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這些能力,換工作不過是對昨天的重複

沒有這些能力,換工作不過是對昨天的重複


《我就是演員》中,37歲的楊蓉流著淚向所有出品人、製片人以及導演喊話希望市場多給30+、40+的女演員一些機會。

姚晨在演講中提及自己五年生倆,工作室人都走光了,一切幾乎推倒重來。

穎兒也在節目中哭著表達了自己生子後的焦慮,儘管生子後她火速恢復身材,但找來的工作依然少的可憐。

她們像打開了潘多拉魔盒一般迅速引爆話題,職場焦慮、生子焦慮存在於每個人心中。

35歲像橫在那裡的一個坎兒,弄的人人自危。

但有那麼一小撮人,好似被上天眷顧,又似被時光遺忘,自顧自的結婚生子,在事業上迎來新的高峰。

章子怡生娃一年後重回事業巔峰,孫儷養狗養生養娃一年一部戲部部成經典,韓雪更是娛樂圈中的“異類”,活在自己的世界,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配音、演戲、英語、電子樣樣精通。

他們之間的差距不在顏值,不在年齡,甚至不在於是否結婚生子。

日本作家大久保幸夫教授在他的著作《12個工作的基本》中指出,人與人真正的差距,在冰山之下。

冰山之上是肉眼可見的學歷資格證書,冰山之下是一個人的勝任素質和基本能力。


沒有這些能力,換工作不過是對昨天的重複


在職場有12個工作的基本能力不分行業無關年齡適用於所有人。他將這些能力分為三大類:對人,對己,對課題。


沒有這些能力,換工作不過是對昨天的重複

對他人的:反應力、親和力、語境理解力、人脈開拓力、委任力、商談力和傳授力;對自己的:樂觀力和持續學習的能力;對課題(專業)的:目標發現力和專注力;以及協調能力。

我稍作整理,重新分為分類,從自我管理、人際溝通、團隊協作三個方面來解釋書中內容。


沒有這些能力,換工作不過是對昨天的重複

自我管理

《禮記.大學》中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

在這裡修身可以從4個方面入手

1、樂觀力

生活沒有容易二字,壓力如影隨形,但擁有樂觀力的人懂得自我消遣,將不良壓力轉化為良性壓力。

便利店中兩個理貨員正在從紙箱中取出商品,有人問:“你們在幹嘛?”

A回答:我在從這該死的中拿東西。B回答:我在上架新產品,看看能不能打開銷路。

態度決定行動,同樣一件事兒,A和B的收穫一目瞭然。

2、持續的學習力

莊子曾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從學校畢業意味著進入了社會大學,學習是一件永遠不會停止的事兒。擁有學習力的人沒有能力的上限。

因為年齡焦慮的人,多半沒有使用好學習力。很多時候著急是沒有用的,我們總說社會很浮躁,其實社會很冤,真正浮躁的是人心。

當焦慮迷茫的時,按下暫停鍵,讀一本書,修煉一下技能,或者學習一項新技能。著急沒有用,提升自己才是抓住機會的唯一法門。

3、目標發現力

關於靠譜,有一個說法,凡是有交代,事事有找落,件件有迴音。企業中靠譜是基本要求,而想要更進一步就需要凡事比被人多想一步。

有個很俗套的小故事,A和B是同期入職的新人,一年後A升職加薪成為leader,B依然是一個庸庸碌碌的小職員。B不服氣去找領導,領導讓他去買一沓打印紙,同時A也去買紙。二十分鐘後B帶回一沓紙,A則帶回一沓紙和一堆信息。都有什麼樣的紙、有什麼優劣,他推薦哪個,老闆的聯繫方式,以後購買可以打電話送貨上門……

故事很老套,理論很好用,“待命族”只能是執行者,能多想一步發現問題的人才可能成為leader。

4、專業構築力

職場發展分為縱向和橫向,橫向指一些可以進行知識遷移的能力比方說溝通能力,縱向指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深耕細作,比方說醫生,老師。

《會賺錢的媽媽》中說適合自己的領域一定是能力、天賦、知識、激情的交匯處。深耕這個領域需要專注學習行業經典以及行業新知,反覆實踐思考總結再實踐。

專業構築力需要用心和堅持。

人際溝通

企業工商管理專業有一門必修課管理溝通,在歐洲和美國和美國溝通也是大學中的必修課。

溝通的四個部分,聽說讀寫,涵蓋了我們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人際溝通是溝通的一個分支,應用面極廣。

