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青年也是寂寞孤單冷

中國急驟變革的現代社會,撕裂著農村聚居的傳統生活,一個家庭的爺爺奶奶父母小孩,難得三代同堂聚在一起生活。年青人都背井離鄉的在大城市裡工作生活,條件好一點的把小孩子帶在身邊養育,也有一大部分小孩從小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在老家,於是小孩和爺爺奶奶便成了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

空巢青年也是寂寞孤單冷

網絡的發達讓很多眼光聚焦在這一群人身上,無一例外是小孩天真懵懂,每每想及爸爸媽媽,噙著眼淚的黑寶石般的眸子裡,滿是不忍直視的傷心和思念。老人體弱衰老,混濁的眼睛裡含著眼淚,佝僂著身體,一臉溝壑縱橫的皺褶,兩相應襯,在雜亂而蓬勃生長的綠色鄉野間。顯得既蒼傷又有觸目驚心的無奈。

空巢青年也是寂寞孤單冷

亦或者搖搖欲墜四面透風的破舊老屋裡,老人蹣跚地步伐,佝僂著身體,倔強的像一朵在冷風裡獨開的雛菊,同樣的雙眼蓄著眼淚,臉上寫著對身世的悲傷、對子女的思念、還有獨守家園的孤獨寂寞冷清。

空巢青年也是寂寞孤單冷

每每看到這樣的文章,總免不了唏噓,同時也為另一個群體傷心。社會開始聚焦關注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一提到他們也免了字裡行間對另一個群體的指責,那就以家庭論,那個離鄉背井的青年,中年。 他們或為人子女,或同時身為父母。在另一個叫大城市的地方,也過著空巢生活,他們其實也是一群空巢青年,而且這個數也是很龐大,據統計有5800萬。其中20歲-39歲之間空巢青年有近2000萬。

空巢青年也是寂寞孤單冷

空巢青年的蝸居生活

他們遠離家鄉,與親人分離,獨自生活在鋼筋水泥的森林裡,缺乏感情寄託,缺少家庭生活,獨自在大城市奮鬥打拼,而大城市的繁華和生存壓力讓他們顯得更加孤獨。

空巢青年也是寂寞孤單冷

朝九晚六的生活,天不亮就起來擠公交,晚上披著星星迴家,關上房門四堵牆。

同樣怕生病,害怕一個人上醫院,連體檢都會擔憂一個人面對不好的結果,或者擔憂誰來幫忙在手術前簽名。看到新聞有人瘁死也會擔憂自己會死在出租屋裡久久不被人發現。

空巢青年也是寂寞孤單冷

刻意忘記自己的生日,因為不想一個人過所以乾脆忘記!有多少人在有多久沒有吹了生日蠟燭呢?

我已經忘記了,上次與朋友聚在一起吃燒烤,其中一個朋友說今天是她的生日,深夜十多點了,一時難以找到蛋糕,就說用生蠔代替。但是另一個朋友堅持跑到大街上找到一個快打烊的蛋糕店買了一個小小的蛋糕,當吹完蠟燭後,朋友說這是我工作以來第一次吹生日蠟燭。我心裡鈍鈍的痠痛。我第一次吹生日蠟燭是八年前。我已經忘記了那感覺,以為那不重要。但其實那一次一直在記憶深處保留著。

空巢青年也是寂寞孤單冷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國節日都是與吃相關,而吃往往有太多家庭的記憶。於是乎,空巢青年的節日,也就是象徵性的吃一下,在別人熱鬧的家庭團聚日,自己一個人逛商場。或者獨守在電腦旁追劇。寂莫地等待節日的過去。

一個人面對棘手的事情,租房子,搬家,遇上黑心房東房租說漲就漲也無可奈何。

獨自消化工作上的壓力,自己舒緩各種人際關係上的不愉快。甚至於自己的開心、傷心、難過、疲憊、感傷等等,都是自己一個人扛。連吵架都缺少對手。

想看電影了,還要找個人搭伴同行,想逛街了,還要約個朋友一起。

看到有趣的東西,自己留著等到合適時遇到合適的人再拿出來聊侃。

失戀了天空不會作美下場大雨來陪襯你的心情,也難以找個人聽自己傾訴安慰自己。只能自己慢慢淡忘。

也會擔擾自己會不會就這樣一輩子孤獨終老。

看看錢包,下個月的房租水電網絡寬帶手機話費,一睜眼都是開支,一張嘴就要消費,喝的水,吃的飯,坐的車,除了空氣不要錢,其他的都要錢,連上廁所衝的水都不是免費的。

像陀螺一樣,在城市裡拼命的工作,不能停下來,總覺得自己沒有資本,都說比你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比你富有的人比你更拼命。覺得休息一天,都是自己窮的理由。

也有千萬次想回家鄉的念頭,但都被現實打碎。回到家,固然可以陪伴在父母親身邊孝順,沒有合適的工作,沒有經濟來源。也不是長久之計。面對年老的父母,家裡沒礦,長久相守下來,別人異樣的眼光,父母也會嫌棄兒女沒有出息。家鄉有廣闊天地任你躍,但是你不是會飛的魚。否則也不會背井離鄉。有誰願意離開熟悉的家鄉呢?

當下留下兒童、空巢青年、空巢老人。我們不幸是其中一個,且正處在生命中的這三段中某一段。

等到年老了,多多少少也會經歷成為空巢老人。

70後,80後也許正在經歷空巢青年,而90後,00後不少人經歷留守兒童,而後進入社會工作,離開父母,又要開始做空巢青年,但無論70後、80後 90後、還是00後,等到年老了,多多少少也會經歷成為空巢老人。這是社會老齡化必然結局。

社會變革的當代,誰也不能倖免,也不回到以前,幾代人聚居的生活。當我們享受解放個性自由的生活時,也就難免會失去親情的溫度。老一代的人還沒習慣獨居生活時,時代發展的車輪已經將下一代推到社會發展的前列,因為那裡有更多機遇,也更公平 。老年人習慣的那種生於斯,長於斯,守於斯的,終生經營維持的人情關係網裡。在下一代眼裡有時是一個難以衝破的樊籬和禁錮。如何經營好自己當下的生活,是空巢老人的課題 ,也是空巢青年人的課題。也是兩代甚至三代人要學習的課題。想要完全解決,既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國家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