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泉代表:四個維度大力培育發展新興優勢產業鏈

兩會專訪|聚焦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工信廳廳長曹慧泉:四個維度大力培育發展新興優勢產業鏈


曹慧泉代表:四個維度大力培育發展新興優勢產業鏈


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實體經濟向上突破的重要力量。近年來,隨著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內生動力不斷蓄積,製造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圍繞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關於如何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曹慧泉,日前接受了中國工業報記者專訪。曹慧泉表示,作為國家批准的創新型省份,目前湖南已經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先進軌道交通裝備、工程機械等產業具有比較優勢,電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部分技術在全球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領跑。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實體經濟尤其是製造業發展的大環境下,他對未來湖南製造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

中國工業報無論是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把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您認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應該從哪些方面切入?

曹慧泉: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關鍵在於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八字方針。具體切入點,主要有四個維度:

一是產業的維度。堅持產業鏈思維抓製造業發展,一方面對傳統制造業大力實施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造,發展壯大一批優勢產業鏈,形成一批優勢製造業集群;另一方面對新興製造業加大建鏈、補鏈、強鏈、延鏈力度,培育發展一批新興產業鏈,形成新的先進製造業集群。

二是企業的維度。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落後產能退出和化解過剩產能,推動企業優勝劣汰,處置“殭屍企業”,倒逼企業轉型升級。

三是技術的維度。加快構建需求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用一體化技術創新機制,加大重點實驗室、製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力度,增強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

四是模式的維度。針對產業跨界融合日益緊密的趨勢,推動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人工智能與製造業融合、工業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等,不斷髮掘和培育新模式新業態。

湖南在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具體舉措,主要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建設製造強省為目標,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培育發展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加快製造業向高質量發展方向邁進。首先,以去產能為重點做“減法”,拓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空間。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守護好一江碧水”等重要指示精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去除舊動能,大規模化解鋼鐵、煤炭、煙花爆竹等行業過剩產能,依法依規推動粘土磚、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落後產能退出。其次,以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為抓手做“加法”,培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圍繞打造“3+3” 產業集群( 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中小航空發動機和電子信息、新材料、消費品工業),培育發展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實行省領導聯繫產業鏈分工制度,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實施“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再次,加快發展智能製造,提升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實施一批智能製造企業和項目的試點示範,大力培育智能網聯汽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產業。最後,想方設法改善營商環境,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措施,圍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營造良好環境。

中國工業報當前,新技術進步正在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而工業互聯網的推進與應用,更是直接影響著我國製造業的發展與方向,對於工業互聯網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您有哪些建議和意見?

曹慧泉: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推廣應用是換道超車、搶佔新一輪工業革命制高點的關鍵所在。利用工業互聯網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大有可為。

近年來,湖南在推動工業互聯網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些成效。我們在推動工作的實踐和調研走訪中發現,儘管企業改造熱情很高,但還存在承受能力有限、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平臺建設和應用軟件開發跟不上、信息安全有短板、優質資源發揮不充分等普遍性困難和問題。

對此,建議相關部門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鼓勵支持企業圍繞工業互聯網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強網絡安全、信息安全保護措施,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信息安全防護和監測處置,防範工業互聯網推廣應用中的安全風險;充分挖掘優質資源潛力,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支持湖南深入挖掘和開發安全可靠計算機、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製造等領域優質資源。

中國工業報您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的建議還有哪些?

曹慧泉: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建議有兩個:支持中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落實和完善促進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的改革創新舉措。”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是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途徑。當前,中部地區對承接產業轉移熱切期盼,對製造業崛起才能真正支撐中部崛起形成高度共識,對承接產業轉移的基礎條件充滿自信,對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東部地區加快向中部地區產業轉移願望也十分強烈,這需要從國家層面統籌兼顧,鼓勵支持東中西部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把中部打造成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高地。所以,建議國家支持設立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支持中部地區創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支持中部地區與東部沿海地區開展園區合作。

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2018年湖南省與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建設銀行湖南省分行等在湘金融單位一道,在推動發展普惠金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等方面採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但從走訪調研情況看,銀企雙方都面臨不少亟需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迫切需要國家持續用力,推動產融結合。所以,建議相關部門落實好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通過減免稅費、適當貼息等措施,加大對商業保理、財務公司等產業鏈金融的支持力度;根據小微企業以及成長型、創新型企業的特點,將企業法人個人信用作為金融機構進行融資的主體信用評價標準,合理授信;調整國有商業銀行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增加對普惠金額實施情況及實施效果在評價體系中的考核權重。通過這些舉措,讓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能夠放心發展、創新發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記者 楊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