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或起源於外太空?或起源為五億年海洋動物?

人類或起源於外太空?或起源為五億年海洋動物?

據媒體報道,對於地球生命起源的問題,科學家一直在探索。有研究認為地球生命產生於太陽系形成初期,高溫、壓力以及輻射等環境導致了氨基酸雛形的產生,也有科學家表示地球生命分子來自於原始地球的深海環境,深海熱液噴口是早期生命的棲息地。研究發現,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來自外太空,意味著人類並非地球上特有的智慧生物,相同的生命分子在宇宙空間中“流竄”,找到合適的環境時就會“紮根”,開啟屬於那個星球生命演化歷程。

研究人員發現數百萬年撞擊地球的彗星中已經存在“有機物質”,這些物質具備進一步演化成生命分子的條件,其中包括蛋白質、構成DNA和RNA的鹼基對等。彗星中含有多種較為簡單的分子,比如水、氨、甲醇和二氧化碳等,這些物質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繼續演化,期間還需要大量的能量來“驅動”此類化學反應。

彗星撞擊事件為地球帶來了生命分子和能量,根據統計,早期的彗星和小行星撞擊事件可以為地球帶來每年10萬億千克的有機物質。可以想象,早期地球環境可以儲存大量的有機物質,研究人員通過密集模型的重建調查,結果發現了種類不同的烴類物質以及其他化學成分,其中可能已經存在生命分子,它們進入地球環境後開啟了地球生命的演化歷程。

研究發現,在較高的衝擊環境下,可產生48萬至60萬個大氣壓,溫度達到6,200-8,180華氏度,這樣的環境條件可形成甲烷、甲醛或者一些長鏈碳分子物質。而當衝擊壓力為36萬個大氣壓、溫度達到4,600華氏度時,彗星內部的二氧化碳冰混合物以及含氮雜環化合物可形成芳香烴類物質,彗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是地球生命分子的攜帶者,人類很可能起源於外太空。

據媒體報道,科學家在經過長達25年的研究後,發現人類和多達65000多種脊椎動物都是由一種擁有“第六感”的長相酷似魚的海洋動物演變而來。

據悉,這種生物生活在5億年前的海洋中,具有良好視力、頜及牙齒,還具有能夠感知水中電流的高度發達的感應器官,使它們能夠在水中相互交流、捕獲食物和辨別方向。

研究表明,大約3-4億年前,這種海洋動物一部分進化為條鰭魚類或輻鰭魚類留在水中,另一部分則進化成了總鰭魚或肉鰭魚,後者進化成了陸生脊椎動物。

一些生物直到現在還保留著電流感應器官,比如匙吻鱘和鱘魚等條鰭魚類,在它們的頭部皮膚中保留了這些感受器。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不同種群中的感應器是否進行了同樣的進化和發育。利用墨西哥蠑螈作為代表最後進化為陸生動物的進化系的模式生物,匙吻鱘作為代表最後進化為條鰭魚的進化系的模式生物,研究人員發現,電感應器從相同的胚性組織以完全一樣的模式在生長皮膚中發育,證實了這是一種古老的感受系統。

人類或起源於外太空?或起源為五億年海洋動物?

研究人員還發現水中的鱘魚以及墨西哥兩棲動物火蜥蜴的電流感應器官的感應原理相同,從而更加證明它們都是遺傳了共同祖先的特徵。水生脊椎動物擁有第六感:從而能夠在水中檢測到微弱的電場並利用這些信息來尋找獵物、交流及為自己辨別方向。

由此可以推測出,人類應該也有第六感。所謂的人類的第六感,就是除了聽覺、視覺、嗅覺、觸覺和味覺以外的第六感“心覺”。這種超感官知覺存在一定的預言結果,可根據事物將要發生之前來做出預先的事務安排。人的第六感,其實就是大腦對事物的發展結果產生一種提前的判定方式,預感到了,猜測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