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乱世三百年——从安史之乱到澶渊之盟(60)

麹智盛投降之后,侯君集分兵数路扫荡高昌全境;高昌国至此灭国。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多说一句,如果按战争规模来看,高昌之战其实就是一场地区冲突;可是这一仗的意义如果拉长了从现在看,那可就大了。

这一仗之后,大唐踹开了西域的大门,这意味着中华文明再次挺进到这个地区;更重要的是,为西域,也就是现在的新疆,最终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的一部分,奠定了充分的法理依据。

在外交界不是有那么句话吗;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高昌之战,就是‘自古以来’的铁证!

唐军攻克高昌,意味着大唐又向西迈出了坚定的一步;而这一步,可把西突厥唬的够呛。

而就在侯君集讨伐高昌的过程中,西突厥南、北汗庭之争愈演愈烈——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由于大唐的刀锋已经劈开了西域的东部,西突厥南汗庭沙钵罗叶护可汗为避免陷入北汗庭和唐军的两面夹击,决定向大唐称臣。

不过,沙钵罗叶护可汗的动作慢了点儿;面对大唐这巨大无比的庞然大物,其实北汗庭的乙毗咄陆可汗也有相同的担心;而他的应对之策就干脆很多;公元641年,乙毗咄陆可汗集中全部力量对南汗庭发起了搏命一击。这种不留后路鱼死网破的打法儿立竿见影;南汗庭大败;沙钵罗叶护可汗被俘,后被斩首。

于是,西突厥又一次结束了分裂再次统一。

统一后的西突厥,势力范围从阿尔泰山向西,一直延伸到咸海沿岸,称得上地区小霸;而乙毗咄陆可汗在收拾了南汗庭之后,也是雄心勃勃;他挥师西进,连续攻城掠地,打的中亚一带的吐火罗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将其吞并。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摆平了后院儿,乙毗咄陆可汗掉头东返;此时,侯君集已率唐军主力班师回朝;而李世民任命的第一任安西都护府都护郭孝恪还在路上;换句话说,西域一带成了真空地带;抓住这个空挡,乙毗咄陆可汗迅速摆平了西域那些小国;其中也包括曾跟侯集君并肩在高昌作战的焉耆。

乙毗咄陆可汗在西域大展拳脚,风头一时无两;不过他还是不了解李世民的性格儿,这位大唐一哥岂是他想给上眼药就能上眼药的主儿;此时,新任大唐安西都护府都护郭孝恪正提刀拍马赶来。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郭孝恪此人咱前文曾提过几句,那还是在大唐跟吐蕃的大非川之战,由于副将郭待封作梗,导致名将薛仁贵兵败大非川;郭待封便是郭孝恪的二娃。

李世民之所以会选郭孝恪出任这一要职,除开咱前文说到的原因,比如在大唐统一全国的战争中郭孝恪屡立奇勋,算的是一员智将之外;还有一层儿原因,打下高昌之后,大唐在高昌故地设置了西州;而郭孝恪玄武门之变后,曾先后在四个州出任刺史,政绩突出。对于这种军政双优的人才,李世民自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他。

郭孝恪即将履任的安西都护府设在交河城;自从李世民跟高昌故地设立这个行政机构后;;老实说此地并不好管理。

别的不说,就看几年前曾风靡全国的切糕团伙就能知道,那地界儿的人不好管;再加上还有西突厥明里暗里的渗透、挑唆;当地治安其实很糟糕。

公元642年初,郭孝恪到任。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老郭同志确实有手段,对于那些带着管制刀具、强买强卖的切糕团伙,老郭一律依法严惩;对于安善良民,老郭则以诚相待;对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园和亲人的,老郭代表大唐政府该送温暖送温暖,该分安居房分安居房。

这么一套恩威并施的组合拳下来,当地社会治安状况大为好转;大唐安西都护府的威信空前提高。

俗话说,阶级敌人亡我之心不死;老郭跟西州干的热火朝天,乙毗咄陆可汗当然不可能熟视无睹,由着他把此处经营成大唐西进的桥头堡。

于是,乙毗咄陆可汗带人拆迁来了。

这次乙毗咄陆可汗挺聪明,他没有直接碰郭孝恪驻守的交河城;而是远程迂回,奔郭孝恪身后的伊州而来。

伊州,治所伊吾,也就是今天新疆哈密。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如果您坐火车从甘肃进新疆,入疆第一个大站就是哈密。封住这儿,其实就等于切断了西州和大唐的联系;乙毗咄陆可汗不可为不鸡贼。

回家的路要是被截断,那以后就只能扎根边疆开发西部了;这个结果当然不会被有着首都户口的老郭接受;更何况守土有责,伊州也是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

