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制取消!這些事業單位將全部轉為企業,在職人員何去何從?

大家都知道,每年畢業季,除了阿里、華為、騰訊等大企業,最吃香的崗位莫過於事業編制。但凡能和編制掛鉤的單位,必然會有激烈的競爭。只要順利進入體制內,各種福利待遇就是妥妥的。

編制取消!這些事業單位將全部轉為企業,在職人員何去何從?

近幾年,隨著事業單位的越發壯大,擁有編制的人數也是急速增長,達到了3000萬左右的一個數量。但其實有很多編制都是屬於浪費國家資源,這種情況下,改革便在所難免。

早在2011年4月,國家就確定了一張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共涉及到超過126萬個機構,4000餘萬人。該表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在清理規範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編制取消!這些事業單位將全部轉為企業,在職人員何去何從?

目前,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深化,事業單位分類基本完成,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承擔行政職能的;二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三是從事公益服務的。

這其中,對於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2020年前將全部轉企改制。轉制單位註銷事業單位法人,核銷事業編制!在職職工也會轉為簽訂勞動合同,而不再是原有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

隨著2020年的臨近,多部門日前還聯合下發了《關於繼續實施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若干稅收政策的通知》。通知指出,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製為企業,可以享受五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五年內對其自用房產免徵房產稅等各種稅收優惠。

編制取消!這些事業單位將全部轉為企業,在職人員何去何從?

改革以後,在職人員何去何從?

一是按照“編隨事走、人隨編走”的原則安置。“事”指職能,“編”是編制,“人”是人員,意思是連人帶編一起隨職能整合,職能整合到哪裡,人員編制一起調整到哪裡。

二是招聘的合同制管理人員自主擇業。《機構編制法》頒佈實施後,不允許出現法律規定之外的編制類型,再加上事業單位分類改革,要求將生產經營類職能改企經營,推向社會。

因此,所有合同制管理的自收自支人員、合同工、臨時人員等編外管理人員,將按《勞動合同法》規定,領取經濟補償後,自主擇業;或者隨企改制,安置到新成立的企業。

三是臨近退休人員可提前交由社保部門接管。機構改革中,以提前退休政策為基礎,提出了對臨退休人員的安置方案。雖然目前還沒有關於領導幹部恢復提前“退居二線”的說法,但卻明確提出了“臨近退休人員可以提前交由社保部門接管”。

編制取消!這些事業單位將全部轉為企業,在職人員何去何從?

改革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公益類事業單位

公益類事業單位主要包括:教育、科研、文體、衛生、社會保障、公共安全等。這類事業單位情況比較複雜,需要區分情況、精準施策。

編制取消!這些事業單位將全部轉為企業,在職人員何去何從?

圖源網絡

比如,此前熱議的醫療和教育兩個領域。這兩個領域涉及800多萬公立醫院編制人員,230多萬的高校在編人員,佔全國事業編人數的三分之一。目前,高校和縣級以上公立醫院正在試點保留事業單位屬性,但取消事業編制的改革。

在全部取消事業單位的編制後,未來高校和公立醫院將實行全員合同聘用制,讓事業單位真正成為幹事業的地方。

(來源:中國青年報、經濟日報、人民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