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本週一,波羅的海沿岸的國家立陶宛,強烈指責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部署具有核能力的彈道導彈,嚴重危害地區的安全形勢。此前,俄羅斯曾派遣這種“伊斯坎德爾”導彈前往加里寧格勒參加演習,但立陶宛總統達利婭·格里包斯凱特表示,俄羅斯的這次部署為“永久存在。”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加里寧格勒地區

伊斯坎德爾 (俄羅斯代號:9K720,北約代號:SS-X-26 岩石)是前蘇聯/俄羅斯的第三代短程戰術彈道導彈(大名鼎鼎的飛毛腿是第一代),設計工作開始於1988年,受蘇聯解體影響,該導彈1996年完成第一次試射,到2006年正式投入生產,改型導彈具有突防能力極強,無法攔截的特點。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9K720 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導彈

美國東歐反導系統

要想全面瞭解這輪俄美間這場博弈,起因是美國在東歐部署反導系統,所以我們首先要了解美國在東歐的反導系統。美國的反導系統,並非特指一兩款導彈,而是由一系列導彈系統構成的,多層次反導攔截網絡,涵蓋導彈的上升段、中段和末段。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美國導彈防禦體系示意圖

在上面這張示意圖中其中藏青色的PAC-3就是愛國者3;綠色的THAAD就是一直高熱度和關注度的薩德反導系統;藍色的Aegis BMD是宙斯盾系統,主力就是標準-3;藍色的GMD是美國在研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褚紅色的ABL KE Boost是機載激光反導系統。而美國在東歐部署的反導系統,實際上就是陸上宙斯盾,即海上宙斯盾的陸基版本,配標準-3反導導彈,也就是上圖中的藍色Aegis BMD負責區域。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標準-3系列攔截導彈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宙斯盾系統的陸地版本,陸上宙斯盾

2016年開始,美國以伊朗導彈問題為理由,開始在東歐前華約國家內部署陸上宙斯盾系統為核心的東歐反導系統,2016年5月12日,羅馬尼亞南部德韋塞盧空軍基地的第一處反導系統正式啟動,而在波蘭北部倫濟科沃市的第二套反導系統將在2018年投入使用,2017年7月,美國與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接觸,商談部署第三處反導系統的可能性。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真實目的是對俄羅斯的彈道導彈進行上升段攔截,構成其反導系統的第一道攔截網。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俄羅斯周邊的網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俄羅斯的應對措施

面對現實,俄羅斯的應對措施之一就是,升級自身戰略導彈系統,其即將服役的RS-28 薩爾馬特(北約代號:SS-X-30 撒旦2)全彈重量超過100噸,彈頭重量10噸,但是射程壓縮到10000公里之內,但是上升段速度提高了30%,末端最大速度超過20倍音速。並可以攜帶大量的假目標,目的就是以速度撕破美國的反導體系,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俄羅斯官方披露的RS-28洲際彈道導彈

其二就是在其東歐飛地,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導彈,對美國的東歐反導基地進行先期定點清除。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發射中的伊斯坎德爾

無法攔截的伊斯坎德爾導彈

伊斯坎德爾,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的阿拉伯語稱呼,俄羅斯之所以用這個稱號來命名最初有爭取國際軍售的目的。改型之所敢稱無法攔截,最主要原因是其並非傳統意義的彈道導彈,其飛行彈道也並非傳統的拋物線彈道,而是全程在大氣層內飛行的一種扁平狀彈道,其整個飛行路線都可以進行獨立編輯和修正,並且導彈可以在飛行期間進行重新定位,用以打擊移動目標。其不僅可以使用空氣舵來控制飛行方向,還配備石墨烯製造的燃氣舵,可以進行最大20-30G的機動變軌能力,不僅可以有效避開導彈攔截,還可以實現多種非常規的飛行剖面,例如其中一種軌道模式下,可以實現以90度垂直攻擊地下目標。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伊斯坎德爾導彈尾部控制面特寫

同時導彈配備光學景象識別制導系統,可以通過衛星和飛機,甚至前線的炮兵觀察員獲取目標圖像,通過計算機掃描加載到導彈上,導彈末端可通過光學設備辨識目標並鎖定攻擊,並且可以在導彈飛行中可以重新獲取目標圖像進行修正。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伊斯坎德爾的光學導引頭

全套伊斯坎德爾系統採用全輪式車輛機動,全系統可以在3分鐘內完成發射所需的全部準備工作,發射車輛可以在10秒鐘之內完成起豎發射,而且允許該導彈進行發射後再傳輸任務目標數據,反應速度快。

伊斯坎德爾vs陸上宙斯盾,俄美間新一輪矛與盾的博弈

吊裝過程中的伊斯坎德爾

結尾

相比較於薩德,陸上宙斯盾系統部署較為固定,因而實戰中被先期摧毀的概率較大。而對於東歐國家來說,其行為性質實際上跟韓國部署薩德類似,屬於強行介入大國博弈為自身撈取政治利益,俄羅斯在加里寧格勒部署伊斯坎德爾導彈,既可以說是軍事對抗需要,也是種政治恫嚇,讓這些國家認識到這種行為也是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