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止一面,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婉約詞作

只要提到蘇軾,很多人應該都能夠背誦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千古傳誦的詞還有個前序: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交代了寫作背景,當時蘇軾在密州任職,和兄弟蘇轍都因為公務纏身,中秋佳節也無法相聚,於是寫下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美好祝願,傳唱至今。

男人不止一面,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婉約詞作

蘇軾畫像

蘇軾,作為豪放派詞人代表人物,宋詞史上公認的第一首豪放詞,就是他的那首《江城子•老夫卿發少年狂》: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就讓老夫抒發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氣,左手牽著黃狗,右手託著蒼鷹……即使頭髮微白,又有什麼關係呢!……我定當拉開弓箭如滿月,瞄準西北方向,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來。

這是何等的豪邁,老當益壯就當如此。雖說寫得是出獵的情形,卻藉此抒發了自己欲出征抗敵、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男人不止一面,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婉約詞作

《念奴嬌•赤壁懷古》

當然,一舉奠定蘇軾豪放派詞人領軍人物地位的,則非《念奴嬌•赤壁懷古》莫屬: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在這裡,蘇軾借古抒情,在對歷史英雄懷念之情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但作者並沒有就此消極不振,而是進行了思想昇華,歷史長河中,風流英雄人物何其多,個人得失又算什麼?

這首作品的風格,截然有別於當時詞壇主流。後世記載:"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因問:'我詞比柳七何如?'對曰:'柳郎中詞,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俞文豹《吹劍續錄》)。

男人,不只是只有一面。在寫出適合於關西大漢高歌的“大江東去”豪放背後,蘇軾同樣不失“多情卻被無情惱”的深情和柔情。

男人不止一面,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婉約詞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這裡,蘇軾悼念亡妻所寫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尤其值得一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原配妻子王弗16歲嫁給他,兩人恩愛情深。可惜王弗英年早逝,27歲就去世了,這對蘇軾打擊還是挺大的。在王弗去世10年後,蘇軾又夢見了自己的愛妻,於是含淚寫下了這首《江城子》,寄託自己濃濃的哀思和無盡的思念。

在古代文人當中,寫情情愛愛和思念其實很少涉及原配夫人的,李白、白居易等會寫和歌妓們飲酒作樂的情形,李煜會寫和小周後偷情,柳永筆下的情愛更是和歌女密不可分……這些,其實和古代男尊女卑思想息息相關的。女人在家相夫教子,男人在外逢場作戲,似乎是理所當然。

我們就很少能夠在這下名人的筆下,發現與他們原配夫人的相關文字。嫁過來的女人,做牛做馬似乎都是理所當然,並不需要歌頌或是懷念。

能夠在原配妻子離開10年後夢見,並且填詞紀念,蘇軾的這份深情,不說獨一份,在古代也屬相當難得。所以,蘇軾為朋友家奴一句話賦詞一首,也就不奇怪了。

據《本事詞》記載:王定國自嶺外歸,子瞻過之,因留宴。出家姬柔奴以侍宴。公問柔奴,嶺南風土應是不好。對曰:“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公喜其善於應對,為賦定風波雲:“常羨人間白玉郎。天教分付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現在大家提及“此心安處是吾鄉”,都說出自蘇軾什麼什麼的,殊不知如此富有哲理的一句話,乃宋代一家奴所言。

我們再來看蘇軾這首《賀新郎》: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晚涼新浴。手弄生綃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稼豔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秋風驚綠。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

這首詞在蘇軾眾多作品中,並不特別出彩,純粹寫美人和閨怨,和蘇軾豪放派詞人領軍人物也不太相符。但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創作背景。

據《本事詞》記載,蘇軾在杭州參加一些高官聚集的宴會,歌妓秀蘭因為午睡沐浴化妝耽誤,導致赴宴表演遲到,被責問,眼看秀蘭要被懲罰,蘇軾賦詞一首為她解圍。所填之詞便是這首《賀新郎》,然後由秀蘭唱之“聲容雙妙,滿座盡歡而罷”。豪放詞人憐香惜玉的一面,大概就是如此吧。

《菩薩蠻·迴文夏閨怨 》

柳庭風靜人眠晝,晝眠人靜風庭柳。香汗薄衫涼,涼衫薄汗香。

手紅冰碗藕,藕碗冰紅手。郎笑藕絲長,長絲藕笑郎。

作為一首賣弄文才的閨怨詞,為什麼我會把他拿出來專門說呢?一方面體現我們的豪放派詞人,並不是只有“俠骨”,還有“柔情”。另外,迴文詩詞,即可以倒讀的詩詞作品。這種創作形式,需要有較高駕馭文字的能力。是很多文人墨客賣弄才華最喜歡的表演方式。宋詞中迴文體不多,《東坡樂府》就存有七首《菩薩蠻》迴文詞,這當然可以視為蘇軾也喜歡賣弄文才。有才華的人,才有賣弄的資格。

作為豪放派詞人,蘇軾填寫的婉約詞其實數量不少。其中,《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則堪稱他的婉約詞代表作之一。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這是蘇軾根據同僚和好友章楶所作《水龍吟·燕忙鶯懶芳殘》的原韻,作詞答和,是為次韻之作。這首詞先描述了柳絮飄忽不定、隨春來又隨春去,沒有什麼人會喜歡柳絮。然後筆鋒一轉,表達了自己對看似無情卻有情柳絮的憐惜,然後再借物喻人,寫出了思婦候人不歸的幽怨。“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更是千古傳唱。

男人不止一面,豪放派詞人蘇軾的婉約詞作

《蝶戀花·春景》

對於蘇軾的婉約詞作,個人對這首《蝶戀花·春景》更是情有獨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作為一首傷春之作,這首《蝶戀花·春景》可說是寫的清新又不失俏皮。“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一副美麗而生動的畫面,躍然紙上。“多情卻被無情惱”,看似寫情,實際上更是惋惜時光易逝,感慨自己宦海沉浮不得意。直到今天,我們依然在使用“天涯何處無芳草”以自慰自勉。

真性情的男人,往往都不止一面。蘇軾,雖然我們將其視為豪放派詞人代表人物。實際上,豪放詞人蘇軾,婉約的一面同樣令人著迷,不是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