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國減貧1386萬人,阿里聚合經濟體力量打造“減貧火車頭”

近日,國家統計局宣佈,2018年全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386萬人。其中,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201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60元,比上年增加996元,名義增長10.7%,比全國農村增速快1.9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前不久發佈的報告認為,中國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而阿里經濟體聚合的電商、金融和物流等力量,又在中國減貧方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阿里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家級貧困縣在阿里平臺網絡銷售額超630 億元。超過100個貧困縣網絡銷售額達到或超過1億元。羅霄山區、大別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燕山太行山區等連片特困地區的網絡零售額排名靠前。


2018年全國減貧1386萬人,阿里聚合經濟體力量打造“減貧火車頭”


2018年集中連片特困區電商創業最活躍的十個縣

阿里聚合整個經濟體和生態圈的力量,一起在鄉村搭建商業基礎設施,為鄉村提供普惠的交易、物流和金融服務。

阿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年,阿里電商交易平臺支持貧困縣小企業展示和銷售的商品超過1億件。菜鳥聚合超過10萬條快遞路線,連通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與全國城市,實現“快遞縣縣通”。螞蟻聚合眾多金融機構向貧困縣創業者和小企業提供多樣的金融服務。

河南省鎮平縣是秦巴山區集中連片扶貧開發重點縣,淘寶在該縣建立了珠寶直播基地,吸引200餘家企業入駐,年銷售額達5億元。其中,侯集鎮向寨村通過電商成為“中國錦鯉之鄉”,電商年銷售突破1500萬元,帶動全鎮創業就業1000餘人。

淘鄉甜“巴楚留香瓜”項目幫助當地500戶連片貧困瓜農實現整體脫貧,每畝年均收入由幫扶之初的400元提高到3560元;四川鄉城蘋果通過雙11的全球直播知名度大增,採購商已開始預定下一年蘋果。

2018年,阿里興農扶貧頻道與全國數百個貧困縣合作,累計孵化特色商品2532 個。在阿里平臺活躍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網店有80多萬家,網絡零售額436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了41%,網絡零售額在國家級貧困縣中佔比為69%。

被稱為脫貧攻堅“硬骨頭”的“三區三州”,2018年農民收入增速也跟貧困地區持平。

阿里研究院的《集中連片貧困區電商減貧報告》顯示,大量特色農產品聚集在連片貧困地區。很多特色商品通過阿里平臺變成了網紅農產品,比如“三區三州”地區的阿克蘇蘋果、墨玉紅棗、鄉城蘋果、鹽源蘋果、汶川櫻桃等。


2018年全國減貧1386萬人,阿里聚合經濟體力量打造“減貧火車頭”


大量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農產品和特色產品通過阿里平臺銷售

截至2018年底,“三區三州”地區有31個縣在阿里開設“興農扶貧官方品牌服務站”,17個縣的農產品進入阿里淘鄉甜平臺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