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10月31日

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EPNF企業攝影家自然基金2歲了!

也是一個喜悅的日子!

2017年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

獲獎作品公佈

“ 一整年、一活動、一初心 ”

用一個2017年的時間

做一場接下來每年都將要持續一年的活動

只為堅持發起影像公益的一顆初心

在一起、走出去、去更遠”

EPNF、中國綠髮會、IUCN攜手用影像的方式

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

帶領INPA、中國生態攝影師們走出國門

向世界宣告: “環境保護,中國生態攝影師在行動!”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聯合國環境署CMS CoP12大會展覽海報

“ 全球、四城、聯合國 ”

面向全球徵集自然攝影作品

深圳、上海、成都 、北京四城聯動影展、KOL分享會

INPA成為聯合國環境署CMS COP12首個邀請的攝影展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金獎獎盃和CMS CoP12

#用鏡頭拯救生命#

未來的日子

影像公益 · 初心不改

2017年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裁判工作已落下帷幕。本次大賽共收到來自全球9個國家和地區近千餘名攝影師的攝影作品,半決賽共選出其中的優秀者作品110幅,最後INPA TOP30幅決賽入圍作品受邀在聯合國環境署《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第十二次締約方大會 (CMS COP12) 會場上展覽,並角逐最後大獎。

由於原定計劃在CMS COP12期間在菲律賓馬尼拉國家會議中心頒獎,時間緊導致攝影師出行受限,現組委計劃將本屆年賽的頒獎儀式:於2017年11月下旬在貴州省黔東南EPNF自然保護區裡的擺德自然小學舉行。屆時,獲獎作者的獎盃、獎品和TOP 30入圍者在聯合國環境署CMS COP12的紀念獎將在頒獎儀式上隆重頒發,重量級頒獎嘉賓如:張梁、顧瑩等,黔東南州政府相關領導、媒體等到場參與,更是共同見證由EPNF發起修建的擺德自然小學,正式落成使用。歡迎各位入圍的生態攝影師們踴躍參加。

自然類金獎

自然類金獎作品:《北極熊的家園》

Polarbear at home

獲獎者:Roy Mangersnes(挪威)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Polarbear at home

“一隻北極熊站在日落時分挪威以北的北極冰面上,當我組織的一個野生動物攝影行程搭乘的船隻經過它身邊時,我從很高的角度看到這幅完美的畫面,它站在破碎的浮冰上,背後是日落的陽光。”--RM

評委點評:餘華

這是一張把風光和野生動物題材完美結合的照片,大片浮冰的前景,落日餘暉映射烏雲的遠景,畫龍點睛處是浮冰上的一隻尋找食物的北極熊。北極熊沒有冬眠的,而冰塊已經融化,說明冰溶期已經提前,應該和地球氣候變暖有關聯。從這張照片上反應了很多環境氣候等背景信息,攝影師用視覺衝擊極為強烈的對比畫面詮釋了環境風光和自然生態的絢爛美麗以及殘酷現實。

自然類銀獎

自然類銀獎作品:《鷺的圓舞曲》

獲獎者:高月明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鷺的圓舞曲

“深圳華僑城的天鵝湖,環境優美,氣候宜人,常年有白鷺在這裡生活。它們時而岸邊棲息,時而展翅飛舞,時而捕魚覓食,時而歡騰嬉鬧。當我向它們扔去一隻岸邊撿起的小魚,這些可愛的白鷺群起而爭之,四隻白鷺,扇動著翅膀,形成一道環,跳起一支鷺的圓舞曲。”--高月明

評委點評:楊惠光

作者觀察細緻,構圖大膽巧妙,而且抓拍能力強。畫面謀劃中,充分運用鷺“圓舞曲”線條,增添瞬間的美感和動感。反映作者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高超的拍攝技巧。

自然類銀獎作品:《兔猻》

Pallas's cat

獲獎者:Staffan Widstrand(瑞典)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Pallas‘s Cat

”於海拔青海海拔5000米的藏區,我們發現它的時候,它和它的兩個姐姐和哥哥一起。在那裡,它不是十分罕見,但是在一大片的空地上真的非常難找到。它假裝把我當成獵物向我走來,看我會不會逃跑,我知道這只是它虛張聲勢的伎倆,他只有家貓那麼大我當然不會怕它,站在原地,拍下了這個瞬間。”--SW

