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貢獻百年祕傳的傷科妙方

近一百年來,老中醫朱興恭祖傳秘方展筋丹、接骨丹、熱敷藥、生肌散均在傷科疾病中,取得顯著療效。那麼,傷科方劑,您還知道哪些?歡迎大家多多留言。(編輯/徐藝萌)


朱興恭老中醫傷科常用方劑介紹

作者/張俊峰


老中醫朱興恭祖傳秘方展筋丹、接骨丹、熱敷藥、生肌散,傳至他本人已是第三代了。近一百年來,治療傷科疾病經驗證明,療效顯著,深受群眾歡迎。到目前為至,不少單位也都在配製,有些醫院還作了療效總結。現將這些方劑的有關資料和我們使用體會介紹於下。

一、展筋丹

處方:全蟲124克、土元124克、螃蟹124克、鹿茸(童便炒)15克、廣三七31克、乳香(去油)62克、沒藥(去油)62克、藏紅花15克、草紅花62克。

效用:

鎮痙、活血、散瘀、止痛、調氣、舒筋、消腫、補髓、強壯筋骨。

配製法:先將上藥共研為細粉,再將藥粉用黃酒製成丸劑。

用量:成人每次服2.4~3克,小孩按年齡酌減。開水送服。

適應症:骨折、脫位、風溼、筋肉閃挫、筋骨強硬、肌肉萎縮。

體會:

本方劑從藥物組成來看,是以活血、止痛、散瘀為主,適用於跌打損傷早期,以及筋骨疼痛的患者,故方名定為展筋丹。

但是方內的螃蟹和鹿茸就不易理解,當然在接骨丹內出現才是恰當的,因為能補腎陽,腎之充,筋強骨壯。螃蟹不僅在複方中應用接骨,就是單獨使用於骨折的也有不少的報道。

根據朱興恭醫師的經驗,展筋丹和接骨丹經常配合使用,前者為後者治療骨折的協同藥。所以方中的鹿茸、螃蟹應用,理由就在這裡。

本方除上述適應症外,臨床上用來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四肢肌肉及關節痛的患者,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風溼性關節炎、骨關節骨質增生徵、慢性腱鞘炎、網球肘、肩周炎、頸椎病、坐骨神經痛等等。

二、接骨丹

處方:川牛膝124克、馬錢子(土炒紅色)155克、麻黃124克、川斷124克、沒藥(去油)62克、乳香(去油)62克、鹿茸(童便炒)15克、廣三七31克、杜仲(炒)124克。

效用:續筋、接骨、行瘀、止痛、止血、生肌、補肝腎、強筋骨。

配製法:將上藥共研成細粉,裝瓶備用,或用黃酒製成丸劑。

用量:成人每次服2~2.4克,小孩按年齡酌減。開水沖服。

適應症:骨折、脫位整復後,以及筋肉閃挫扭傷、神經麻木等。

禁忌:五個月以上之孕婦忌服,否則引起難產。

體會:

1、服藥後,病者感到疼痛減輕,精神恢復,食慾增加,藥後第一週,大部分病人感到骨折局部皮膚有“蟻行”感。骨折治療到後期,如果出現脫皮、極癢,朱氏認為這是骨折癒合的標準之一。

2、接骨丹所組成的藥物,與古今國內流傳的“接骨丹”內容有所不同,沒有常用的自然銅、甜瓜子、當歸、螃蟹等,而該方是由補腎、止痛、消腫等藥物組成,如果用“腎主骨”來解釋,就不難解治療骨折的道理。

3、本方劑在治療慢性腱鞘炎、關節炎、腰肌勞損等疾病時,可與展筋丹交錯服用,也有同樣效果。

4、對於骨折病人的服藥方法,朱氏的經驗是:第一週早晚各服一次展筋丹,中午服一次接骨丹,從第二週開始,早服展筋丹一次,中午和晚上各服一次接骨丹,這樣安排有一定的科學性,因為從第二週開始腫脹基本消退,骨折纖維連接開始。

三、熱敷藥

“熱敷藥”的臨床應用,詳見“陝西新醫藥”雜誌1976年第3期第35頁,不再贅述。

四、生肌散

處方:龍骨62克、煅石膏124克、梅片12克、紅升丹9克、象皮3克、珍珠3克、黃丹3克。

效用:化腐、生肌、止血、去臭。

配製法:將上藥共研為細粉,裝瓶備用。

用法:將藥粉撒於瘡面。

適應症:用於新鮮創傷,可以止血;用於化膿傷口,可以除去腐爛組織,促進肉芽生長。

體會:

1、朱氏外用生肌散,是由化腐生肌藥物組成的複方藥粉,用來治療癰疽疔瘻、刀傷紅瘡,且常是一方用到底,每1~2日敷藥一次,對小傷小瘡使用效佳。對於應該腐蝕的瘡面作用較差,往往需要反覆數次,才能奏效,而對不應去腐的創面,有時刺激造成出血,加重疼痛。對水腫的肉芽組織,藥後水腫即可迅速消退。

2、在藥量方面,原方作了妥善的安排,對於去腐力強的藥物減少了重量,所以使生肌散成為一個去腐生肌的通用方。

3、用藥方法,一般表淺或新鮮的創面,撒一薄層藥粉,外用紗布敷蓋,對於有竇道之類的傷口,用麻紙捻成細紙繩蘸藥插入。換藥同傳統的中醫方法。

4、生肌散所組成的藥物和其他書藉、雜誌報道的生肌散,有相同的藥物,但不完全一致,它吸收各方面的特點,成為去腐生肌的有效方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