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誰能監控四通一達 回傳拼多多數據?

猜:誰能監控四通一達 回傳拼多多數據?

在3月7日、8日這兩天裡,拼多多進行了罕見的連續發聲,這一舉動將矛頭指向“某公司”。在拼多多的公開信裡,“某公司”似乎可以向四通一達施壓,“要求派駐數據監控組,要求將所有非自身體系等其他電商面單數據全部回傳。”

數據回傳指的是,物流公司接到電商平臺訂單信息後,其整個配送鏈路中的發貨信息,包含用戶和快遞員信息,以及最重要的整個配送路徑,都會回傳到電商平臺的數據中心,以便可以更好的通過電商軟件向消費者實時展示配送情況。但通常這些回傳的,均是電商平臺自有訂單所產生的電子面單數據。

誰有權可以要求四通一達這幾家公司回傳其他電商面單數據?

拼多多的兩次連續發聲,似乎頗有端倪。

起初,拼多多所反駁的似乎都只是“匿名人士的不實爆料”:3月7日,拼多多遭爆料,其為推廣電子面單,取消虛假髮貨流量處罰,此舉疑為鼓勵商家刷單;緊接著的8日,輿論開始傳出,拼多多攔截其他快遞公司訂單,導致商家大批訂單無法發貨。


猜:誰能監控四通一達 回傳拼多多數據?

拼多多在商家後臺,對開通電子面單後商家將享有哪些權限的說明


拼多多對兩條爆料一一進行了回應。先是發表聲明稱:拼多多新推出的電子面單有望徹底解決虛假髮貨的問題,因此嘗試取消這一罰款規則。緊接著其對“二選一”的指控進行了否認:“拼多多尚無能力也無動機,去按照爆料所云對‘商家發送快遞’實施‘二選一’。”

其後的8日,拼多多作出正式回應:公司尚無能力也無動機,去按照爆料所云對“商家發送快遞”實施“二選一”。“事實上,拼多多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開放了支付接口、開放了雲計算接口、開放了物流快遞接口……眾所周知,行業內強迫商戶只能用一種支付方式、只能用一種雲計算方式、只能用一種電子快遞面單的公司並不是拼多多。依仗面單優勢,要求所有ISV服務商的服務器必須放在自己雲計算平臺的公司也不是拼多多。依仗行業訂單優勢,在昨日陸續向‘四通一達’等物流快遞公司要求派駐數據監控組,要求將所有非自身體系等其他電商面單數據全部回傳等公司還不是拼多多。”

由於單方面喊話,尚未有人表示對此事件負責。拼多多以眾多“不是”為自己辯白,那麼,其所指的讓商家只能用一種電子面單、向“四通一達”派駐數據監控組的“某公司”到底是誰,無從瞭解。但顯然,如果拼多多所言屬實,回傳數據這個指令則暴露了各大電商平臺對商業數據閉環的重視程度。

此前,有商家向億邦動力指出:“依託於電商平臺和接入到商家ERP系統服務,電商平臺可以持有訂單的全部數據。”電商平臺通過系統或與快遞公司進行系統接口調用後,也可持有物流路由數據,即配送流程跟蹤數據。“此外,電商平臺還掌握有快遞員ID、包裹物流單號、買家ID(手機號)等信息。”

據瞭解,電子面單可以減少以往有些繁瑣的操作流程,提高分揀效率。同時,電子面單還具有降低網點物料成本、用人成本等優勢。通過二維碼隱藏收件人的隱私信息,也能避免消費者個人隱私洩露。

以2014年就聯合“三通一達”等14家主流快遞公司推出電子面單的菜鳥為例。其具體實現流程是,由快遞公司向菜鳥預發物流單號,在快遞公司預發的物流單號範圍內,快遞公司授權菜鳥向開通此項服務並通過物流寶系統向菜鳥申請物流單號的賣家下發物流單號。當賣家產生銷售訂單併產生物流需求時,賣家可在綁定物流面單號後,生成物流面單信息,並通過熱敏紙打印輸出紙質物流面單。

菜鳥希望建立起行業統一的標準格式,統一全部快遞公司的面單,所有的快遞公司都能識別菜鳥電子面單。菜鳥電子面單是免費的,在電子面單普及過程中菜鳥提供技術和系統支持。菜鳥面單並不只為在淘寶、天貓等阿里系電商平臺上產生的交易服務。

電子面單平均每單打印時間在1~2秒鐘,平均速度為2500張/小時,最高時可達3600張/小時。同時,相比於電子面單成本幾毛錢,普通快遞面單一張紙的成本在2塊錢左右。

顯然,隨著各家電商平臺和物流快遞公司在智能化、信息化上的推進及研發,電子面單日益普及。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經過近兩年的發展,電子面單行業使用率迅速地從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80%。除了菜鳥、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也相繼推出了電子面單。

京東無界電子面單平臺上線於2018年1 月,其對接的快遞公司包括EMS、順豐、京東快遞、中通、韻達、申通、圓通、全峰、快捷、國通、全一、速爾、優速、宅急送、郵政小包、安能等多家已對接到京東平臺的快遞公司系統。

知情人士透露,由於具備信息化的技術手段,電子面單所包含的數據則會和物流快遞公司以及電商平臺之間形成有效鏈接。

“通常情況下,電商平臺或者依託平臺發展的商家擁有的是訂單數據,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用戶下了多少訂單,買了哪些商品。發貨信息掌握在物流公司。電子面單使用後,打通了兩者,這部分數據的所有權其實很難界定。某些強勢的電商平臺通常希望數據可以迴流到平臺,從而形成閉環。”一位不願具名的品牌電商負責人指出,除非自建物流,否則,使用第三方物流及平臺電子面單,物流數據是留在平臺方而不是品牌本身。

