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給大家一個終身受用的“概念”,看看這波真的不虧

大家可能聽說過“第一性原理”這個詞,最近在創業市場很火。這個詞早就有,最近火是因為伊隆·馬斯克經常用這個詞來解釋他的創業思路。

我們先回到伊隆·馬斯克,關於“第一性原理”,他是這麼說的:

我們運用“第一性原理”思維而不是“比較思維”去思考問題。我們在生活中總是傾向於比較——別人已經做過了或者正在做這件事情,我們就也去做。這樣的結果是隻能產生細小的迭代發展。“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裡面的本質,然後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

聽著有點暈,我舉兩個伊隆·馬斯克自己的例子來說明一下。

帶給大家一個終身受用的“概念”,看看這波真的不虧

大家都知道馬斯克的一個創業項目是做電動車特斯拉,但很多人覺得電動車不可能做成,因為電池成本上降不下來。當時大概是 600 美元/千瓦時,它過去就是這麼貴,一項東西的改進和降價總是很慢的,所以它未來也不可能變得更便宜。

好,伊隆·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登場了。

他說我不管現在的電池有多貴,我就回到本質問一個問題,電池的硬成本是什麼構成的?無論如何也減不下去的成本是什麼?

無非就是鐵、鎳、鋁這些金屬,除了買這些金屬的成本是絕對降不下去的,剩下來的成本都是人類協作過程中產生的,那就有優化的空間。

比如,在美國生產可能稅費比較高,那就不要在美國生產了;可能是某個技術路線它比較昂貴,那隨著它的大規模普及應用,這個價格就能降下來;可能是某種模塊設計上本身出了問題,那就改變設計。

總之,回到物理學的角度看這個產品,他就是一些金屬的組合,我們就有可能把電池的價格無限逼近這些金屬本身的價格。

同樣的思路,伊隆·馬斯克的另一個創業項目是造火箭。

這事本來只有國家才有財力幹,但是伊隆·馬斯克說不對,我算了一筆賬:一架火箭,它的原料成本只佔火箭的總成本的2%,就算還有其他成本,那都可以優化。所以,他放話說,可以把現在火箭的製造成本,降低到只有現在的10%。

這兩個例子你聽起來可能還是有點虛。

帶給大家一個終身受用的“概念”,看看這波真的不虧

其實“第一性原理”,就是讓我們把目光從那些別人做的事上挪開,不管做什麼選擇,都以最根本的那個原則為參照點,不斷用那個參照點為自己糾偏。

重要的不是“第一性原理”本身,而是在奔向目標的過程中,不受其他因素影響。這和我們昨天講的,不理會沉沒成本,在每一個點上做獨立決策的人工智能思維,是不是很像?

那麼問題來了,除了根本的原理和目標,那些其他參照點為什麼會出問題呢?

因為我們人類文明是通過漫長的時間一點點積累出來的。在積累的過程中,雖然有很大的進步,但是那些存量也有很多不合理、低效率、甚至是荒唐透頂的東西。如果不能隨時回到根本,就很容易把經驗變成負擔。

舉個例子,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二戰時期,英國空軍部隊有一個規定,戰鬥機的皮革座椅要用駱駝的糞來擦洗保養。英國空軍的後勤兵多年一直以來都這麼幹,但誰也不知道為什麼。

後來有人就覺得奇怪,專門去做了調查。原來當年英軍在沙漠地區作戰的時候,需要駱駝運輸,可駕馭駱駝的皮具是牛皮作的,那個味道駱駝聞著很不爽,賴著不走,沒辦法只好用駱駝糞擦牛皮具,蓋住牛皮味。

結果,這條規定就一直被當作金科玉律沿襲了下來,等到駱駝變成了飛機還沒變。

其實大家想想,在自己的行業裡,有多少事都是因為習慣和偏見,因為既得利益者的堅持而保留下來的,從“第一性原理”來看,其實都可以一刀砍掉。

這“第一性原理”其實沒有那麼高大上,不僅僅是創業的事兒。伊隆·馬斯克這樣的創業者可以用,我們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

比如,我是來看電影找樂子的,這是我做這件事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如果看到爛片,我起身就走,不跟電影票錢較勁。

帶給大家一個終身受用的“概念”,看看這波真的不虧

再比如,我到一家公司是來長本事,讓自己將來在職場上變得更值錢的,這是我上班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拍老闆馬屁,跟同事勾心鬥角這事兒,能省就省。

再比如,我是一個足球運動員,我在場上踢的每一腳球,每一次奔跑,都是為了讓自己在整個球市上更有價值,在足球運動史上建立自己的地位,這是我的“第一性原理”。

所以,搞好跟教練和其他球員的關係,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不是讓別人誇我是一個好人。

再比如說去雅昌印刷參觀,瞭解到他們派了一個4人小組,把西藏布達拉宮所有的壁畫,用最高清晰度的攝影機一幅一幅地拍攝了一遍。

整個工程持續四五年,但是一旦做成,全世界想用布達拉宮的壁畫藝術品,只能到雅昌去買版權,不大可能再重新拍攝一遍了。一件很笨的事,從最終的結果看很聰明。

這個“第一性原則”希望能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所幫助。

喜歡的朋友麻煩點個贊和關注一下,有不同意見的可以評論一下,專欄裡有很多有趣的文章,供看官們查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