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所謂王不見王,上世紀90年代從未發生過的公牛與火箭總冠軍之爭直到今天依然讓人爭論不斷。幾年前奧拉朱旺就此事發表了看法,他認為當年的火箭不怕公牛,“我想任何瞭解籃球、懂得比賽的人都會明白,那年無論發生什麼我們都會得到總冠軍的。”而作為NBA歷史第一人的喬丹也很尊重奧拉朱旺,他曾表示,如果想成為另一個球員,自己會選擇奧拉朱旺,因為他“非常有統治力,非常有天賦。”

上世紀90年代中期,因為喬丹退役了2年,公牛沒能在1994和95年打進總決賽,而火箭隊則完成二連冠。如果喬丹沒有退役,以歷史原班人馬的公牛和火箭在這兩年總決賽中相遇,會有什麼樣的結果發生?請看本文全面的分析和模擬。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喬丹與奧拉朱旺,多少球迷夢寐以求的總決賽對決。

雙方陣容各有千秋 公牛強在側翼 火箭內線威猛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兩隊的陣容。如果喬丹沒有退役,那麼1993-94賽季公牛隊的首發將保留大部分1992-93賽季的陣容同時吸收一些新人:中鋒比爾·卡特萊特、大前鋒霍利斯·格蘭特、小前鋒斯科蒂·皮蓬、得分後衛邁克爾·喬丹、控球后衛B.J.阿姆斯特朗。主要替補為:內線的盧克·朗利、比爾·溫寧頓、斯科特·威廉姆斯以及外線的史蒂夫·科爾、約翰·帕克森和搖擺人託尼·庫科奇。

火箭隊的首發也和上一個賽季相同:中鋒哈基姆·奧拉朱旺、大前鋒奧蒂斯·索普、小前鋒羅伯特·霍利、得分後衛費農·麥克斯維爾、控球后衛肯尼·史密斯。主要替補為:內線的卡爾·赫雷拉、馬特·布拉德,外線的薩姆·卡塞爾、馬里奧·艾利、斯科特·布魯克斯。

從首發實力對比來看,火箭在內線佔據一定優勢,奧拉朱旺和索普都將在對位上壓過卡特萊特和格蘭特。前者自不必說,而曾有過單賽季20+10的索普絕對是個被低估的內線,而且他擁有格蘭特所沒有的低位單打能力,在奧拉朱旺不在場時,索普可以作為內線中鋒來使用。

外線上公牛將在得分後衛和小前鋒上佔據優勢。控衛上阿姆斯特朗和肯尼·史密斯都算不上全明星級控衛,兩人的得分能力差不多,都在13、4分上下,但史密斯的助攻要更多一些。

總體來看雙方的首發打平。

替補方面,公牛的大個子更多一些,而火箭由於有奧拉朱旺和索普的存在也不需要太多的內線板凳,赫雷拉是個不錯的替補,有一定的自主得分能力,缺點就是身高略矮(2.06米)。外線方面,火箭的三個後衛更加靈活和擅打硬仗,尤其是卡塞爾。但公牛由於有2.11米的鋒衛搖擺人庫科奇的加盟也頗具實力。

替補上雙方也是各有千秋。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喬丹很認可奧拉朱旺的實力。

公牛三連冠時期常規賽對火箭1勝5負

從1990-91賽季到1992-93賽季,即公牛三連冠時期,兩隊常規賽交手戰績為5比1,火箭佔據絕對優勢。這一點出乎很多人意料。

1991年1月3日 公牛92比114火箭

1991年3月25日火箭100比90公牛

1992年1月30日 公牛102比105火箭

1992年3月25日火箭100比114公牛

1992年12月11日火箭110比96 公牛

1993年1月28日 公牛83比94火箭

雖然常規賽無法和總決賽相提並論但總能說明一些問題。1991-93年每一年公牛的常規賽戰績都超過火箭,但即便如此,還是難以取勝。翻開數據統計我們發現,雙方老大喬丹和奧拉朱旺發揮得算是穩定,這6場比賽喬丹場均29.2分、5.8個籃板、4.8次助攻、3次搶斷、1次蓋帽;奧拉朱旺為20分、13個籃板、2.7次助攻、2.3次搶斷、4次蓋帽。雙方最大的差距在於命中率,6場比賽,公牛僅僅在贏的這一場上命中率超過火箭,其餘全部被壓制,1991年1月3日那場比賽,雙方命中率比甚至為38.8%對54.5%。這種情況要想贏球實在太難了。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喬丹和奧拉朱旺同為1984年新秀。

