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鐵匠的內心世界,19歲“闖關東”敲敲打打50餘年,感慨萬千


沒見過打鐵匠田洪明是個遺憾。並不是他有什麼驚豔的容貌和特異之處,按現在的職業類別來說,他乾的是“打鐵、撐船、磨豆腐”三苦之一的工作,這種面臨失傳和淘汰的手工藝讓人心生不捨,能見上這種行當的匠人一面豈不是幸運?

田洪明自幼喪父,13歲跟山東的爺爺學打鐵。19歲那年,也就是1970年,爺爺去世,家鄉遭了災,田洪明背上打鐵工具和風箱孤身一人“闖關東”,來到吉林長春市開起了打鐵鋪,一開便是50多年,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打鐵。

初來長春,田洪明在市郊找了一處荒廢的民房做打鐵鋪,當時周邊都是農民,對鐵質的農具需求還很大,他的生意很不錯。手工打製的東西用途很廣泛,如鐵環、馬蹄、鉤子、菜刀、鋤頭、鐵鎬等用具。

打鐵這個活兒,一個人是完成不了的。一般來說,技師負責夾住鐵塊,指揮徒弟來鍛打。而徒弟一般會掄起10多斤的大錘猛砸,很辛苦。在這個行當,沒力氣吃不了這碗飯,要想自己做技師,那得先掄錘吃苦,技師才會傳授技藝給徒弟。

田洪明回憶,在2000年左右,由於機械化農具的出現和普及,來打製農具的農民越來越少,甚至連菜刀也沒人來打製了,生意越來越慘淡。原本打鐵鋪裡的徒弟都幹了十多年,由於生意太差,徒弟也南下打工去了,留下田洪明一個人堅守。

67歲的田洪明沒了徒弟做幫手,一個人想打鐵很困難。沒辦法,他花錢買了一臺小型的衝床代替徒弟的活兒,勉強支撐著鋪子。平時打鐵的活兒少了,能接到的活都是些“熱膨脹處理”的小活兒,每天的收入也從前些年的幾百元下滑到幾十元,誰還呆得住?

幹了50多年的打鐵工作,田洪明成了當地僅剩的打鐵人,也是長春手藝精湛的打鐵人。為鼓勵他,田洪明所在的街道為他申請了國家特殊津貼,獲得5000元獎勵,鼓勵他盡力把打鐵的手藝傳下去。田洪明很明白,想傳承下去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沒錢賺誰會幹?

如今,67歲的打鐵匠田洪明每天早上8點鐘準時打開鋪子營業,下班時間不定,365天無休,有時幾天都接不到一單活,日子過得越來越清閒了。他說:“我也幹不了幾年了,有人接我的班的可能性不大,我一個老頭兒掙點生活費可以將就過日子,年輕人來這裡耗確實不現實,順其自然吧!”我們感嘆:藝術似流水,柔軟向遠方;生存即天道,無錢寸步難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