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普洱茶“交學費”經驗之談丨簡單入門“三不原則”

說起普洱茶,其實沒有發黴味道的,基本上都可以買,首先確認它不是壞的,或者有黴變,喝到口中的認知、對健康都是一大傷害,另外,買茶不能買賣所說的故事。性價比高的好茶,不會太貴,若是聽故事買的,那錢包可就是大流血了。再說,買普洱茶之前,為什麼買,怎麼買、在哪裡買、和誰買、什麼樣的茶值得買。若是我們把普洱茶當成生活之飲,融會貫通上述方法,普洱茶入門,其實沒那麼複雜!

買普洱茶“交學費”經驗之談丨簡單入門“三不原則”

我想先說一下關於“黴味茶”也就是俗稱的,當然!普洱茶絕不是俗稱的“臭茶”,在細說之前,我先說一下上個月在勐海發生的小故事。

買普洱茶“交學費”經驗之談丨簡單入門“三不原則”

勐海的朋友李總,拎了一箱看起來有點老舊的紙箱。“打開吧,筍殼拆了,咱們喝普洱老茶。”朋友才剛拆開筍殼。便是一股黴味 撲了出來。我提醒了一桌子的茶友,發酸的紅酒。變味的紹興酒,不會是壞了吧?或者是說臭豆腐、腐乳。不但沒有黴味,可以用“臭美”來說!“你怎麼買的、在哪裡買、和誰買、什麼時候買的?”,面對這四個“買之四問”朋友只是說,別管那麼多了!你先喝喝看!好吧!我朋友買到的不是普洱茶,而是故事,在來路不明、存放不清的條件下,只是聽了賣家的故事便以為是普洱老茶,有極大的的可能買到“假貨”,不僅傷了錢包,也無形中傷了健康,一定要注意!

買普洱茶“交學費”經驗之談丨簡單入門“三不原則”

第二個故事,發生在去年的時候,我到一位藏有家的茶倉,我很肯定的說,真實一個精緻有經典的個人“茶藏館”。那天朋友心情不錯,邀請我嘗一下他收藏的“曼松”古樹春茶。聽到這句話其實還是很期待的,有口福了,曼松古樹茶,那種稀少的真貨,市面上真的很少見。清朝的時候還有“皇家茶園”的封號。

買普洱茶“交學費”經驗之談丨簡單入門“三不原則”

但按照我的習慣,還是要問一下茶的出處。一貫的“買之4問”之後,他回答說是在網上買的。而他接下來的故事更是精彩!在弄清楚茶額來源之後,我喝到了第一口茶,跟他說,在普洱茶的產地裡,常聽說“勐海味”、“易武味”、“班章味”而“曼松”也有其獨特的風味口感,並且因為前些年一場大火的緣故,曼松這種“皇家茶園”,古樹茶產量一年根本不到100斤,這麼稀少的產量,卻能在網上買到?已邏輯來說還是肯恩的,就像之前的一些爆款老班章,多半是買到了名稱,沒買到真正的“老班章”!

買普洱茶“交學費”經驗之談丨簡單入門“三不原則”

第三個小故事要說的是:“這茶!買貴了?”“喝普洱茶,不懂茶,就別碰貴的茶品。貴或者便宜,是相對比較的事情。”去年,一位朋友半夜電話打來:“你說老班章的普洱茶貴,我在菜市場裡就有看到了,一片也就幾十塊,太便宜了,我買了一桶(7片),今天喝了味道還是可以的啊!”而我只是告訴了朋友說“你買貴了,那茶的包裝紙印著老班章,其他的和老班章沒關係。”“我跟他說,1公斤的老班章毛料都要好幾千人民幣,一片幾十塊的的茶,這不僅買錯了,也買貴了。只能難為自己,當成買茶的學費,幸好,還算便宜。”

買普洱茶“交學費”經驗之談丨簡單入門“三不原則”

這三個小故事,幾十今天要和大家說的普洱茶知識,三個故事三個招數,簡單就是“三不”:不買黴味、不買故事、不貪便宜,僅供大家參考一下,不知道您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如果有的話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哦!

一丿茶·一葉一風華

買好茶,請眼睛放光哦!

PS:喜歡的看官話記得關注分享點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