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The Great Gallery 旁邊是一座總面積8200平米的J. Elroy McCaw Personal Courage Wing展館,一樓是二戰館,二樓是一戰館。該展館於2004年6月6日(D-Day60週年紀念日)投入使用。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我對一戰的飛機不是太感興趣,研究得不多,因為早期飛機過於簡陋,也沒有特別輝煌的戰績。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草草轉了一圈,唯一的亮點是天花板上吊著的一架福克Dr.I三翼機複製品,但是沒有塗成里希特霍芬“紅男爵”座機的大紅色。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不過一戰館裡有一個雙翼機的簡易飛行模擬器,可以嘗試一下老爺飛機的飛行品質。說實話相當地難控制,響應速度很慢,至少這個模擬器是這樣調教的。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一戰的飛機不感興趣,對二戰的飛機我可是有極大的興趣。二戰廳裡展出了10架戰鬥機,架架都是大名鼎鼎的王牌,各有非凡的身世故事,對我來說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見到實機。

[ Bf 109E-3 ]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首飛於1935年的Bf 109是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螺旋槳戰鬥機,開創性地採用了全金屬承力蒙皮、全封閉座艙、可收放起落架、直列式水冷發動機等先進技術,是德國空軍的標誌。

它創造了很多傳奇般的第一:歷史上生產數量最大的戰鬥機(34852架,在所有飛機中排名第三,僅次於塞斯納172的44000架和伊爾-2的36183架),型號最多(十幾個改型從A排到S,近百個亞改型),世界上擊落敵機數最多的飛機(超過43000架),產生空戰王牌最多,單人最高戰績(哈特曼的世界紀錄352架)。

館藏的這架Bf 109E-3和對面的噴火式一起構成了1940年不列顛戰役的場景。因為Bf 109和英國的噴火、颶風體型相近,為了方便目視識別,在機鼻和垂尾上塗上了鮮豔的明黃色,形成著名的黃鼻子和黃尾巴標準塗裝。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二戰時期德國空軍機身標誌的規則非常複雜,符號很多。大體上聯隊標誌在座艙下方,大隊標誌在機頭,單機號按不同中隊用不同顏色的數字和圖形組合標在後機身十字機徽的兩側,聯隊和大隊軍官又有自己特殊的標誌。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根據機身標誌考證了一下,這架飛機的塗裝屬於德國空軍第二戰鬥機聯隊 - 即著名的“紅男爵”里希特霍芬(Richthofen)聯隊第三大隊的大隊長座機。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這位大隊長就是著名的王牌飛行員漢斯·哈恩上尉,正是他為第三大隊帶來了公雞頭圖案的隊徽,因為這是他在第三聯隊服役時設計的私人徽章 - 哈恩在德語裡就是公雞的意思。博物館中這架垂尾上繪有25個擊墜記錄,這是哈恩於1941年6月26日在敦刻爾克上空擊落的一架噴火。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上圖中間看向鏡頭的就是漢斯·哈恩,垂尾上繪有13個擊落標記,這是他於1940年9月6日在第二大隊擔任第四中隊中隊長時擊落的。

德國空軍在二戰中個人戰績超過一百架的超級王牌有107人,哈恩的最終戰績是108架,排名並不算高。但他戰績的含金量非常高,在西線他一共擊落了66架英機,其中53架為噴火,並且六次在一天之內連續擊落3架噴火。

但是,這架Bf 109並不是原裝的E-3型,它的身世同樣非常有故事。

這架飛機原屬於位於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Champlin戰鬥機博物館,這是一家專注於將一、二戰戰鬥機恢復到可飛行狀態的專業博物館,在2003年關閉後將所有藏品都轉給了西雅圖飛行博物館。

Champlin博物館於1972年開始尋求一架可修復的Bf 109,傳言在希臘和近東地區還有幸存的德國原裝貨,但是多次探訪都無功而返。於是退而求其次,於1973年從德國購買了一架HA-1112 - 西班牙特許生產的Bf 109G-2型。

有趣的是,這架西班牙製造的HA-1112-M1L 186號機卻可能是德國原裝的,因為1942年德國應弗朗哥的要求向西班牙提供了25套散件,由西班牙飛機制造廠組裝。這架HA-1112上所有儀表設備上都是德語,被認為正是這25架之一。

但是配套的DB 605奔馳發動機一直沒有交付,於是西班牙人只好採用自己的HS 89-12Z發動機代替,操縱性下降很多,並沒有投入使用。一直到1954年西班牙從英國購買了作為戰後剩餘物資的羅爾斯·羅伊斯梅林500-45發動機,也就是老對手噴火式的發動機,HA-1112才得以改裝成功,並一直服役到1965年底。

1968年,這架飛機被賣給了倫敦的“噴火”電影製作公司,參與了二戰大片《不列顛空戰》的拍攝。下圖是《不列顛空戰》的劇照,其中的Bf 109具有噴火式那樣的排氣管和下顎進氣道,這都是西班牙產HA-1112-M1L的特徵。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之後這架飛機回到了西班牙,並於1970年參加了著名電影《巴頓將軍》的拍攝。

1970-1973年它在西德以第54戰鬥機聯隊的塗裝展出。

1973年被Champlin戰鬥機博物館購買後,在德國開始了長達4年的改裝,以改成Bf 109E-3的狀態。原裝的DB 601發動機已經無法獲得,採用了一架瑞士道尼爾公司1945年產Bf 109E J392上的DB 605和適配的發動機外罩。所以現在飛機的尾號是Luftwaffe "0392",它來自捐獻出發動機的Bf 109E J392。

截至2016年底,世界上現存的Bf 109共有67架,而這架是已知唯一的一架處於可飛行狀態且採用德國原裝發動機的Bf 109。

* Bf 109還是Me 109? 

