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董卓在歷史上算不得正面人物,但他卻是名副其實的大名鼎鼎,歷經兩千多年的歲月篩洗,至今依然婦孺皆知。

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董卓為今天甘肅岷縣人,在東漢時期,這裡屬於邊遠山區,蠻荒地帶。當初創下堂堂大漢朝的劉邦做夢也想不到,他一手創下的這個強大王朝,幾百年後會因為一個邊遠地區來的蠻人的進入而導致天下四分五裂,最終讓大漢王朝走向覆滅。

如果沒有宦官張讓等人和外戚大將軍何進的爭鬥,或許董卓這輩子都踏不進中原半步,更不能知道洛陽城是個什麼樣子。只能在岷縣當他的一個小富二代,整日尋歡作樂,默默老去,然後成為大山裡的一小堆毫不起眼的黃土。

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可是這人吶,生得好不如生得巧,董卓就出生得太巧,巧就巧在剛剛生在大將軍何進與宦官集團生死爭鬥的時期。這樣一來就註定董卓不可能成為默默無聞的山區黃土,即便後來他也沒得好死,但是卻死得轟轟烈烈,死得神州大地一片歡欣。

東漢後期,由於幾任皇帝都沒有多大的作為,這就導致了宦官與外戚輪番掌控朝政而皇帝成為傀儡的奇怪現象發生。東漢朝廷在這樣的怪現象下艱難的終於走到了漢少帝劉辯時代,少帝年幼,由生母何太后臨朝稱制,主少國疑,孤兒寡母當政的朝廷不被權臣欺凌那就屬於不正常了。

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在這樣特定的環境下,何太后的哥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與張讓為首的宦官集團為了爭奪朝廷的控制權,雙方劍拔弩張,勢同水火。

有明眼人勸何進快刀斬亂麻,主動出擊清除宦官,可是何進多次給何太后說這個想法,由於何太后被宦官們的花言巧語糊弄著,一直就反對何進向宦官們下手。就這樣,何進在殺與不殺之間搖擺不定。

何進的搖擺不定終於讓宦官們形成了氣候,最終何進接受了袁紹的一個餿主意——讓何進以大將軍的名義向外地軍閥發令,讓他們帶兵進京都洛陽誅殺宦官。就這樣,董卓有了進軍中原的機會,率領著他們的西涼軍三千人向洛陽進發了。

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董卓率軍剛到洛陽附近,就知道了大將軍何進被宦官誘殺後何進的勢力開始向宦官勢力反赴,在這兩股勢力的廝殺中,皇宮一片混亂,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這兩個孩子被一幫近臣抱上出逃皇宮的消息。

擁有超級敏銳政治嗅覺的董卓一聽大喜,他知道機會來了,於是命令軍隊朝著少帝的方向一路追去,就這樣,董卓挾持著少帝劉辯和陳留王劉協這兩個擁有正宗大漢基因的孩子大搖大擺地回到洛陽皇宮。

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自持救駕有功的董卓這下可不得了了,整日橫眉怒對朝野上下,不可一世。小皇帝一看邊塞地方來的這高大威猛的蠻子說話就渾身發抖,哪裡還有半點皇帝的威嚴。

但,董卓深深知道,他自己的人就只有三千西涼軍,雖都英勇善戰,但畢竟人數少得可憐,只要何進的部下反應過來,組織起來向他攻擊,自己只能被別人吃掉。董卓可不算一個正宗的武人,玩弄點把戲還是綽綽有餘的,於是董卓想到了一個權宜之計,這個計策如果待到事件真相大白後來看,就是一個兒戲。可是遊戲正在進行中之時,確實是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董卓命令他的人在深夜裡悄悄溜出城外,待到天明後這些人組隊大搖大擺的進城,沿途還故造聲勢,並讓這些士兵逢人便說我們是董將軍從西涼調來的隊伍,唯恐別人不知道他們是從西邊來的軍隊,這樣的把戲持續了一段時間,讓整個洛陽都感覺到董卓的大軍壓境的勢態。

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原何進的人本來有一些已經有了蠢蠢欲動的想法,一看董卓的大軍源源不斷地從西涼趕來,這人數也太多了,自己要是貿然行動,估計還沒開始就被吃掉了,所以都不敢輕舉妄動。

就在這個簡單得實在不能太簡單的兒戲之中,董卓暫時站穩了腳跟。緊接著董卓陸陸續續使用一些小伎倆或收買或威脅對何進舊部進行收編,原何進等人的舊部們一看,這老大已經死了,總得找一個可以混飯吃的地方吧,於是這些人在半推半就之中被收編了。

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再後來,董卓利用呂布的人性弱點,策反了呂布並讓呂布殺了之前的老闆丁原,於是丁原的人馬也被董卓收編。到這裡,洛陽城裡就是董卓一家獨大了,整個東漢朝廷除去名譽姓劉之外一切都姓董了!大到皇帝的廢立,小到百官的任免,一切都是董卓說了算。這樣他還是覺得不過癮,於是他直接廢掉了少帝劉辯,將寶座上的人換成了陳留王劉協。

至此,董卓時代正式步入歷史的舞臺。

董卓僅領三千人進洛陽,憑什麼能掌控東漢朝廷,說來你都難以置信

人吶,當機遇一旦寵幸了你,你擋都擋不住,想頹廢都難;如果時不與你,你再怎麼勵志奮力,目標總是離你那樣的遙遠,可望不可及!董卓就是在這樣的特定時期撿了這樣一個大餡餅,就這樣簡單,簡單到幾乎不能相信的地步!(文/納雍趙遠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