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好比胖子減肥,苦難之後準備迎接絕地大反彈

正如之前在《美股長牛背後已暗流湧動》中所寫的那樣,昨天美股的雷終於還是爆發了。

於是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全球各大股市應聲倒下,甚至有文章認為又一個金融危機在路上。

再看咱A股,今天的市場真的是特別慘烈,慘烈到跌破了熔斷底2638點。一時間朋友圈裡氾濫著各種恐慌與段子,甚至有言論悲觀認為A股將奔向2000點。市場就是一個人性弱點被放大的地方,很多時候恐懼只是恐懼本身。有朋友發微信給我,說A股完了。我說,挺好的,越跌越健康。還有朋友微信給我,你既然看多A股,敢不敢多股指。好麼,我一直覺得不實踐自己研究結論的研究員不是一個合格的研究員。畢竟,錢是真金白銀,文字是紙上談兵。

很多人問,為啥你要看多A股?

或許,這個問題可以改變一下,就是為什麼之前大家看空A股,是哪些因素令今年的A股如此頹勢。這些因素現在有沒有發生變化,如果這些導致A股下跌的因素已經開始修復,那麼A股反彈或許就是一觸即發的事。

由於只是短評,無法像之前美股那篇有較多時間細摳數據,所以這裡就說邏輯角度談一談,數據部分待之後又時間補齊。

首先要明確一點,股市漲跌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股票定價模型學過的朋友都知道,無非是受到分子分母的影響。分子是公司的盈利,分母是貼現率。所以對於單個股票而說,股價就是受到公司盈利和市場貼現率的影響。那麼放大到整個股市,就是受到宏觀經濟和流動性的影響。實際上,還有一個影響因素:人們的情緒,或者說是風險偏好。

2018年上半年,股市跌的這麼慘,“不打麻藥去槓桿”是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因素。這也因此一度引發了大佬們的激辯。畢竟,“去槓桿”的殺傷力實在太大:殺了一幫私募,逼瘋了一些做質押的大股東,餓瘦了券商公募,套住了散戶。整個市場一地雞毛,成交量慘淡到讓人懷疑人生,難怪有大佬要挺身而出怒斥“去槓桿”。其實筆者那時候也挺痛苦,沒有行情的日子真的好涼涼。但是到現在我都沒覺得堅定“去槓桿”是件錯誤的決策。如果今年是2010年,我們有時間先打麻藥再去槓桿。但是在2018年,想打麻藥時間上已經不允許。為什麼這麼說?特朗普2016年年底上臺頒佈施政綱領的時候,就已經透露出其執政傾向。遏制中國是其任期內的既定戰略,呼籲製造業迴流美國成為其不可能動搖的行動綱領。2015年底中國的困難已經初見端倪,後來通過居民加槓桿去化了一部分房地產庫存,其後資管新規等一系列嚴監管規定其實都是在做鋪墊。其實中國槓桿率高的問題大家早就知道,中國在研究,外國也在研究。在特朗普虎視眈眈的節骨眼上,如果中國還打麻藥緩一緩會怎樣?可能連麻藥藥效都沒發揮就已經被一劍封喉了。誰會白白錯過大好的做空機會呢!所以

去槓桿從2017年就開始加快進程,得趕在外患來之前解決內憂問題啊。

可是不巧,或者說,美國那麼多的智囊團不是白混的。偏偏就找準時機,在2018年上半年掀起中美貿易摩擦。這樣一來,我們的去槓桿進程尚未完全結束就不得已接招特朗普投來的飛鏢了。怎麼辦?不去槓桿了嗎?這個時候選擇堅定去槓桿實際是為了去全國的金融風險(包括嚴控房價上漲,嚴控消費貸流入樓市、嚴查P2P等等),這樣一來保住的是中國經濟的穩定健康,但是短期內會犧牲股市。但是如果放棄去槓桿,那麼短期內可以保住股市,但是犧牲掉的會是整個中國經濟。

好在,我們還是選擇了去槓桿。結果跌慘了A股,但爆掉了很多P2P,爆掉了很多做股質的大股東,疊加之前爆掉的股市牛鬼蛇神,比如寶能系,比如北八道。就像推倒重來,去槓桿還原了一個健康的股市。健康的股市是指渾水摸魚的少了,股民被大莊家肆意殺戮的機會也變小了。

那麼現在,成交量不斷萎縮其實也透露了一個信號。《東方華爾街》裡有句話:when everyone lose, then restart.

上述我談的看多原因之一就是健康的A股生態已經在營造,同時下半年的流動性也已經邊際改善(政策對流動性的呵護實際體現了去槓桿進程的階段性收官)。

再說一下經濟的問題。很多做實業的會覺得生意不好做,這個是他們切身體會到的。一些宏觀經濟學家也認為經濟不好,因為宏觀數據不太好看。還有一些段子手直接拿“消費降級”火遍朋友圈。沒錯,經濟確實不太景氣,不論是消費、投資還是進出口都沒有足以令人信服的增長點。然而,對於一個處於改革階段的經濟體,只是著眼於數據已經不夠分析經濟現狀,同時還要分析這個經濟體自我革新的決心。說實話,我剛看到關於個稅起徵點改革的政策時心裡突然一個涼涼,再看到有關江蘇某企業被追繳過往年份的社保的報道時,我心裡更是一個涼涼。當時我想,在改革階段,如果還對個人和民營企業步步緊逼,如何眾志成城搞好改革,如何促進消費和投資意願?所幸,後來政策出現了微調,總理也明確表示對企業不能存在激進的追繳社保。包括央行和財政互掐的事,其實我也是一度心裡涼涼。好在後來二者開始各司其職,減稅的問題也終於受到高層關注。這些政策方面的邊際改善其實都預示著接下去經濟會實現一個良性運轉。其實今天還有一個讓我很觸動的事:在我回家路上,之前有一個東躲西藏賣水果的老大爺。今天他告訴我,這幾天城管都沒有來查。順著回家的路走,我又發現了一家賣鴨脖和一家賣炒粉的小攤販。看到這個情景我其實特別感動。

溫暖的政策才是最大的民生,而這種溫暖成就了微觀個體也成就了中國經濟。咱中國經濟當年可是從雞毛換糖一步步發展起來的啊!政策的邊際改善有望激活經濟活力,經濟的復甦也將孕育A股的再次騰飛。

最後簡單說一個問題,市場情緒。講個段子:之前有個賣雜誌的大媽,完全不會炒股但是卻賺了不少,她的炒股秘訣就一個:股票雜誌脫銷的時候她就賣出,股票雜誌銷量差的時候她就買入。這個段子其實印證了“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這個市場上如果人人都覺得是股神的時候,情緒高漲至極端的時候也說明已經沒有多少增量資金。反之,當人人都覺得股市還要跌或者乾脆卸載行情軟件的時候,說明賣盤已經不多了。這個其實也就是物極必反的道理。

今天趕時間明天得上班,匆匆碼字寫點感想。本來還想寫一寫關於中美政策空間差異的問題,不過只有下次再談了。

期待風景這邊獨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