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最大規模藥物性肝損傷調查結果發佈!專家迴應五大疑問

近日,一篇發表在消化疾病領域頂級期刊《胃腸病學》上的研究論文引發熱議。

国内最大规模药物性肝损伤调查结果发布!专家回应五大疑问

對此,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副主任委員、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肝病科主任高月求提出疑問:當前藥物肝損傷的診斷沒有“金標準”,主要用排除法診斷,誤診率較高,而中藥肝損傷誤診率更高。

對上述觀點,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之一茅益民表示肯定,“從26.81%這一數據中,也可以看出,在中國,剩下的70%以上的原因是由各類西藥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其希望媒體和公眾不要片面解讀,這項研究並不是要去質疑中藥。

高月求則表示,一再強調中藥安全無毒是片面的,過分誇大也是不合適的。有的中藥本身含有有毒物質,可導致肝損傷。

為何研究將中草藥和保健品歸為一類?

“將中藥與膳食補充劑和保健品等同一類,缺乏對中藥是治病藥物屬性的基本理解。”高月求說,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防病治病的動植物,是先人在相當長時期防病治病實踐的經驗結晶。雖然部分中藥是藥食同源,但與食物和保健品不能等同。

對此,該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之一、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茅益民稱,由於這一論文發表在國際雜誌上,需要結合國際慣例,而國際上通常將草藥與膳食補充劑(Herbal and Dietary Supplement,簡稱為HDS)歸為一大類。

保健品和中藥是藥物肝損傷的最大原因?

研究結果顯示,在中國大陸引起肝損傷的最主要藥物為各類膳食補充劑(保健品)和傳統中藥(佔26.81%),是不是意味著這一大類是導致藥物肝損傷的最大原因?

茅益民對此表示:“從26.81%這一數據中,也可以看出,在中國,剩下的70%以上的原因是由各類西藥導致的藥物性肝損傷。社會大眾應對傳統中醫藥保持理性態度,不要片面去解讀。

茅益民進一步解釋稱,對於70%以上的藥物性肝損傷是由各類西藥造成的,媒體和網絡上很少有爭議,也很少看到有人去“黑”西藥,這說明公眾對西藥引起肝損傷的認知度相對較高,很多人都知道西藥會有不良反應,而且說明書上也都標識清楚,以提醒用藥者需注意、需定期監測相關的不良反應。

而中藥之所以引起爭議,他認為,這恰恰說明公眾對其造成的不良反應認知度較低,“因為多數人認為它是天然無毒的,但這是認識上的誤區。”

“按照該文流行病學調查,中藥和膳食補充劑包括保健品導致肝損傷的比例為26.81%,但其中中藥所佔比例缺乏統計數據。”高月求進一步表示。

哪些保健品會導致肝損傷?

茅益民稱,在中國,中藥和保健品必須區別對待,中藥和西藥一樣,是有臨床治療價值的,而保健品的功效究竟如何是缺乏證據的。

茅益民強調,保健品濫服的危害需要得到社會關注,“美國的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十年,美國膳食補充劑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大幅增加,一些號稱能減肥、瘦身、提升性功能的保健品都大量的被報道引起肝損傷。而我們這項研究中,導致肝損傷的保健品種類也五花八門,如減肥茶、葡萄籽膠囊、蛋白粉、蜂膠、膠原蛋白口服液等,這些產品並非靈丹妙藥,不能盲目服用。”

哪些中藥會引發肝損傷?

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專家,大家都一致認為,確實存在中藥導致的肝損傷,但不能被過分誇大,也不能因此就質疑所有的中藥療效。

茅益民表示,中醫藥屬於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是任何人不容置疑的。

“然而,中藥導致的肝損傷是一個需要正確認識的臨床問題,一再強調中藥安全無毒是片面的,過分誇大也是不合適的。”高月求同時也歸納了中藥導致肝損傷的幾大原因:

一是中藥本身含有有毒物質,可導致肝損傷,如含有有毒生物鹼的川烏頭、雷公藤、藜蘆、常山、石榴皮、山豆根、苦豆子、野百合、千里光、菊三七等等;含有皂苷類的狼毒、望江南子、大戟、鴉膽子、何首烏等;含有毒蛋白的蒼耳子、巴豆、蓖麻子等;含重金屬肝毒性成分的硃砂、雄黃、輕粉、密陀僧、膽礬、鉛丹等,這些有毒中藥需在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導下應用,不可盲目自行服用。

二是誤服誤用,所用中藥的品質“張冠李戴”,如可導致嚴重肝靜脈阻塞的菊三七,與三七十分相似,不良藥商將其冒充三七出售;又如制何首烏在中藥製劑裡強調九蒸九曬,但不良藥商簡化製作流程,導致肝損傷時有發生,建議不可盲目自行購藥,服用中藥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和藥店找有經驗的中醫師開處方。

三是盲目大劑量長療程服用中藥,中藥劑量是中醫療效的關鍵因素,所謂秘方也常是劑量“秘而不宣”,有些醫生為追求療效,常常超大劑量超療程用藥。

對於中藥肝損傷的管理,在國家層面有沒有相關政策?

高月求表示,針對目前中藥肝損傷評價的混亂現狀,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8年6月發佈了《中藥藥源性肝損傷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分會聯合中華中醫藥學會中成藥分會,發佈了中藥相關性肝損傷診療指南。

“根據指導原則和診療指南,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遵循中醫‘十八反十九畏’和‘君、臣、佐、使’等配伍理論,合理使用中藥可以減少中藥導致的肝損傷。”高月求說。

藥物肝損傷如何準確診斷?

對藥物肝損傷是如何診斷的,高月求提出了疑問。

他稱,當前藥物肝損傷(DILI)的診斷沒有“金標準”,主要用排除法診斷,誤診率較高,而中藥肝損傷誤診率更高,臨床上中草藥與西藥聯合用藥高達30%,而治療慢性病時高達80%。

對上述觀點,茅益民表示肯定:“藥物肝損傷的診斷的確很困難,具有挑戰性,也是世界性的難題,診斷需排除其他引起肝損傷的病因,有時候,臨床上確實會造成誤診和漏診的情況。”

他具體介紹了自己論文的研究方法,“這項研究是在住院病人中開展的回顧性研究,納入研究的病人,從出院診斷中有‘藥物性肝損傷’相關診斷的病例中做進一步篩選,所有出院診斷中有藥物性肝損傷相關診斷的病例,需進一步用RUCAM量表(注:對藥物與肝損傷的因果關係進行綜合評估的專業量表)和專家評估意見進行藥物和肝損傷的因果關係評估,而這也是目前開展藥物性肝損傷研究國際公認的方法。”

是否只要有服用中藥或中成藥或保健品病史,無論是否合併服用過西藥,都歸因於中藥引發的肝損傷?

茅益民坦言,在臨床上有時很難區分到底是中藥還是西藥,還是兩者共同因素引起的肝損傷,更何況其論文只是回顧性研究,研究本身的缺陷和侷限性是無法避免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在研究中碰到中藥和西藥同時應用的病例,分析時會客觀地對兩者去分別計算,不存在僅將肝損傷直接歸因於中藥。”

他進一步表示,這項研究的客觀證據顯示,在國內不管是西藥還是中藥、保健品都會造成肝損傷,開展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瞭解中國藥物性肝損傷的流行病學、病因學、臨床特徵等整體現狀,以便後續能提出在中國防範藥物性肝損傷發生的切實措施。希望媒體和公眾不要片面解讀,這項研究並不是要去質疑中藥。

茅益民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會基於現有研究數據,繼續深入開展研究,“如研究分析為什麼有的藥物在某些人群中會導致慢性肝損傷的,有基礎肝病、肝硬化的病人中藥物肝損傷的臨床特徵是什麼,哪些藥物在無肝病基礎的人群中很少引起肝損傷、而在有肝病基礎的人群中則有引起肝損傷的風險,中藥和西藥引起的肝損傷差別在哪裡等,以便更好地提出相應的防範措施。”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中藥材天地網的觀點和立場。如有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