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這次的內容是大家喜聞樂見的棚拍人像。棚拍主要還是要熟悉燈的用法。有了燈,你就可以控制光線,讓光為你服務。不要把玩燈想得那麼複雜困難,把一個燈用好了,也能拍出很多效果。今天我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只用一個燈,利用不同光位來拍出風格迥異的照片,包括順光、順側光、側光、逆側光、逆光和頂光。

一、順光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4.0 快門1/200s ISO200焦距130mm

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布光圖

順光是最特殊的光位,也是我最喜歡的光位。尤其是在使用聚光投影筒拍攝人像時,我時常會把投影筒貼著鏡頭放。如上圖的黑白分割,是直接利用布光拍出來的。順光的位置,能夠讓光線的形狀儘可能不變形,不會在出現其他光位時,因為距離與衰減而造成光線照到主體不均勻的情況。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5.6 快門1/200s ISO100焦距130mm

鏡頭: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布光圖

但我發覺除了上面提及的特殊用法外,在平時的拍攝中,仍舊很多人對於順光都存在著一些誤解。其實包括我以前也是一樣,總覺得順光出來的效果會很平,這個觀念本身倒沒有錯。相比於其他光位,順光的確不是最能展現立體感的光線。

但也正是如此,配合柔和的光源,能夠最大化地修飾皮膚瑕疵。它對器材和技術的要求相對也比較低,可以說是最易入門和掌握的光線。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1.2 快門1/640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布光圖

甚至不需要閃光燈,利用自然光也完全沒問題。在這張圖中,我利用了陽臺的落地窗作為一個巨大的光源。讓攀攀站在陰影邊緣,而背景放得稍微遠一點。

這樣做的好處是,既可以獲得柔和的光線,人物和背景的光比也可以拉開,使得攀攀在畫面中更為凸顯。而且順光也能將物品的色彩很好的表現出來。但如果僅僅如此,那麼順光的確會很普通。但我之所以說很多人對順光有誤解,是因為隨著附件與角度的變化,順光也照樣能展現出立體感來。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5.6 快門1/200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蚌殼光布光圖

同樣是順光,但這張圖我用了一個雷達罩。關於雷達罩的特殊性,這裡不多作展開,否則又是兩篇文章的深度了。可以看到,在沒有特地使用加深、減淡來凸顯臉部輪廓的前提下,這張圖攀攀的顴骨、臉頰的部位的陰影比之前要明顯。五官的立體感也比開頭的第一張圖要強。

可以說順光是易於入門,難於精通。因為它有著太多的變化,包括在高度、角度進行一定變化後,又會轉化為頂光。這在文章的後面會具體提及。

二、順側光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1.2 快門1/200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順側光是我以前最愛用的光線。它在順光的基礎上,加入了一些陰影。所以它和順光一樣,非常適合用來做主光,又會比單純的順光更有立體感和層次。順側光同樣是一個非常容易入門又比順光更討巧的光線,但變化效果不如順光多樣。這決定了它的下限幾乎是所謂光位中最高的,但上限無法超越順光。不過當我需要模擬自然光的時候,順側光仍舊是我最愛的光位。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1.2 快門1/25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布光圖

這些圖是我和攀攀在旅行時拍的。看似只是運氣好,抓到了最好的光線。其實當時已經是晚上7:30了,加之正值雨季,天空淅淅瀝瀝地下著小雨。不要說夕陽了,因為海邊的關係,沒有任何光線,連對焦都十分困難。但只要將閃光燈放到一個遠一點的位置,通常在5米左右,再加上一片濾色片就可以輕鬆得到一個人造、穩定的『夕陽』了,即使是在陰雨天。

三、側光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4.0 快門1/125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光線與鏡頭的夾角越大,人物的陰影就會越重,隨之而來的便是極具戲劇性的效果。側光與順側光都是比較適合用來拍攝油畫風格的光線。因為幾百年前,那些肖像畫家們也是使用這個光線來進行創作的。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4.0 快門1/25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布光圖

而這兩者的區別在於,順側光不需要人物特地去迎合光線,但側光就需要。否則,很容易拍出陰陽臉。如果拍男性,這樣其實也能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但是在拍攝女性時,大部分姑娘還是希望自己的照片能夠看起來更漂亮一點。所以這時候的擺姿、人物朝向就需要額外注意。

四、逆側光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3.5 快門1/200s ISO4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布光圖

側逆光多用於輪廓光或人體攝影中的主光,而不太適用作常規題材時的主光。這張照片是我僅有的幾張,只用側逆光來拍的。不過即使如此,這個光位也有一個小套路,就是讓模特側對著鏡頭,然後找一個深色背景來襯,最後按照亮部來測光。這樣能拍出一個很漂亮的五官線條,但拍得多了很容易乏味。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1.2 快門1/60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不過側逆光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在於——它能夠拍出空氣中的顆粒。無論是煙霧還是水滴,都能清晰地照亮。

五、逆光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5.6 快門1/200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出於演示目的,我只用了一個背景燈來做主光進行拍攝。背景C是我DIY的1.2*2.4m柔光屏。如果需要更大,也可以淘寶上買一塊便宜的柔光布或者沒用的大床單。不過在色溫上會偏得比較多。然後把閃光燈A放在背景後面,對著由兩塊1*2m 泡沫板組合而成的巨大反光板,也可以用白牆代替。

在模特身前也放上兩塊白色泡沫板來給正面補光。所以整個光線是非常柔和的。不過因為只用了一個燈,人物不能離開背景太遠,不然正面的光線就太少了。離得近,邊緣輪廓又容易過曝,是需要仔細調整的地方。通常我會讓正面稍微暗一點,來確保輪廓的曝光,然後後期再提亮一點。

六、頂光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EOS 5D Mark IV 光圈F5.6 快門1/160s ISO100焦距50mm

鏡頭:EF 50mm f/1.2L USM

利用單燈玩轉6個常用光位?


布光圖

在開篇我講到了順光的特殊性,很多時候順光和頂光並沒有那麼涇渭分明。可能燈光稍微過去一點點就是頂光了,稍微回來一點點又是順光。而頂光有時候也被稱為『舞臺光』。有過類似拍攝經驗的同學一定還記得,如果不去作特意調整,這個光線拍出的效果通常都很差。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即是,眼窩、眼袋區域陰影過於濃重。額頭上的痘痘暴露無遺。但如果讓模特去迎合光線,效果便又完全不同了。首先是上述的問題,通過朝向進行了彌補而不再存在。其次因為距離、衰減、照射範圍的關係,可以獲得和其他光線完全不同的效果。不過總體來說與側逆光一樣,因為侷限比較多並不適宜長期作為主光來拍,拍多了也容易乏味。

對於正在學習光線的同學們來說,我會建議大家先從順側光著手。因為不論是棚拍還是外景,是用閃光燈還是自然光,是否有助理給你打反光板,相機、鏡頭是否高級,這個光位能很輕鬆地拍出不錯的照片。在掌握了一定經驗後,再轉向順光。而對於其他光位,在瞭解了基本形態與效果後,應該先避免使其成為主光。以上,便是常見光位的基本原理及其拍攝套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