造成公牛命中率不如火箭的原因就在於雙方的進攻方式的差異,1991-93年喬丹、皮蓬和阿姆斯特朗三名外線選手場均出手49.5次。而卡特萊特和格蘭特的出手僅為16.9次。相比下火箭的奧拉朱旺和索普場均出手28.8次,肯尼·史密斯、麥克斯維爾和巴克·約翰遜(羅伯特·霍利)三名外線出手為35.1次。從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公牛的外線球員投籃比重過大(雖然投籃地點不一定是外線),而火箭在內外出手的均衡性上更好,甚至更偏重於內線進攻。

因此雙方交鋒時,公牛必須最大限度地遏制火箭的內線進攻,並充分發揮自己在二三號位上的優勢。而火箭則要想方設法壓低公牛的命中率,打出自己最擅長的內外結合的攻擊模式。

以1993,94年尼克斯、太陽作為標尺 公牛略勝火箭

雖然火箭和公牛沒能在1994年總決賽相遇,但幸運的是他們在前後兩年的奪冠道路上遇到了兩個相同的對手:尼克斯和太陽,這兩支風格迥異的球隊為我們的虛擬對決提供了寶貴的素材。

1993年東部決賽,公牛在先失兩局的情況下以4比2擊敗尼克斯闖入總決賽,並在總決賽中同樣以4比2擊落太陽實現三連冠。這兩個系列賽公牛都沒有主場優勢,因為尼克斯(60勝)和太陽(62勝)的常規賽戰績都比公牛(57勝)好。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1994和1995年的火箭,具有歷史罕見的韌性。

1994年西部半決賽火箭同樣在先輸兩場的情況下通過搶七大戰逆轉太陽,總決賽中火箭在2比3落後尼克斯的不利局面下連勝兩場成功問鼎。

面對同樣的對手,公牛用了兩個4比2,而火箭用了兩個4比3,按照太陽和尼克斯兩個賽季的成績來看,1993-94賽季分別為56勝和57勝,都有所下滑,因此從這一點來看,1993年的公牛要強過1994年的火箭一籌。

1992-93賽季公牛與火箭的攻防數據對比都相差無幾

場均得分/聯盟排名 場均失分/防守聯盟排名 場均籃板 常規賽戰績

芝加哥公牛 105.2/15 98.9/2 43.6 57勝

休斯敦火箭 104/18 99.8/3 42.9 55勝

1994年總決賽虛擬對決 公牛七場險勝完成四連冠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知:陣容搭配兩隊旗鼓相當,交手戰績上來看火箭完勝公牛,對相同對手戰績公牛好於火箭。但決定總決賽走勢的重要一點是經驗,相比之下火箭只有奧拉朱旺在1986年進入過一次總決賽,而公牛上下都是冠軍老兵,主教練菲爾·傑克遜在經驗上也遠勝只在火箭執教一年的湯姆賈諾維奇。因此在實際交戰中這將讓他們受益。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歷史上公牛後三連冠時的主力陣容,當然如果喬丹不中途退役,和火箭對決時應該不會有羅德曼。

1994年總決賽公牛(57勝)對火箭(58勝)

第一場公牛100比95火箭

由於總決賽經驗的欠缺,讓火箭在主場丟掉了第一戰。

第二場公牛98比105火箭

火箭調整戰術,讓內線先攻,造成公牛防線收縮,隨即外線輪流開火,終於在最後關頭打垮了公牛。

第三場公牛95比85火箭

回到芝加哥,公牛王者之氣盡顯,眾多長人讓奧拉朱旺疲憊不堪,同時外線投籃失準,而喬丹獨得40分。

第四場公牛100比104火箭

火箭的調整能力也是驚人的,這場比賽湯帥大膽啟用新人卡塞爾,讓公牛防守體系發生混亂,雖然喬丹和皮蓬同時發威,但最終被火箭逼入加時賽,奧拉朱旺的夢幻舞步鎖定了勝勢。

第五場公牛99比91火箭

“禪師”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讓庫科奇代替阿姆斯特朗首發,用他的身高強打火箭外線,收到奇效,從第四節開始公牛就沒落後過。

第六場公牛88比90火箭

這一場和實際中的1994總決賽第六場驚人地相似。火箭開局慢熱,但隨後逐漸進入狀態,公牛帶著落後比分進入第四節,喬丹單騎救主,第四節獨砍20分,但錯失最後的絕殺。

第七場公牛89比83火箭

公牛實現四連冠!同時也是四年來最艱苦的系列賽。公牛幾大內線先後被罰出場,皮蓬不得不客串中鋒,在關鍵時刻斷下奧拉朱旺的球,喬丹反擊得手,保住勝果。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霍利和卡塞爾屢屢扮演火箭隊的關鍵先生。

四連冠後公牛內線“降級” 火箭升檔成“雙核”

