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哇!你的心怎麼象椰子一樣?”

這是電影《大話西遊》裡,紫霞鑽進至尊寶的肚子裡時說的一句話。

心像椰子一樣,這是一種象徵式的隱喻,指的是至尊寶將自己封閉起來,椰子一般堅硬的外殼可以保護自己的內心不受傷害

在我們的成長經歷中,不可避免會面對和承受各種壓力和痛苦,為了應對這些不好的感受,我們的心理會逐漸形成一些自我保護的策略。

這些應對策略,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防禦機制

02

人的心理防禦機制非常複雜,而且是無意識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那些無法接受的想法排除在意識之外,讓自己感受不到本應該體驗到的痛苦。

用英國心理分析學家唐納德·梅爾澤的話說:

一切防禦機制,都是我們為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謊。”

那麼,人有多少種心理防禦機制呢?

從目前的研究來看,被明確定義出來的已經有100多種。

美國的精神分析師、心理學家約瑟夫·布爾戈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他在《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這本書中,詳細描述和分析了10種最常見的防禦機制。

限於篇幅,這裡我們簡單地分享3種。

03

1. 壓抑

壓抑是各種防禦機制中最基本的方法。

要理解它,先來看一個例子。

有一位來訪者曾對我說過這樣的情況:

她發現自己的記憶力有些問題,當有一些不好的事情發生時,第二天她就有可能忘掉,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

有一次,她發現一位關係很好的閨蜜好幾天沒有聯繫自己了,感到很奇怪,就打電話問對方為什麼不找自己玩。結果閨蜜氣呼呼地說,我們前幾天剛大吵了一架,難道你這麼快就忘記了?

她說,自己竟然完全記不得吵架的那段記憶。

這位來訪者所用的防禦方式就是壓抑。

壓抑就是把意識中難以接受的衝動、慾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經歷“壓到”潛意識中去,使得自己對壓抑的內容不能察覺或回憶,以避免感受到痛苦和不愉快的一種防禦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內容並未消失,它們會一直存在,並通過無意識的途徑影響著我們的行為。

比如有的人平時脾氣很好,對身邊的人總是很包容,但有時候他們卻會在一件很小的事情上發很大的脾氣,讓周圍的人大吃一驚。

這種情緒上的突然爆發,就是平時負面情緒被過度壓抑之後,最後像火山一樣難以控制地噴湧而出的結果。

04

2. 投射

當我們心情不好,或者比較疲憊的時候,有時候會對身邊的家人不耐煩,甚至是發脾氣,抓住對方言行中的一些小瑕疵說事。

這樣做的真正原因是:

我內心不痛快,但自己又無法獨自承受,於是就把這種情緒投射到別人的身上,認為是別人讓自己不高興。

投射就是將自己具有的一些特質,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去,認為是別人而不是自己具有這種特質。

投射的一種極端情況是鍾情妄想,有鍾情妄想的男人,會因為路過女孩看了自己一眼,就認定對方愛上了自己。

真實的情況是他自己很自戀,覺得自己很受歡迎,於是就把這種念頭投射到別人身上,認為是女孩瘋狂地愛上了自己。

投射是引起人際關係中誤解和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當我們認為別人如何不友好地看待自己時,覺察一下這是真實的情況還只是自己的一種投射?

這樣的一種覺察,可以幫助我們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05

3. 分裂

相對於其它防禦機制,分裂是最難自我覺察的一個。

你越愛一個人,就越可能瘋掉。你愛一個人越深,就越希望他死掉。

這是百老匯音樂劇《Q大道》的兩句歌詞,表達的是人們在愛情中的矛盾感受:

在深深的愛之後,往往也包裹著濃濃的恨。

當人處在矛盾之中時,會感覺自己被不同方向的慾望拉扯著,相當的煎熬和痛苦。

為了從這種痛苦中逃離,人們會傾向於選擇進入到一種純粹的感受裡,要麼是純粹的好,要麼是純粹的壞。換句話說,就是用一種非黑即白的看待問題的方式,讓我們遠離那種不確定感。

比如在一些老影視劇中,角色的分工非常純粹,主角就是純粹的好人,與主角相對的就是純粹的壞人。看這些影視劇的時候,你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爽的感覺。因為在那個世界裡,一切都是確定的,好人就是好人,完美無缺,壞人就是壞人,十惡不赦。

最後好人戰勝壞人,我們的情緒也得到宣洩。

這種非黑即白的思維用的就是分裂這種心理防禦機制。

當我們忍受不了由複雜性帶來的矛盾和困惑時,就會分解和簡化複雜,通過分裂將其分為簡單又對立的兩部分,認同一邊,排斥另一邊。

於是,我們就會感受到一種舒爽,認為自己絕對看的明白。

實際上,這不過是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的結果,後果是讓人變得充滿了偏見、甚至是偏激。

分裂是值得警惕的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因為它雖然讓人可以一時獲得滿足的感受,但長期沉浸其中會阻礙自身的發展和成長。

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傑拉德曾說過:

一流的才智是看頭腦中能否同時容納兩種相反的思想,而無礙於其處事行事。

也就是說,當你能夠看見並接納人和事本身的複雜性,才有可能成為一個心智成熟的人。

06

心理防禦機制是人類心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它就像坦克外面堅硬的盔甲一樣,能保護我們的內心免受一些傷害。

但同時,如果一味地躲在堡壘直面,你就無法去探索和了解外面的世界,變得固步自封。

因此,瞭解自身常用的心理防禦機制,覺察和反思它帶給自己的好處和副作用,才有可能破除它們對自己的束縛,從而獲得內心的成長。

生活中

你常用的心理防禦機制是什麼?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福利來啦!

為什麼我們總是在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