郭孝恪亲率两千骑兵,火速驰援;最终在伊州境内的乌骨拦住了西突厥军。

双方硬碰硬的骑兵对冲,之后,突厥人完败。

不过这一仗,没能打疼乙毗咄陆可汗;不久之后,后者又指示处月、处密两个突厥别部,出兵攻击天山城。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天山城,就是今天新疆的托克逊;那也是老郭安西都护府的地盘儿;接到报警,郭孝恪率部星夜赶往天山城增援,再次亲临战场指挥作战。

跟这儿插一句,那年头儿由于受制于后勤补给,大唐虽说在安西都护府有驻军,但人数并不多;跟今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规模根本不能比;大唐在西域的驻军最鼎盛时也不过万余人;没别的,兵太多养不起。而新疆有多大,去过的都知道,那可是中原六个省面积的总和;换句话说,刨去各处的守备兵力,老郭身边儿能动用的机动部队,始终就是一个加强团的规模。可是,反过来看西突厥这边儿就不一样了;首先一个,西突厥各部牧民为主,平时放牧,战时从军;部落首领吆喝一嗓子,那就是全民皆兵;因此经常是一出动,1万人都是起步价儿。再一个,各部落守家在地,主场作战,说个要打骑着马就去了,很方便。

这么一对比,就知道老郭同志的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可是,以前我就说过,立国初年的唐军,别的没有,血性有的是!

这次也不例外,郭孝恪带着为数不多的唐军骑兵赶到天山城,面对对方优势兵力,毫无惧色;一次次的瓦解掉西突厥军的攻势。

处月、处密这两个部落,并不是西突厥的“十箭”部落;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不是西突厥的既得利益集团。眼见自己这边儿损失越来越大,而攻克天山城的希望却越来越渺茫,处月、处密俩部落的首领一咬耳朵,得了,撤吧;再不撤,人特么都死绝了!

不过,他们想撤,老郭却不同意了。

哦,您跟我这儿想来就来,撒了半天野;然后想走就走,哪儿有那么便宜的事儿啊。您不看新闻啊,冯小刚恶心了崔永元,后者手撕整个娱乐圈儿。这榜样得学啊!因此,一见处月、处密要撤,郭孝恪点起部下骑兵,衔尾急追。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处月、处密部落根本没有料到,唐军在经历极其艰难城市防御战之后,居然还有实力发起反击,一时惊慌失措,被唐军打得溃不成军,落荒而逃。

他们这一逃,更让郭孝恪看出他们囊膪本色;咬住了就不撒嘴,唐军硬是一直跟踪追击打进了处月部腹地,并且还攻下了一座城镇。处月部首领大为恐慌,赶紧集合人手准备做殊死一搏;可是等把他军队集结起来之后,却再没看见唐军的身影。

几天后,消息传来,处密部向唐军投降了!

敢情人老郭玩儿了一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处月部后,郭孝恪带着唐军来了个漂移,直奔处密部而去。

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此战,就是新疆‘自古以来’的铁证!

一路上,唐军连战连捷,一口气儿追出去好几百里,一直打到遏索山(天山山脉的萨阿明尔山),将处密部被打的那叫一个溃不成军;无奈之下,处密部不得已向郭孝恪请降。

连续两场败仗,让乙毗咄陆可汗好不牙疼;看来大唐暂时惹不起啊。

既然如此,还是先不招惹大唐为妙;乙毗咄陆可汗再次把目光投向西部,准备来个堤内损失,堤外补。

不过好玩儿的是,这货这次西征,却搞出了一个谁都没预料到的结果。

西突厥在西面的扩张很顺利,在对康居国发动进攻的同时,顺手牵羊,解决了位于阿姆河以北的米国。

乙毗咄陆可汗带头抢掠米国的金银财宝,这位可汗有点自私小气,不肯将抢来的财物分予部下,其果有一位部将要与可汗争抢,被可汗一刀结果了。这下子事情就闹大了,怒不可遏的部将们起兵造反,攻打乙毗咄陆可汗,这货不得不狼狈而逃。

部将们决定另立可汗,可是又怕众人不服,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派使者到唐王朝,请求李世民以中国皇帝的名义,册立新的可汗,毕竟大唐帝国是最有影响力的大国。

李世民当然乐于顺水推舟了,便册立了新可汗,称为乙毗射匮可汗。新可汗将以往被西突厥扣押的唐朝使节全部礼送回中国,以表示对李世民的感激。但是这并不能改变西突厥与大唐帝国对峙的基本局面。

两年后(644年),焉耆事件又导致了唐与西突厥两大强国的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