評委點評:耿棟

兔猻,作為貓科動物的非著名代表,這一次真的大大地出名了,這要感謝攝影師抓拍到貓科動物的經典動作——潛伏,這是貓科動物在獵捕獵物的過程中最需要耐心的一個過程,而兔猻的這個潛伏動作,還沒有被如此近距離捕捉到過,要知道兔猻的身體大小,差不多也就是肥碩橘貓的大小,要想拍攝如此的面部特寫,攝影師與它的距離不到10米的距離,攝影師一定花費了極大的耐心,忍受著中午的陽光暴曬才能等到這樣的好機會。畫面中兔猻的面部表情特別是直勾勾盯著獵物的眼神,兩隻前爪輕輕卻緊緊的貼在下巴頦,讓觀眾感覺到似乎它隨時都可以閃電般撲向獵物,我想兔猻眼中的獵物有可能是攝影師的那個巨大的深深的巨大眼睛——長焦鏡頭。

自然類銅獎

自然類銅獎作品:《偉大的母愛》

獲獎者:何鑫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偉大的母愛

“攝於2015年7月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跟蹤拍攝三個多月完成這一圖。金絲猴寶寶出生後不到一個月不幸死亡,但猴媽媽一直抱著自己的孩子長達三個月不放手,直到屍體已經風乾,從照片能看出猴媽媽對孩子的那份難捨之情,眼神透露出無奈而悲傷,可想,其實自然界的動物與我們人一樣重情!”--何鑫

評委點評:顧瑩

眼前這一母愛的行為,確實讓我們難以想象。一隻川金絲猴,對自己夭折的孩子不棄不離難以割捨的情景,不僅僅衝擊我們的視覺,無疑它更衝擊著我們的內心。應該說影像整體看,無論陽光還是綠葉環抱,都寓意屬於美好的境界,但內容的反差讓悲傷和震撼越加強烈。攝影這一平凡且偉大的媒介,記錄下自然界中平凡且偉大的母愛。

自然類銅獎作品:《鹿王爭霸》

獲獎者:孫華金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鹿王爭霸

“2012年7月25,江蘇大豐灘塗溼地,為爭奪母鹿的控制權,兩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野生麋鹿正在水中殊死搏鬥。”--孫華金

評委點評:王華

又是一年麋鹿爭王賽,萬年來不變的傳統儀式。

自然類銅獎作品:《綠瘦蛇》

獲獎者:溫仕良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綠瘦蛇

“筷子粗的綠瘦蛇幼體,綠瘦蛇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微毒蛇,主要以吃壁虎為生,作品用慢門拍攝!圖片攝於:2016年10月15日21點54分,廣東肇慶鼎湖山自然保護區。”--溫仕良

評委點評: 鄒謙

小型兩爬動物的拍攝有著與其他動物拍攝非常不同的地方,他們個體非常小行動敏捷,又常常出現在黑暗的地方,使得拍攝到一張好的作品非常不容易,這也是兩爬動物拍攝常常出現虐待動物擺拍的現象,這幅作品,作者在低照度的環境下,近乎完美的使用了後簾同步的慢門拍攝技術,非常好的表現了這條小蛇在黑暗中的運動軌跡,而蛇本社有非常的清晰,就像是蛇的背後披著一條長長的絲帶,非常漂亮。

自然類優秀獎

自然類優秀獎作品:《巡遊》 Cruise

獲獎者:王天虹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巡遊

“在科科斯群島,有種橙紅色的小魚常常會成群活動,如同赤色的風暴一樣。這一刻不速之客衝破了紅色的幕牆,華麗登場,我及時按下快門,捕捉到了這完美的瞬間。”--王天虹

自然類優秀獎作品:《雙鶴映夕陽》

獲獎者:魏東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雙鶴映夕陽

“2016年12月26日拍攝於南昌五星墾殖場,為了得到一張自己心目中的夕陽白鶴圖,就是想要一張夕陽時間正好,大小正好,鳥大小也正好,最關鍵的是夕陽和鳥構圖位置要合適最好,這是非常難的,有夕陽沒鳥,有鳥沒夕陽,有鳥有夕陽,位置比例不合適,也不是好作品。為了保證夕陽和鳥足夠大,使用定焦856拍攝,這也必須抓住一縱即逝機會按快門,反覆下午來五星墾殖場6次,終於在26日下午得到了,高興極了的反應是:馬上收腳架,回家!”--魏東

自然類優秀獎作品:《皇冠巨巖》

The Crown

獲獎者:Makenzie Kirsi Elisabet(冰島)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The Crown

“沐浴在陽光下的雄偉群山,綿延不絕。天空和陸地上的線條和形狀似乎一起移動到一個遙遠的焦點。沙丘迎風的景觀似乎想跟著後退的暮光向新的一天。它是黑沙灘和崎嶇的山脈,在冰島東南部地區的海灘附近。”--MKE

航拍類金獎(空缺)

航拍類銀獎(空缺)