上述人士分析,一個完整的訂單閉環數據,能夠發揮的作用可能有兩個:

第一,能幫助平臺完善、打磨自身大數據分單系統,通過更多物流路由信息輸入,將能夠實現包裹跟路由網點的更精準匹配;

其二,部分商家會在電子面單上打印商品信息,商品數據與物流數據聯合,對電商平臺而言意義重大。這能幫助其建立基於地域的消費者畫像。

億邦動力諮詢的另一電商資深從業者則指出,拼多多這是在維護自身數據安全。由於起步較晚,拼多多沒有建立起自己電商基礎設施,如支付、物流體系。在這種情況下,繼續使用其他物流體系,無疑有向競爭對手“過度暴露”的風險。

“數據安全的意義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新的社交電商時代,誰與用戶關係最密切、誰能夠抓住用戶的潛在需求,誰就能掌握競爭優勢。”某時裝品牌物流負責人說道。

實際上,由於數據所有權的問題,在電商平臺間,乃至電商平臺與快遞公司間都曾爆發過類似衝突。2018年5月,京東開始推廣京東無界電子面單。其理由為“京東一貫高度重視用戶信息安全,此前,京東開放平臺的商家在使用部分第三方電子面單時存在安全風險,可能會導致用戶隱私和信息洩露。”之後,商家開始無法使用菜鳥電子面單完成京東店鋪的發貨。

2017年6月,順豐與菜鳥一度互相關閉數據接口。在此期間,兩個不同領域內的巨頭互相指責。順豐稱,菜鳥要求所有快遞櫃信息的觸發必須通過菜鳥裹裹,取件碼信息無條件給到菜鳥,豐巢需要返回所有包裹信息給菜鳥(包括非淘系訂單)。菜鳥則表示:“順豐和豐巢此前出現過快遞櫃信息洩露,大量調用非順豐數據、遠超正常範圍等一系列安全事件,觸碰了菜鳥的底線。”

雖然此番,拼多多表示並未要求平臺商家“二選一”。但這一衝突產生的影響已經在商家處發酵。為了更好的瞭解事件的全貌,億邦動力也向部分拼多多商家進行了問詢,得到的回答均為:目前可以在拼多多後臺使用其他電子面單發貨。與拼多多公開宣稱的消息一致。最初向億邦動力爆料的拼多多商家則表示,未來應該會嘗試使用拼多多電子面單。

也有商家認為這並非非此即彼的選擇,尤其是對數據資產比較在乎的品牌商。某知名運動服飾品牌電商負責人就告訴億邦動力,自家採用的是和四通一達、順豐等快遞公司直籤的形式,“平臺業務控股的物流體系,倉配一體的一律不用,不想被綁架”。

通過與快遞公司直籤,從而避開平臺的觀點在另一些人那裡被否認。某知名全球品牌的中國區電商負責人表示,他們同樣是採用和“四通一達”直籤的形式,但這些公司採用的電子面單仍舊是電商平臺格式的,商家很難知道自己的數據有沒有被回傳到那裡。

問:拼多多商家號是否發佈過“虛假髮貨可以免流量處罰,即從現在開始到3月31日,100%使用拼多多電子面單的訂單,可免除虛假髮貨的流量處罰。除此以外,使用拼多多電子面單的訂單物流時效異常、與物流相關的投訴都可以免除流量處罰”?

答:確實小編在第一版公號文章中是這麼描述的,因引發歧義所以公號已刪除並準備重新發布無歧義版。

問:如何解讀上述規則。

答:之前平臺上商家由於使用了它類電子面單,而這類電子面單隻管自身電商系統內的虛假髮貨打擊但並不協助拼多多平臺治理虛假髮貨頑疾,甚至出現一些商家和個別物流快遞網點合謀進行虛假髮貨但平臺無法管控的“真空”地帶,對此拼多多平臺深惡痛絕。

問:何為對於虛假髮貨行為的“流量處罰”?

答:按照此前拼多多規則,出現三次虛假髮貨的店鋪,每單必須賠付消費者5元-100元無門檻券以外,還會限制流量和限制報名參加平臺活動。但隨之會產生“虛假舉證”問題,即雖然商家舉證了,但消費者依然會不斷投訴其虛假髮貨。所以對於任何可疑訂單,出於站位消費者考慮,既往平臺會依據“流量處罰”規則對此類商家進行流量遏制。

問:那為何敢於取消“流量處罰”,是在鼓勵刷單麼?

答:之前平臺上商家由於使用了它類電子面單,被平臺擬處罰時必須舉證未進行虛假髮貨行為,而商家在使用了拼多多自有知識產權的電子面單之後,其物流數據透明,對於使用拼多多版的電子面單商戶不再需要提供免流量處罰的路徑數據舉證。

問:3月31日之後會恢復“流量處罰”麼?

答:平臺認為,“流量處罰”這種方式是一種既往對於虛假髮貨行為在無法清晰舉證場景下的無奈之舉,基於拼多多新上線電子面單的強大功能,在3月31日之後,平臺規則也並不打算再恢復“流量處罰”,這一規則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但必須強調的是,商家一旦出現虛假髮貨行為,對於消費者賠付和惡意商家現金處罰規則從未改變,今後也不會改變。

問:對於新版電子面單還有什麼補充要說明的?

答:拼多多電子面單目前免費向商家開放,也對非拼多多系商家開放。


猜:誰能監控四通一達 回傳拼多多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