1、反應力

這裡的反應是指溝通時給出的反饋,比方說聽講座時的點頭、眼神交流,開會時的偶爾記一下筆記等。

心態決定行為,肢體的反應可以反饋我們傾聽的認真度,而是否認真傾聽決定了我們可以收集到什麼信息。

《錯覺的法則》中指出,大腦很容易被欺騙,如果遇到無聊又知識含量豐富的會議,不妨做出認真傾聽的樣子,散會後你會發現剛才你很認真,收穫很大。

2、親和力

有些人初次見面就會覺得很舒服,願意和她做朋友。有些人明明認識一年了卻還是覺得很陌生,他們之間的差別就是親和力。

丹尼爾.卡尼曼在《情商》中寫到“在社會上取得成功,需要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心理學家彼得.沙洛維將情商分為五個領域,認識自身的情緒、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的情緒、妥善處理人際關係。

而親和力與這五個方面都有關係,比方說,是不是可以在短時間內交到朋友,是不是可以很快融入集體等等。

3、語境理解力

溝通有兩個基本要求,讓對方聽懂你說的話,你聽懂對方說的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詞在不同語境,用不同語氣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意思。

工作中在不同場合使用恰當的詞彙非常重要,比方說“社畜”這個詞,和朋友講很合適,和領導講可能要考慮一下了。

4、人脈開拓力

公司發展需要聚集人才,個人發展也需要聚集人才,人脈我們發展的外在推動和信息源。

近兩年各高校MBA、EMBA的學費直線飆升,報考人數屢創新高,MBA課堂除了系統學習管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積累人脈。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懂得積累人脈的人,未來會走的更順暢。

團隊協作

類似“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斷,一把筷子很難折斷”的故事,我們從小聽到大,“沒有最好的個人只有最好的團隊”之類的句子也讓耳朵長起了厚厚的老繭,團隊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12個工作的基本》中,大久保幸夫介紹了4種比較重要的團隊協作能力。

1、委任力

讓適合的人做適合事兒是優秀領導的必備技能,事必躬親只會累死自己還不得人心。

委任並不是把活交給對方就結束了,還需要告知對方你的需求,如果可以最好給予指導,避免後期反覆修改浪費時間。

另外還要做到用人不疑,一旦選定,就給予對方足夠的信任和空間,朝令夕改可不是聰明領導會做的。

2、商談力

商談力並不是指商務談判能力,它是交流能力的延伸,在這裡可以理解為諮詢能力。職場中大家術業有專攻,能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向其他人介紹清楚自己的職業與行業,甚至指導他人如何進入這個行業,會成為閃光點。

還可以利用這個技能開個星球或者飯糰,開啟斜槓青年之旅,收穫另一份收入。

3、傳授力

上學的時候老師說,能講出來才是真的懂了。能講出來並讓對方聽懂是管理者的必備技能。

《12個工作的基本》中指出,缺少傳授力的人多半犯了如下錯誤,第一種,沒有交代清楚項目的要點和基本點,只交代下屬按你說的做,卻忽視了人的理解力不同;第二種,忽視了對方的接收能力,口若懸河的講上幾個小時;第三種,一直自誇曾經的豐功偉績,讓人不勝其煩;第四種,沉迷於說教,大道理一堆,甚至會打擊對方的自尊。

以上,我們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4、協調力

協調力看上去比較高大上像是一個領導者需要具備的能力,實際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具備的。

婚慶策劃、活動執行、導演…這些崗位都需要協調力。回到我們個人,協調孩子與丈夫的小衝突,協調同事間的工作安排,協調團建的車輛……

協調力無處不在。

《12個工作的基本》中提及的所有能力都相互關聯的,沒有哪一個可以獨立存在。並且,所有能力都是偶發性學習所得。所以正視工作的每一件事無論是不是我們所期待的,都會實實在在的磨練我們的能力。

急躁沒用,哭泣賣慘也沒用,無論在順境還是逆境都沉下心修煉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終會有一天撥雲見日。

PS:下週我會整理一份針對這些能力養成的書單,感興趣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