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可以讓你活得更久遠?

一項最新大數據研究發現,無論是現存的雙殼類和腹足動物,還是它們的化石都顯示,對維繫個體生存以及種群豐富度來說,保持懶惰是最佳的方法。這項研究最近發表於 《皇家學會學報B》上,研究團隊來自堪薩斯大學。

研究團隊分析了從500萬年前的上新世時期到當下的299種動物的代謝率,其目的是檢測這些生物體為了維持生存,每日所需的能量大小。他們發現,較高的代謝率與物種滅絕的概率之間存在可靠的關聯。

懶可以讓你活得更久遠?

懶者生存

“我們想要知道,能否以一個生物體的能量攝入量為基礎,推斷出其物種滅絕的可能性,”堪薩斯大學的研究者,本文第一作者Luke Strotz表示,“我們發現,過去500萬年間已經滅絕的軟體動物與現今還存活的物種存在差異:已滅絕的生物代謝率要比現存的物種高。相較於高代謝率的物種,那些維持自身生存所需能量更低的物種更容易存活。”

“長期來看,動物最好的演化策略或許就是保持慵懶的狀態,這種慵懶指的是較低的代謝率,這樣生物更容易存活下來,” Lieberman說,“相比於‘適者生存’,更合適的說法或許是‘懶者生存’。”

研究者表示,他們的工作對於預測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哪些物種可能消失,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在尋找潛在預測滅絕幾率的方法,” Strotz說,“在物種層面,代謝率並不是導致滅絕的唯一原因,還會有許多因素。但是這些結果告訴我們,生物代謝率很可能是物種滅絕的原因之一。這也為我們認識生物滅絕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和角度,幫助我們推斷哪些生物有可能走向滅絕。”

懶可以讓你活得更久遠?

高代謝率預測生物滅絕

研究團隊發現,高代謝率可以作為很好的滅絕預測因素,尤其是那些棲息地較為受限的物種。當海洋中的物種分佈範圍較廣時,代謝率的作用就沒那麼明顯了。

Strotz說:“分佈範圍在生物滅絕中是一個重要因素,生活區域狹小的物種更容易滅絕。如果一個物種分佈不廣,代謝率還高,那麼它滅絕的可能性會非常高。”

研究團隊還發現,一個生物群落的總體代謝率是很穩定的,即使不斷有物種出現或者消失。

Strotz說:“似乎群落的能量水平總是保持穩定的。在能量攝入方面,新物種的出現,或者其他物種丰度的增加能填補滅絕物種的空缺。這非常令人驚訝,因為之前人們會認為一個群落的整體代謝率會隨著時間變化。然而,雙殼類和腹足動物總體的能量攝入數百萬年來都沒有什麼變化,儘管期間發生過無數個物種的滅絕。”

Strotz表示,他利用軟體動物來研究新陳代謝對滅絕率的影響的原因是,無論是現存還是滅絕的軟體動物,都保存著大量可用的數據。“你需要一個來自眾多物種和事件的超大數據集合,”他表示,“許多雙殼類和腹足動物仍然存活,因此這部分數據可以直接從現存的物種中獲取。我們選擇西大西洋作為研究的區域,是因為這裡擁有大量完善的現存和化石軟體動物數據。”

懶可以讓你活得更久遠?

研究團隊下一步的目標,是在其他類型的動物中同樣建立起代謝率與滅絕率之間的關係。

“我們認為這些結果在其他群體中也具有普適性,至少在海洋生物中是這樣,” Strotz說,“下一步就是把這種研究深入到其他物種中去,來看看這個結果是不是在其他群體中與已知事物相吻合。我們仍然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這種現象是否只出現在軟體動物中?我們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這一規律在脊椎動物、在陸生動物中是否同樣適用。”

想一想貌似還挺有道理的,你們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