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戲記—東風劇團《大祭樁》

看戲記—東風劇團《大祭樁》

2015年9月5號,東風劇團在工人文化宮惠民演出豫劇經典劇目《大祭樁》,由桑派再傳弟子、苗文華的徒弟、趙貞玉老師的兒媳李煥主演。

提起來《大祭樁》這出戏,是常香玉大師的代表作,其中的唱腔廣為流傳,深入人心。《大祭樁》可以說是目前豫劇舞臺上演出最多的劇目之一,很多很多個豫劇旦角演員都演過這出戏。當然唱腔還是常香玉大師的最為經典,後來者無人能夠超越。

東風劇團的《大祭樁》,最早是由趙貞玉老師主演,也是趙貞玉老師的代表劇目。記得很小時在館陶縣的劇場看過東風劇團的《大祭樁》,當時也不知道是誰主演。還記得演出第二天在戲中扮演嫂子的演員到我們鄰居家拜訪,不知道是親戚還是朋友。現在想想當時也應該是趙貞玉老師主演的吧。

後來牛淑賢老師加入了《表花》一折戲,使《大祭樁》呈現出與其他劇團不一樣的特色。在《哭樓》一折,有個情節是黃桂英下場去換衣服,舞臺上出現沒有演員的空檔。為了使舞臺上不空,李素芹老師在《大祭樁》哭樓一折中創造了在舞臺上翻身脫帔的表演技巧,這樣演員不用下場瞬間完成換衣,也體現出李素芹老師善於創新的表演特色。現在東風劇團團長苗文華老師也擅演此劇。

李煥作為東風劇團年輕一代的演員,印象中好像沒有過演出大戲的機會。這次能夠領銜主演,機會實數難得。演出前一天,冒雨趕到工人文化宮買了票。買票時,我說想要現場錄像,所以要一張位置在中間的票,靠後一點沒關係。賣票的人耐心地在一大摞票中翻了半天,找到一張15排2號的票,還問我:“這張可以嗎?影響你錄像嗎?”感覺心裡暖暖的。

5號晚上,帶上攝像機趕到劇場。在劇場裡恰好碰到了趙貞玉老師。一晃好幾年沒見過趙老師了,一邊跟趙老師說這話,一邊想要是趙老師能再演一場《大祭樁》就好了。

找到座位坐下,發現小志就在我前面,已經架好了攝像機。我也拿出三腳架,安好了攝像機。只是我的三腳架多年未用,操作起來很不順暢。

演出開始了,前面有好幾場戲,都是交代劇情,但是並不精彩。一直到小姐丫鬟出場,戲才好看起來。我小心翼翼地操作著不好使的三腳架,跟著演員扭動攝像機,調焦距,只是為了能錄得好一些。但是很悲催的是,在丫鬟小姐表花完了之後,我突然發現攝像機還是在暫停狀態,前面半個小時根本沒錄上。

隨著劇情的發展,戲一步步推向高潮,越來越好看。到了《哭樓》、《打路》兩折,常香玉大師創造的《惱恨爹爹心不正》、《婆母娘且息怒》等等著名唱段響起時,劇場中掌聲不斷。所謂生書熟戲,越是觀眾熟戲的戲、熟戲的唱段,觀眾越喜歡、越愛看,這就是豫劇經典唱腔的魅力吧。

李煥作為年輕演員,能夠比較完美地演出這出大戲,實屬難得,看來是得到了苗文華、趙貞玉兩位的悉心指教。

比較遺憾的是,東風劇團的《大祭樁》演出版本,最後一場並沒有採用常香玉大師的祭樁的經典唱腔,而是匆匆結束,黃桂英在這場戲中成了配角,成了個看起來很多餘很尷尬的角色。

看完戲,回家的路上又下起了雨。為了看《大祭樁》,兩次淋雨,也真不容易啊。

看戲記—東風劇團《大祭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