1994年之後,公牛首先面臨陣容的大改組。功勳中鋒卡特萊特和後衛帕克森年事已高,兩人退役已是定局。為了留住喬丹和皮蓬,以及大有潛力的多面手庫科奇,球隊已無更多薪金來滿足大前鋒格蘭特的胃口,投奔另一支強隊來實現自我價值也是十之七八的事。一時間公牛內線人手緊缺,不得已讓澳大利亞巨人朗利出任先發中鋒,而讓2米11的庫科奇擔任大前鋒。加上從快船交易而來,有窮人版喬丹之稱的羅恩·哈珀和四屆冠軍成員阿姆斯特朗輪流出任控衛,輔以三分射手科爾和七尺大漢溫寧頓,公牛這套陣容雖有所弱化,倒也說得過去。

火箭這邊同樣為內線發愁,但事情的起因卻是外線。上一年總決賽火箭在外線對抗中吃虧不小,其中2號位的身材劣勢是主因之一,雖然1米93的麥克斯維爾運動能力出眾,但面對喬丹這樣的大型後衛依舊難以在身體接觸中佔得便宜。而在1995年初,麥克斯維爾和客場球迷發生鬥毆,更讓火箭堅定了補充外線力量的決心。他們不惜送走能縱橫禁區的大前鋒索普,從開拓者交易來了“滑翔機”德雷克斯勒。德雷克斯勒和奧拉朱旺的關係從大學時就相當親密,這讓他融入球隊有了很多有利條件,但他的到來也讓火箭的幾名後衛壓縮了出場時間,不滿情緒也相當強烈。當然最重要的是奧拉朱旺從此失去了最得力的籃下助手,湯姆賈諾維奇只得讓白人內線切爾考特擔任四號位先發,但效果和索普相去甚遠。不管怎樣,德雷克斯勒的到來還是讓火箭在場上多了一個持球單打強點。

三分線變短讓火箭躍升為聯盟頂尖3分大隊

1994-95賽季最大的變化是三分線的縮短,從以往的7.24米變為6.70米。這一改變的直接後果是大大增加了各隊三分球的出手次數,同時個人單賽季的三分球命中數和命中率也有所提升,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別人,正是火箭。

由於擁有麥克斯維爾、史密斯、卡塞爾、艾利和霍利多名遠投好手,加上奧拉朱旺巨大的禁區牽制力和良好的傳球意識,讓火箭在打起內外結合戰術時火力十足,1994-95賽季火箭場均投進7.9個三分球,比第二名的太陽多出0.8個。但索普離開帶來的後果是讓球隊防守力從上賽季聯盟第五猛跌至第14。

1994-95賽季火箭與公牛三分球數據對比,可見火箭的3分球命中數全聯盟第一。

常規賽場均命中/排名 常規賽命中率/排名 季後賽場均命中/排名 季後賽命中率/排名

火箭 7.9 /1 36.8%/12 8.6/1 39.1%/7

公牛 5.4 /13 37.3%/8 6.1/10 39.4%/6

公牛在三分線縮短這項改革上佔的便宜不大,因為球隊雙雄皮蓬和喬丹都不以三分球見長,而隊內三分最準的科爾上場時間不多。同時格蘭特的出走讓禁區防守硬度下降不少,朗利和庫科奇雖有身高,但經驗和防守兇悍力無法和卡特萊特與格蘭特組合相提並論。在常規賽,公牛的防守還可排到聯盟第五,但到了季後賽,面對摧毀力極強的內線強隊,例如魔術,球隊難以招架。

季後賽之路 雙方均歷盡艱難萬險

由於磨合與傷病問題,火箭在1994-95賽季僅有47勝35負排名西部第六,但季後賽他們一路3比2淘汰60勝的爵士、4比3逆轉59勝的太陽,4比2擊敗62勝的馬刺,奇蹟般闖入總決賽。

公牛因為戰力下降,成績很難超過當賽季東部老大魔術的57勝,但應該會比沒有喬丹的47勝實際戰績強不少,預計以55勝在中部賽區繼續稱雄,這樣公牛將排名東部第二,首輪面對老鷹,這一輪不在話下,預計四場內解決戰鬥;次輪公牛又將遇到老對手尼克斯,所幸的是尼克斯也因尤因有傷在身實力有所下滑,加上公牛有心理優勢,預計六到七場勝出;東部決賽面對魔術,雖然歷史上的既定事實是公牛2比4遭到淘汰,但那是因為喬丹剛復出不久,和全隊欠缺磨合。倘若喬丹以穩定狀態面對魔術,縱然後者享有主場優勢,鹿死誰手還難以論定。預計公牛憑藉經驗和韌勁搶七勝出。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德雷克斯勒將在1992年後再度和喬丹在總決賽對陣。

