016年10月,因為噪音和粉塵擾民,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點名後停業。

近日,重慶綠雲石都建材交易市場、新世界建材市場、八益建材市場、原馬家巖進川建材市場、國窖建材市場等幾個建材市場皆因重慶主城區城市改造被通知拆除或搬遷,計劃2019年將全部改造完成。

石材人成就了城市文明,卻無落腳地?

每搬遷一次耗費40萬元,哪裡才是石材商安穩經營地?

目前石材產業在一些政府的眼中就是一個低端,高汙染、高能耗、環保差的夕陽產業,特別是隨著城市的發展規劃,很多地方政府針對石材產業的發展做出了很多限制性措施,甚至採用行政手段對石材市場進行強拆,給石材人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石材人成就了城市的輝煌,但文明的城市卻拋棄了石材兄弟,容不下石材產業的發展。一朝被拆遷,十年難抬頭,許多石材企業在拆遷過程中飽受著發展的痛苦。

石材市場之殤,孰之過?

人過留名,雁過留痕,而石材市場留下的卻只有建設完成的城市,“功臣”正處於十分難過的境地,到底是誰導致了這種情況的發生?是石材人自己,還是社會?

每搬遷一次耗費40萬元,哪裡才是石材商安穩經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