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止港股轉投科創板 賽特斯6年5度更換賽道

6年上市路,從A股到新三板,到重回A股,再到港股,如今衝刺科創板已是賽特斯(832800.OC)第五次更換資本賽道。

3月12日晚間,賽特斯發佈公告稱,公司決定取消H股發行,擬申請在科創板上市,成為“三+H”政策實施以來首家取消港股發行的新三板企業。

作為一家軟件定義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賽特斯在新三板企業中屬於“優等生”,按照2017年的銷售收入計算,公司在國內數百家軟件定義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中排名第四位。

對於賽特斯擬申請科創板上市相關事宜,時代週報記者致電致函賽特斯聯繫採訪,相關工作人員告知“董秘已經出差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轉投科創板

賽特斯的上市之路頗為曲折。6年內曾兩度衝刺A股未果,直到2018年10月宣佈轉戰港股之後,不到半年又再度決定轉投科創板,賽特斯如此頻繁更換IPO賽道的情況在國內頗為罕見。

賽特斯是一家硬科技企業,公司創始人、董事長逯利軍是中組部“千人計劃”專家、國家特聘專家、南京大學產業教授,2008年回國創立賽特斯,其所提出的柔性網絡理念被廣泛應用於通信領域。

具體而言,賽特斯主要提供軟件定義數據中心、軟件定義通信單元及業務編排和支持系統等服務,其主要客戶為三大電信運營商、IPTV/OTT廣播機構、政府機構以及各行業的公營及私營企業。

作為柔性網絡的開創者,賽特斯也被業內視為潛在“獨角獸”,頗受資本青睞,其背後股東包括深圳創新投資集團等多家知名創投機構。

此外,南京高科(600064.SH)的全資子公司南京高科新創投資有限公司直接持有賽特斯6.49%的股份,是公司第三大股東;南京高科的控股子公司南京高科科技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持有賽特斯2.16%的股份,為第十大股東;中信證券也持有公司3.66%的股份,為第五大股東。

2010年1月,賽特斯與深創投、江蘇高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簽訂《增資擴股補充協議》,其中要求賽特斯在增資完成後36個月內完成上市合格申報,否則投資者有權退出,並要求贖回相應的股權。

2013年,賽特斯啟動IPO進程。根據江蘇證監局公告顯示,2013年3月29日,賽特斯開始接受平安證券的上市輔導,擬登陸創業板。而彼時正值IPO“堰塞湖”高峰期,隨著國內IPO監管政策變化,賽特斯暫停了上市計劃。

2015年7月,賽特斯在新三板掛牌,為新三板創新層成員。掛牌之後,賽特斯很快又啟動了第二次上市計劃。2017年8月30日,賽特斯發佈公告稱,已向江蘇證監局報送了上市輔導備案材料,開始接受中信證券的上市輔導。

不過,賽特斯進入上市輔導期之後便再無下文。進入2018年,A股IPO審核趨嚴,過會率創下新低。另一方面,2018年4月,隨著“三+H”政策落地,新三板掛牌企業赴港交所上市將不用摘牌,包括賽特斯在內的多家新三板企業開始籌備H股發行。

2018年8月1日,賽特斯發佈公告稱,為滿足業務發展需求,優化公司股權結構,調節資本結構,進一步提高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推進公司的國際化戰略,擬發行H股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2018年10月30日,賽特斯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同年11月27日,賽特斯收到港交所的問詢函,12月19日,賽特斯在香港公司註冊處註冊為非香港公司,並在香港設立營業地點,繼續推進H股發行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賽特斯收到港交所問詢函之時,國內的科創板熱潮剛剛興起。

“賽特斯是一個典型案例,中國資本市場重大的政策變化,極其明顯地影響了其上市路徑和進程。”東北證券股轉業務部董事總經理張可亮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公司頻換更換上市地點,從外部來看,主要是在中國IPO保薦核准制下,企業上市的難度太大,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讓很多企業無從把握,只能趨利避害,相機抉擇。

張可亮認為,從內部來看,首先是企業實控人對資本市場的理解和預期存在偏差,對外部資本市場政策的變化缺乏理解,而跟隨短期政策的變化調整上市決策。其次是企業在上市之前往往會有投資基金入股,而這些投資基金都有退出週期,當企業在某個市場上市遇阻後,有的投資機構會對公司施加壓力,要求公司轉到其他交易所儘快上市。

主要客戶集中藏風險

對於謀求科創板上市的理由,根據賽特斯發佈的公告顯示,為貫徹落實公司發展戰略,擴大營銷能力,完善經營機制,拓展融資渠道,優化資本結構,公司擬申請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股票(A 股)股票並申請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上市。

那麼,賽特斯衝刺科創板的勝算又幾何呢?

從行業來看,賽特斯所處行業屬於重點推薦的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同時也滿足科創板上市五套條件中的多項標準。

從市值和財務指標來看,賽特斯目前市值為45.19億元。2015-2017年,公司實現收入分別約為2.65億元、3.72億元和5.08億元;淨利潤分別約為9751.1萬元、1.40億元和1.52億元,營收與淨利潤均呈上漲趨勢。

另據賽特斯近日披露的業績快報顯示,公司2018年實現營收6.90億元,同比增長7.67%,實現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8億元,同比增長16.61%。

從研發方面來看,2015-2017年,公司用於研發的金額分別為7030萬元、8421萬元、1.06億元,合計約2.61億元,佔同期營業收入總和的22.79%。

根據招商證券新近發佈的一份研報顯示,賽特斯也在55家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的新三板企業名單中。

不過,賽特斯也面臨著主要客戶集中的風險。2015年-2017年以及2018年上半年,賽特斯的前五大客戶收入佔比分別為62.2%、60%、51.4%和66.5%。

賽特斯曾在招股書中表示,上述客戶的任何業務減少或流失可能對公司的業務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另外,如何穩住核心研發團隊,防止人員流失也是賽特斯需要面臨的挑戰。

值得關注的是,賽特斯也是“三+H”政策實施以來首家取消港股發行的新三板企業。3月13日,時代週報記者在港交所官網發現,賽特斯的IPO申請狀態已顯示為“撤回”。

對於賽特斯取消“三+H”,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科創板的預期估值比港股高很多,同時前期也給予很多靈活便利。

“既然符合了科創板上市的基本條件,就無需捨近求遠,改上科創板顯然是更好的選擇。”張可亮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賽特斯是一個典型案例,採用“三+H”的本來就沒有幾家,對新三板公司而言,如果符合科創板的上市條件,顯然會選擇在科創板上市。

張可亮表示,從目前來看,在融資以及市盈率方面,港交所的流動性與國內的A股市場仍有較大差距,未來也不排除其他新三板掛牌企業放棄“三+H”上市方案的可能。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