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辉县市隶属于新乡市,地处豫晋交界,总面积2007平方公里,人口84万。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文化先进县和“中国绿色名县”。

一、历史沿革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西周共国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战国共邑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西汉共县

1、周为共伯国。战国为共邑,属魏。西汉置共县(治今辉县市区),属河内郡。晋属汲郡。东魏天平中属林虑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改共县为获嘉县。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唐朝共城县

2、隋开皇四年(584年)移获嘉县于今获嘉县;六年置共城县,治今市,属河内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于县置共州,四年(621年)废共州,县属卫州。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金朝河平县

3、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共城县为河平县。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名苏门县。贞祐三年(1215年)于苏门县置辉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苏门县。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辉州为辉县,属卫辉府。县因辉州为名。清因之。

4、1913年属豫北道,1914年属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平原省新乡专区,1952年属河南省新乡专区。1969年属新乡地区,1986年属新乡市。1988年撤销辉县设立辉县市,由新乡市代管。

二、地名来历

清道光《辉县志》:“因百泉威惠王祠有清辉殿,改苏门县为辉州。”

三、风景名胜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1、百泉湖。有“北国小西湖”之称,位于辉县西北2.5公里的苏门山下,始建于周朝,泉水清澈,有历代碑刻350余方,是河南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2、八里沟景区。AAAA景区。位于太行山南麓的深山区,是太行山水精粹所聚之地,兼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九寨、青城之幽,黄山、峨眉之秀,人称“太行之魂”。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3、关山地质公园。位于辉县市上八里境内,面积约34平方公里,是一座25亿年前山崩地裂形成的地质遗迹奇观。景区内分为花山、盘古河、百宝洞三大景区和峰景苑、石景苑、迷宫苑、石柱苑、桥洞苑十一个苑区组成。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4、回龙天界山。位于辉县上八里镇境内,有绝壁穿山公路、龙口瀑布、老爷顶等各类景点百余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5、白云寺。位于辉县市西35公里的白麓山下,始建于唐代,原名白茅寺,又称梦觉寺。寺内有单檐悬山大5间。其它中殿、山门、东西陪殿及出厦阁楼等50余间。寺后有元代石塔2座,雕刻精致,寺东有宋代五百罗汉碑,纪事翔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6、万仙山景区。位于辉县市西北55公里的太行山腹地。国家AAAA景区,境内有四大云梯、四大洞穴、四大仙潭、四大奇景,红岩绝壁大峡谷堪称国内一绝。这里峰奇岭峻,潭长漳深,洞奇林密,气候宜人,誉为“太行明珠”、“华夏奇观”。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7、秋沟景区。位于辉县市南寨镇境内,主要有红色娘子水库、五龙峡、五龙潭、南天一柱、小南湖、白龙洞、白龙潭、石缸岭、一线天、观景台、桃花湾等景点。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8、九莲山景区。因有九峰相连,酷似莲花而得名。AAAA级景区,主要景点有九莲潭、天壶瀑布、西莲寺、天孕潭、演水壁、群瀑沟、莲花洞、后静宫、炼石滩等。

河南省辉县市,古称共县、共城、河平,全国文化先进县

9、普救寺。位于河南辉县市西19公里处,今建有大雄宝殿,地藏菩萨殿、观间阁、念佛堂、藏经楼、居士楼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