航拍類銅獎

航拍類銅獎作品:《火烈鳥組地圖》

獲獎者:陳國平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火烈鳥組地圖

“2016年5月拍攝於坦桑尼亞納特龍湖上空。夕陽之下,百萬只火烈鳥組成一幅近似的中國地圖,壯觀的場面令人歎為觀止。”--陳國平

評委點評:貝藍品

這幅作品航拍於坦桑尼亞的東非大裂谷,夕陽下納特龍湖畔的土地呈現出金碧輝煌的光影和色彩,湖邊數以萬計的火烈鳥群聚成一幅地圖,彷彿是天際的音符演奏著大自然的絕妙樂章。畫面飽滿又簡潔有力,細節豐富耐人尋味(右上角湖畔金色灘塗的高光部分稍微有些搶眼)。作品呈現出的東非大地充滿生機,場景蔚為壯觀。

自然攝影,可以貼近去微觀各種生態,也可以拉開與自然的距離,以宏觀的視角俯瞰,將大自然的具像演變成點、線、面構成的藝術抽象,用光影去表現自然之美,記錄生命之美。

圖片故事類金獎(空缺)

圖片故事類銀獎(空缺)

圖片故事類銅獎

圖片故事類銅獎作品:《鯊語者》

獲獎者:平凡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鯊語者

“鯊⻥⾏為學家Cristina Zenato⼥⼠在巴哈⻢研究加勒⽐礁鯊已經有⼆⼗多年,⽇復⼀⽇的親密接觸使得她和當地的⼀些鯊⻥建⽴了⼀種特殊的關係——它們會主動親近她,並且在她的撫摸下會表現出平靜⽽溫順的⼀⾯,所以可以不⽤通過讓鯊⻥進⼊強直靜⽌(Tonic Immobility)⽽近距離觀察到鯊⻥的⾏為。Cristina多年的知識和經驗已經幫助了很多潛⽔員,電影製作者和環保主義者來了解和保護這些美麗的動物。”--平凡

評委點評: 鄒謙

鯊魚,海洋中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動物,兇狠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敏感的心,雖然各地偶有鯊魚襲擊事件,但是比起人類對鯊魚的屠殺簡直是九牛一毛,鯊⻥⾏為學家Cristina Zenato⼥⼠所做的研究能夠讓人們更加充分和正確的認識這個古老的殺手,為人類研究鯊魚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作品拍攝非常精美,但是作為圖片故事類作品,則稍顯照片與故事的連接性不強,故事性也因此稍弱,如果有更強的故事性,那麼相信還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圖片故事類優秀獎

圖片故事類優秀獎作品:《跋涉在途中》

獲獎者:趙新錄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跋涉在巡護途中

“2009年8月攝於可可西里卓乃湖畔,在這裡我們不怕累,不怕苦,勇於在無人區爬冰臥雪,餐風飲露在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環境中堅守。”--趙新錄

最佳人氣獎

最佳人氣獎作品:《齊步走》 1768票

獲獎者:趙麗娟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翹鼻麻鴨媽媽帶著小鴨一家,昂首闊步地行走在草叢中,小鴨子們在學習鴨媽媽的步態,整齊的腳步,悠然的步態,讓我們感受到了今天人類對環境保護的結果,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自然 的和諧和情趣。2013年拍攝於呼倫貝爾草原 。”--趙麗娟

組委會特別大獎(空缺)

獲獎作品結果公佈

攝影大賽專家評審團大揭秘!

10.31正式公佈獲獎結果,攝影大賽專家評審團大揭秘,本屆賽事成績由專家評審團決議和線上投票組成,11位權威專家評審各自從不同專業的視角審視作品、指導藝術。

餘華

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終身簽約攝影師。悉尼、雅典兩屆奧運會官方特約攝影師,迪士尼紀錄片電影《非洲大貓》航拍攝影師,BBC紀錄片《美麗中國》野生動物攝影師,大疆航拍全球專家團成員,職業旅行家,足跡遍佈全球五大洲76個國家和地區 青藏高原旅行專家,1993年起先後數十次駕車進藏拍攝。

顧瑩

野生動物攝影師,EPNF首席野生動物攝影師,青海可可西里申遺特邀攝影師。前中國滑翔傘國家隊隊員,四次獲得全國滑翔傘女子冠軍,第一位創造中國女子滑翔傘點對點直線越野百公里紀錄者。2011年開始拍攝以鳥類為主的野生動物,足跡踏遍全球七大洲。獲得2016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優秀攝影師評審委員會大獎,2016中國藝術攝影學會金路獎,2016中華文化人物。

