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富爸爸 窮爸爸》讀後感

《富爸爸 窮爸爸》這本書之前有讀過,也聽別人解讀過這本書,一直記憶深刻,而一本書在不同的時間段讀意義不一樣,一本經典之作每讀一遍,跟上一次讀肯定是不一樣的,領悟也更深。該書目前只讀了開頭。

打卡《富爸爸 窮爸爸》讀後感

開頭幾十頁中便有一句經典的話打動我:人們的生活永遠被這兩種感覺所控制:恐懼和貪婪。富爸爸給這句話解釋說:“大多數人都希望有一份工資收入,因為他們都有恐懼和貪婪之心。一開始,沒錢的恐懼會促使他們努力工作,得到報酬後,貪婪或慾望又讓他們想擁有所有用錢能買到的好東西。於是就形成一種模式。起床,上班,付賬,再起床,再上班,再付賬。”

打卡《富爸爸 窮爸爸》讀後感

確實是這樣,物慾橫流的社會讓有些人被打磨的忘記初心,忘記來時的路。很多職場人士,包括即使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碩士、博士工作以後都是如此,以前的人們擁有一輛自行車就很滿足,後來擁有自行車不行,要擁有一輛摩托車,再後來,擁有一輛摩托車不行,應該是要一輛小汽車的。再後來擁有一輛小汽車不是最終目的,而是要好車,豪車。所以很多人說“即使拿三萬塊錢一個月依然撐不起一個家”雖然有點誇張,但是那是因為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人對沒有錢的恐懼也是無止境的,在越高消費水平的人,要的東西越多,對錢的不安全感也越深。富爸爸提出:不要為了錢而工作,要錢為我工作。但是當目前為止,如果有的人還找不到一個方法“讓錢為我工作”的時候,可以找到工作對自己的樂趣和意義。當工作變成一種樂趣時候,做自己喜歡的事,工作也就不是工作了,而是成就你自己。

打卡《富爸爸 窮爸爸》讀後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