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京津冀重汙染頻發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節轉化和區域傳輸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導 讀

2019年3月3日,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召開“兩會期間空氣質量研判分析會議”,並視頻連線“2+26”城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國家氣象中心、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及“2+26”城市的駐點人員參加會議。會議邀請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自發研究員對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過程進行分析解讀。

1

總 體 情 況

本次過程中,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的汙染程度總體為重度汙染,部分城市達嚴重汙染,首要汙染物為PM2.5。2月20–24日,區域總體達重度汙染;隨後受西北弱高壓影響,區域北部汙染有所緩解,區域南部汙染較重。2月28日起,區域南部偏東風較強同時伴隨降水,對汙染起到一定清除作用,而區域北部受弱偏南風作用下的區域傳輸影響,汙染較重。截至3月4日8時,區域內28個城市累計出現了126個重度汙染天,18個嚴重汙染天;PM2.5日均濃度峰值為460微克/立方米,出現在濮陽市(2月20日)。北京市出現了2個重度汙染天(3月2日和3日),PM2.5日均濃度峰值為184微克/立方米,出現在2日。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本次汙染過程期間“2+26”城市PM2.5日均汙染等級分佈

2

成 因 分 析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元宵節期間燃放煙花爆竹和節後大面積復工,汙染物排放顯著增加,疊加冬春交互季節不利的氣象條件,導致本次汙染過程在區域中南部形成。近期,受弱偏南風影響,攜帶高汙染物濃度的氣團由南向北傳輸,是本次汙染過程發展的關鍵因素

3月2日20時的後向軌跡圖顯示,北京和石家莊近地面和500米高空處的氣團均來自偏南方向。模式模擬結果也顯示,北京市在3月1日晚間至2日出現重度汙染期間,本地積累對PM2.5的貢獻約為40%,區域傳輸的貢獻約60%,汙染物沿西南和東南通道的傳輸作用最大,各貢獻約20%–30%。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3月2日20時北京(左)和石家莊(右)72小時後向軌跡(注:藍線為近地面,紅線為500米高空)

“2+26”城市中的各類汙染源對PM2.5的貢獻不盡相同,但本次重汙染過程中,太行山沿線典型城市PM2.5組分特徵大致相似,這也反映了區域傳輸的顯著影響。主要組分中,有機物佔20%–40%,硝酸根離子佔30%–40%、硫酸根離子佔10%–20%、銨根離子佔20%左右。二次無機組分佔比之和高於60%,說明氣態汙染物的二次轉化是推高PM2.5濃度導致汙染加劇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下一步的汙染防治工作中,應加強NOx、VOCs等多汙染物協同管控,並持續深化大氣汙染區域聯防聯控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北京、石家莊和安陽市本次汙染過程期間PM2.5組分佔比堆疊圖

3

汙 染 應 對

針對本次汙染過程,生態環境部已向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函,建議各地根據當地空氣質量預測預報情況,及時啟動、維持、調整相應級別重汙染天氣預警,提前採取減排措施,有效減輕重汙染天氣影響。截至3月3日,“2+26”城市中共有12個發佈紅色預警,啟動I級應急響應;16個發佈橙色預警,啟動II級應急響應。北京市於3月2日0時至3月4日24時啟動空氣重汙染橙色預警,並自3月3日0時起實施機動車限行措施。生態環境部也加大了對重點地區的監督幫扶力度,3月份大氣強化監督幫扶工作將在原有290個工作組的基礎上,增派100個工作組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預警發佈情況

4

預 測 預 報

根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會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省級監測中心的最新空氣質量預測預報,4–5日,區域大部持續受高壓後部控制,盛行偏南風,河北中南部將維持重至嚴重汙染水平。受影響的城市可能包括: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等,其中4日汙染程度最重。

6–7日,受冷空氣影響,擴散條件好轉,區域大部分地區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中度汙染。河南北部受上游傳輸影響可能出現重度汙染。

8–10日,擴散條件轉差,區域北部地區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中南部地區以中至重度汙染為主。

11–13日,受冷空氣影響,區域大部分地區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後期具體形勢有待跟蹤判斷。

北京市3月4日空氣質量以中至重度汙染為主,PM2.5濃度在145–165微克/立方米左右。3月5日起,受西北冷高壓影響,空氣質量有所改善,5日空氣質量以輕度汙染為主,6日空氣質量以優良為主。

專家簡介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往期精彩回顧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專家解讀:目前已基本弄清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的成因

我國東北地區遭遇重汙染,幕後推手竟是它!

摸成因、定方向、出方案,藍天保衛戰中,“作戰參謀”們如何運籌帷幄

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科技支撐協同推進工作會在北京召開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2019年第一次主任辦公會在京召開

近期京津冀重污染频发的三大原因:排放量增加、季节转化和区域传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