林青

製片人、攝影師。1985年開始攝影。2002年開始潛水,2006年開始水下攝影。2008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中國參賽影片“Dream Wavers”製片人。國際奧委會2008年北京奧運會官方電影攝影師,2008年北京奧運會官方攝影記者。國內獲得國際頂級水下攝影比賽獎項最多的攝影師。自2013年,其作品連續每年均獲得“Our World Underwater”等多個著名頂級國際水下攝影比賽的獎項。

劉偉民(貝藍品)

佳能(中國)攝影大篷車名師講堂講師、中國攝影網論壇總版主、太平洋攝影部落人像版版主、布蘭卡攝影網人像版版主,廣東省公安攝影家協會理事。一直以來對參加各種協會、攝影比賽、雜誌投稿、商業拍攝等不感興趣,更在乎攝影帶來的簡單快樂和自由自在。十多來年專注於環境人像和旅遊攝影,喜歡把作品放在互聯網上與眾分享,使用的網名“貝藍品”享有極高的網絡知名度。個人擁有國內點擊訪問量最高的攝影博客“貝藍品&視野”,點擊訪問量超過8000萬,受邀先後在廣東、廣西、山東、湖北、四川、浙江、重慶、內蒙、陝西、新疆、江蘇、上海、安徽、湖南、山西、雲南、河南、福建、甘肅等省市舉辦過近100場人像攝影藝術創作的講座。

耿棟

自然紀錄片導演、自然攝影師、自然地理撰稿人;自2002年起拍攝中國野生動物,2004年重點關注中國西南山地的生物多樣性,參與四川多個自然保護區晉升國家級本底資源野外調查,負責拍攝宣傳圖片和視頻;在《中國國家地理》、《華夏地理》、《文明》、《中國科學探險》等雜誌發表自然地理類探索類文章和圖片,圖文作品《觀鳥喇嘛》獲得2011年最佳環境報道獎,影視作品有:短片《叢林之眼》導演該片入圍廣州短片節最佳短紀錄片獎、電視紀錄片《熊貓列傳》10集總策劃,《熊貓蜂蜜》製片人、攝影師央視播出高清紀錄片《雪豹》,擔任製片人和野生動物動物導演、攝影師,該片獲得嘉峪關國際電影節金獎、廣州紀錄片節最受觀眾喜愛獎等獎項;香港衛視紀錄片《鄉村之眼》製片人、攝影師;高清自然紀錄片《王朗森林紀事》製片人、導演、攝影師;微紀錄片《轉山》導演、攝影師,該片入圍班夫電影節影像扶持計劃;香港衛視紀錄片《象之家園》亞洲象攝影師;

汪了一

音樂家庭出身,大學畢業後轉攻攝影,於舊金山藝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後旅居紐約從事自由攝影工作。他的作品擅長將故事性的敘事風格融入作品,無論人像、產品還是旅行記錄,始終堅持創造富有感情的影像作品。是很多知名藝人如李宇春、張靜初、王珞丹、劉濤、張雨綺、劉雯、楊子姍、文詠珊、陳薩等的御用攝影師,同時也是騰訊時尚、快門雜誌等時尚雜誌的約稿人。是繼時尚攝影師陳曼之後的一顆新星。

楊惠光

國家攝影專業一級/高級技師、中國優秀攝影家、《世界名人錄》入編世界名人、《中國國家地理》特約記者、中國西泠印社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世界華人攝影學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理事、廣東省青年攝影家協會資深副主席、深圳企業家攝影協會藝術顧問、深圳市青年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雅昌簽約的中國攝影名家,中國攝影報專家大講堂成員,2014獲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最高獎項~金路獎,其攝影經歷被入編《中國攝影家名家大典》等辭典。

胡國慶

Getty Images(蓋帝影像)及歐美多家廣告公司簽約攝影師。曾獲得第23屆、24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商業類金質、銀質、銅質收藏作品;第11屆、12屆上海國際攝影展商業類金獎;2014年,獲得第十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獲評2014“伯奇盃” 中國創意攝影展“十佳創意攝影師”,全球華人攝影年度商業攝影師。 作品雪中信徒曾被國務院官方網站和中國日報網收錄。

吳健梅

植物學家,自然教育家,從事生態攝影10年,主攻植物攝影,至今為止已經拍攝4000多種植物,出版了五本有關植物的科普書籍,並創建了桐雅種子館,是一位用生命熱愛植物的生態攝影師。

王華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秘書長,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公益倡導“筷走筷走”的首創發起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世界保護地委員會”(WCPA)、“教育與宣導委員會”(CEC)委員,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環境宣傳教育。

候博

現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中國代表處官員,負責IUCN在華的宣傳與會員事務。

2018年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

全球徵稿 即將啟動···

INPA國際自然攝影公益年賽(金江豚杯)獲獎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