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衛冕冠軍出局的上帝視角

世界盃|衛冕冠軍出局的上帝視角

2010年南非世界盃冠軍西班牙、2014年巴西世界盃冠軍德國都被踢出局,這就是世界盃。在昨天的比賽中,東道主攜手克羅地亞驚險過關,與法國、烏拉圭一道進軍八強。

本屆世界盃可謂冷門頻出,矢志重溫冠軍夢的西班牙在點球大戰不敵東道主俄羅斯。但這還不是最大的冷門,因為上屆世界盃上,西班牙就已顯頹勢,冷門之最當然屬於本屆最大的奪冠熱門——德國隊。但德國隊的表現不知道跌碎了多少人的眼鏡,堂堂衛冕冠軍,只打完了三場小組賽,就打道回府。沒錯,說的就是那支自2014年巴西世界盃奪冠,就開始頂著足壇新帝國頭銜的“德國戰車”。

01

“德國戰車”這四個字,原本是沒有引號的。

2014年的巴西戰場,德國隊穩健成熟,大氣磅礴,各個位置幾乎都在史上最強,他們高舉傳控大旗,配合行雲流水,最終擊敗阿根廷奪冠。其中,還創造了7-1大比分擊敗東道主巴西的驚世戰役,大有“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勁頭。

可今年,誰也不曾想到德國隊會以這樣的姿態離開俄羅斯。丟盔棄甲,灰頭土臉,0-1敗於墨西哥,2-1險勝瑞典,第三場,兩連敗的韓國隊居然打出了經典的以弱勝強戰役,2-0將半死的德國隊拉下馬。

石青看完了三場比賽,德國隊的失利原在情理之中,主控戰法凌亂無鋒,球員士氣懈怠消極,踢著老爺球,也難怪墨西哥、韓國旋風似的防反戰術依次奏效,一粒粒經典的快速防反讓中立球迷拍手叫絕。

不過,這支灰溜落逃的衛冕冠軍還不算孤獨,2002年的法國,2010年的意大利,2014年的西班牙,都是以衛冕之師悶死小組賽,而在開賽之前,他們一度都被稱為——帝國。

他們是足壇上的強隊覆滅案例。可縱觀哪個所謂的帝國,都跑不掉灰飛煙滅的結局,又焉只足壇。

02

世界盃|衛冕冠軍出局的上帝視角

德意志民族,史上一直在上演著崛起—制霸—覆滅—復甦的戲碼。1830s,德意志工業革命開始,生產力得到快速提升;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麥為首相,推行鐵備政策,實現統一;先後歷經丹麥戰爭、普奧戰爭、普法戰爭,在金戈鐵馬之上,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國;後來,志在稱霸的德意志帝國與奧匈帝國締結同盟條約,睥睨歐陸;一戰爆發後,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八月革命推翻帝國,魏瑪共和國誕生;1933年,野心勃勃的希特勒上臺,1934年,志在侵略與稱霸的德意志第三帝國誕生;波蘭戰爭、法西斯軸心國的締結、侵蘇戰爭,德意志攪拌下的歐洲一陣血雨腥風。

帝國盛期的德意志同樣威風八面,“閃電戰”戰力驚人,馬奇諾防線脆如紙糊,非洲戰場如入無人之境。希特勒大手一揮,英法聯軍立即上演敦刻爾克大潰逃。

但是,帝國再猖狂,覆滅終有時。好戰必亡,不得人心的德意志法西斯帝國終究還是敗亡於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的汪洋之中。恰巧的事,那艘“德國戰車”潰敗之始,也在俄羅斯這片寒冷的土地。

豈止德意志,史上沒有哪個強國長盛不衰,也沒有哪個盛世國祚永恆。在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樞紐地帶,先後就有古波斯帝國、古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崛起稱霸,但沒有哪個帝國不是轟然倒塌;回望華夏文明,秦漢唐元明清,這些封建帝國光耀亞太時,也是引起萬國來朝,忽必烈大帝甚至還將鐵騎踏至歐洲多瑙河流域,但青書一翻,多麼絢爛的史詩到今日也變成了滄海一粟。