以魔術為參考 火箭角色球員勝出

從歷史來看,魔術是1994-95賽季公牛和火箭唯一在季後賽的共同對手。而且魔術的配置和火箭有很大相似之處,都以一個超級中鋒和後衛作為核心,配以一批三分射手為體系。不同的是魔術有一個藍領大前鋒格蘭特,而火箭在季後賽後半段以霍利擔任大前鋒,艾利出任小前鋒。實際中的公牛魔術系列賽,魔術在第六場晉級之戰中以12個三分球擊垮了公牛,這也暴露出公牛在三分球上的能力不足,另一個奇怪的現象是籃板球最多的居然是喬丹和皮蓬,顯示了公牛內線的疲軟程度,屢屢衝到籃下肉搏勢必會消耗大量體力,使兩位大哥在關鍵時刻難以有力量爆發。

火箭在和魔術的較量中,角色球員的發揮成為了決定性因素,霍利、艾利和卡塞爾分別有17.8、16.3和14.3的得分,而魔術除了奧尼爾和哈達威以外再無人得分達到15分。這樣即使雙方核心相互抵消,火箭仍能以穩定的團隊發揮佔據上風。公牛方面在喬丹和皮蓬之外只有阿姆斯特朗和庫科奇有相對穩定的火力輸出。在1995年季後賽,公牛甚至找不到第5個能場均得到6分以上的球員,而火箭光是場均超過9分的就有多達6人。

綜上所述,魔術的優勢:超級中鋒,明星後衛,三分球,火箭全有。而魔術不具備的:角色球員,經驗,火箭也有。相比1994年,公牛和火箭的實力此消彼長,當然這不能簡單地從常規賽戰績上看到。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火箭和公牛都有雙星組合。

1995年總決賽虛擬對決 火箭4比2復仇打破公牛壟斷

1995總決賽 休斯敦火箭(47勝)VS芝加哥公牛(55勝)

第一場火箭95比91公牛

火箭先破芝加哥客場,這並不意外,公牛還沒適應新主場聯合中心,而火箭之前已經取得季後賽客場5連勝。火箭的外線火力讓公牛疲於招架。

第二場火箭100比110公牛

喬丹大發神威,縮短的三分線利於他的遠投發揮,而皮蓬也在內線猛搶籃板球,公牛全力破壞火箭的內外串聯。

第三場公牛88比95火箭

輪到奧拉朱旺逞英雄,朗利根本跟不上他的腳步,霍利巧妙地拉到外圍把庫科奇帶開,禁區成了“大夢”獨舞的舞臺。

第四場公牛94比92火箭

一整場雙方旗鼓相當,都在盡力限制對方長處發揮自己優勢。關鍵時刻奧拉朱旺六犯離場,德雷克斯勒挺身出將比分追平,但最後喬丹的絕殺挽救了公牛。

第五場公牛90比98火箭

公牛嚐到了角色球員不給力的苦頭,全隊除了喬丹皮蓬只有庫科奇和阿姆斯特朗得分上雙,而火箭這邊集體發威,霍利、艾利、史密斯、卡塞爾均有上佳發揮,“禪師”絞盡腦汁封鎖火箭雙核的妙計落空。

假如1994、1995“大夢”遇到“飛人”   一人一個總冠軍可好?

歷史上1994年奪冠時的火箭首發五虎。

第六場公牛101比105火箭

回到主場公牛背水一戰,但今日火箭絕非昨日的手下敗將。很不幸,火箭的最大短板大前鋒正好也是公牛的弱項,而公牛的最強點喬丹由於有德雷克斯勒的全力限制也很難猛砍四五十分上演單騎救主好戲。本場比賽湯帥改變配守,用身高臂長的霍利錯位去防守皮蓬,而艾利對位庫科奇雖然在身高上吃虧但後者並不習慣過多攻擊籃下。最終依靠整體實力和在西區季後賽磨練出來的頑強韌性,火箭在第四節逆轉了上半場兩位數的分差拿下了總冠軍。

至此,火箭隊以更好的臨場發揮打破了公牛長達四年的冠軍壟斷,也讓喬丹吃到生涯唯一一次總決賽敗仗和唯一次下克上。這其實並不奇怪,因為這一年的公牛是5年來最弱的,尤其在內線已經低於聯盟平均水平,能連過尼克斯和魔術兩支有超級中鋒的球隊進入總決賽就已經非常不易,而擁有爆種的“大夢”“滑翔機”和一批角色球員的火箭,在季後賽裡連克三支59勝+球隊,發揮出了和47勝常規賽戰績不匹配的強大戰力,面對這樣實力和意志兼備的對手,喬丹輸球也並不丟人。

但如果歷史真的如此發展,從1996年開始的故事還會有變化,經過內線補強(比如招入羅德曼)的公牛必將捲土重來,而火箭未必能跟上日新月異的軍備競賽(歷史上也確實如此),未來三年裡,喬丹還會有總冠軍,而奧拉朱旺就不一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