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事故賠償處理程序

工傷事故的賠償流程其實也就是關於工傷職工向用人單位或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索賠的一個過程,不得不說,在這方面我國是規定的有一套嚴格的流程的。工傷職工需要按照規定準備好相關的材料,然後在規定時間內進行索賠。

工傷事故賠償處理程序

工傷事故賠償流程

1、按工傷保險條例規定,工傷及傷殘等級的認定和鑑定分別需要兩個程序和兩個部門完成。

2、工傷的認定。 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鑑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3、工傷認定後,再做勞動能力鑑定,通過勞動能力鑑定確定傷殘等級。 按規定,勞動能力鑑定由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向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提出申請,並提供工傷認定決定和職工工傷醫療的有關資料。 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應當自收到勞動能力鑑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必要時,作出勞動能力鑑定結論的期限可以延長30日。 第二十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工傷認定的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該職工所在單位。

4、工傷的等級一定要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的鑑定結果說了才算,雖然按參考標準較為常見的初步判斷為七至十級,但不能直接應用作為依據產生效力,所以要準確確定是幾級,還是要通過鑑定鑑定。

5、工傷期間的醫療費是肯定要致支付的,其它待遇和賠償可參照《工傷保險條例》有關條款執行:第二十九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6、上述合法要求,可先依法與用人單位協商,如果不給,只有到勞動仲裁部門申請仲裁(不收費),通過勞動仲裁下達的裁決書,向用人單位索賠,如果用人單位還不賠,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注意!!!

以上工傷賠償流程必須以能夠確定 “勞動關係” 和 “工傷認定” 為前提,而且現實生活中能確定 “勞動關係”的,並不一定就能被認定為工傷,僱主往往會找各種的證據擾亂勞動關係及工傷的認定,逃避工傷賠償責任。所以各位如果確定要追討工傷賠償,調解之前必須收集足夠對自身有利的證據,與辦案律師溝通清楚,才能爭取更大的利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