帝國,從來都是對於巔峰的尊稱。而沒有後來的頹廢與衰敗,巔峰一詞就不會存在。換言之,帝國一成,風聲就起。

03

帝國的覆滅,源自功成後的傲慢與鬆懈。上一屆的足壇帝國西班牙,堅持“巴薩進攻+皇馬防守”,先後奪得2008年歐洲盃—2010年世界盃—2012年歐洲盃三屆大賽冠軍,肆意蹂虐列強,一時風頭無兩。但當核心老去,後繼無人,戰法也被摸透,終於在2014年的巴西戰場脆敗如山倒,到今日也沒緩過來。

傲慢一詞,在本屆世界盃上被德國隊演繹得淋漓盡致,嘲笑曾經的敗將,輕視小組的對手,出盡了風頭,卻又敗盡了人品。轟然出局,竟使人人叫好。

在創業初期,在危機時刻,倒是鮮會有人麻痺大意;卻是到了帝國真正搭建起來,原本以為靠慣性就能遂心如願的時候,麻煩來了,船翻了。

正應了一句古詩: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三國時漢昭烈帝劉備,在國力最為強盛時起兵伐吳,輕視東吳掛帥的年輕書生陸遜,結果被對方在彝陵以火攻擊敗,後來含恨託孤;晚晴王朝,忘記了建州女真創業之艱辛,在西方列強已然打上門口的時期,尚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之中;抗日戰爭中,日軍輕易打過盧溝橋,又仗著船堅炮利攻打淞滬,囂張妄言“三個月滅亡中國”,後來我們知道,他們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淖。

傲慢者,不自知。可在上帝的視角中,一切都在遵循著因果福報。你的帝國,經不起蠶食鯨吞,更經不起你的目空一切。

04

所以,當在帝國昌盛期、大業巔峰時,如果有人“冒天下之大不韙”,站出來針砭時弊,以壯士斷臂之氣魄推動改革,這才是真正的智者。比如清王朝的改革家雍正帝,比如宋神宗時推行變法的王安石,比如明朝中期的首輔張居正。

作為華夏民族建立的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帝國,明朝開疆拓土,中央集權,出現多次盛世中興,國祚延綿二百七十六年。但在帝國中期,張居正等明智臣工察覺帝國脈象不穩,貴族大地主兼併土地等問題已嚴重觸及了帝國根基。於是,張居正主持改革,用猛藥,去沉痾,“考成法”“一條鞭法”等政治、經濟手段頻出,結果狠狠打擊了利益集團,醫治了帝國病症,為大明王朝續了命。

可見所謂的帝國,無非就是一個團體的春風得意時。而做一個有頭腦的掌舵人,太重要了。一日看遍長安花,記得莫走太快,適當地慢下來,停下來。

世界盃|衛冕冠軍出局的上帝視角

05

足壇起筆,以小見大。道理雖簡,餘味悠長。

那麼回到足壇,球迷們不懂什麼帝國,只知道球隊有風格,有巔峰。比如堅持傳控打法席捲足壇的巴塞羅那“夢三”宇宙隊;比如1974年世界盃上,帶著鮮明阿賈克斯印記,打著“全攻全守”摧枯拉朽般足球的“無冕之王”荷蘭隊。但不可一世,也是曾經。每一支王者之師都有跌下神壇的一天,在波折起伏中,頹廢的王朝大廈也在進行著一次次的更新換代。

他們是球場上的表演家,但演繹的卻是人世間的不朽故事——

梓澤丘墟,盛筵難再。這樣的唏噓斷斷續續,從未停過,不管是在體壇、文壇、軍事、商業……

晾書石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歡迎關注【晾書石】,一家聚焦熱點時評、思想交流的分享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