有人可能開始就會問,這不就是Me 109嗎,到底是叫Bf還是Me啊?確實這兩種叫法都很常見,甚至Me 109還多一點,連德國空軍的戰時資料上都同時出現過。

Bf 109最初由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Bayerische Flugzeugwerke AG,簡稱BFW)設計製造,總設計師就是大名鼎鼎的威利·梅塞施密特博士。1938年7月11日巴伐利亞飛機制造廠重組為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Messerschmitt AG)。航空史學界比較公認的觀點是,以這個時間節點為基準,無論生產持續到什麼年份,在此之前開始設計的飛機應該以Bf開頭,自此之後設計的則以Me開頭。因此Bf 109、Bf 110和Me 163、Me 262才是正確的稱呼。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很多文章說生產Me 109的就是寶馬公司,這是不正確的。BFW不是BMW(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雖然在1920年代BMW曾經是BFW的大股東,屬於同一個大老闆,但體制上兩者從來沒有合併為一體。BMW只生產過航空發動機,而從未生產過整機。戰後的梅塞斯密特經過多次變遷,從MBB變成EADS最終成為今天空客集團的一部分。



[ 噴火 MK.IX ]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BF 109的正對面陳列的就是一架噴火式,這兩個戰場上的最大對手在這個展廳裡也依然針鋒相對。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噴火式被譽為二戰最優雅的戰鬥機,和美國、德國那些或粗壯或硬朗的戰鬥機不同,噴火式周身幾乎沒有直線條,全部由流暢的曲線構成,包括那個製造工藝複雜的橢圓形翼尖。憑藉良好的氣動外形和功率強大的發動機,噴火式在不列顛空戰中一戰成名,成為英國的救星。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這口小銅鐘有一個專有名稱:Scramble Bell - 緊急起飛鍾。所有英國戰鬥機中隊作戰值班室的門口都掛著這麼一口鐘,一旦敲響枕戈待旦的飛行員們就必須馬上跨上傘包衝向戰機。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從背景板、現場陳設、播放的視頻和音樂、以及對面的Bf 109E-3,博物館都在力圖營造一個不列顛空戰的場景。但是,展出的這架噴火式卻並不是那個時期的飛機,而是近四年後生產的的"噴火"Mk.IXc型,它是專為針對新一代Fw l90戰鬥機而研製的,換裝梅林61型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達到656公里/小時,具備良好的高空性能,配備有2門機炮和4挺機槍,共生產了5665架。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皇家空軍的機身標誌比德國空軍簡單很多,規則是兩位數字/字母組合的中隊代碼+皇家空軍圓徽+單機編號,中隊代碼+單機編號就構成了這架飛機的無線電呼號。每架飛機唯一的註冊號用較小的字號印在垂尾前方,不隨隸屬中隊的變更而改變。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根據註冊號MK923和機身標誌考證了一下它的身份:皇家空軍第126戰鬥機中隊Z號機,塗裝時間為1944年4月-12月。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126中隊於1941年6月重新組建,作為駐馬耳他的三個戰鬥機中隊之一經歷了殘酷的馬耳他苦戰,後來隨盟軍登陸西西里並進駐意大利本土。直到1944年4月1號才調回英國本土並換裝噴火 Mk. IXC,準備參加即將到來的諾曼底登陸作戰。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中的這架噴火MK923是1944年3月由伯明翰Castle Bromwich飛機廠生產的(今天這個廠仍在生產路虎和捷豹),5月10日編入126中隊,被賦予了5J-Z的編號。5月28日由中隊長W.W.Swinden駕駛第一次執行戰鬥任務。6月份J.A.Plagis(羅德西亞頭號王牌)接任中隊長,他卻選擇了5J-K為座機。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MK923隨126中隊參加了D-Day的作戰行動,但沒取得什麼戰果(諾曼底登陸盟軍共投入了4900架戰鬥機)。8月14日,該機在巴黎南方擊落了2架Bf 109G,這是它服役過程中唯一的空戰擊墜記錄。到該年底126中隊換裝了野馬III,所有噴火式離隊。5J-Z接受了四個月的維修,之後戰局已定,沒有再參加作戰行動。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故事還沒有完,1947年該機被荷蘭空軍接收,並裝船運往荷屬東印度,在爪哇島執行過24次轟炸任務。1952年它又被轉賣給比利時空軍作訓練用。1958年它被出售給一家比利時私人公司,1961年和另外三架噴火式一起參加了戰爭鉅製《最長的一天》的拍攝。下圖是《最長的一天》的劇照,MK923是三架編隊中間的那架,在影片中被塗裝成340中隊的GW-U號機。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1963年該機被奧斯卡影帝Cliff Robertson買下並運往美國,整修一新恢復到1944年下半年126中隊5J-Z的塗裝狀態,因此現在該機已經沒有D-Day的攻擊條紋了。他僱傭了前加拿大空軍飛行員Jerry Billing駕駛該機參加各種航展飛行表演。Billing自1942年4月開始駕駛噴火式,直到1994年10月75歲時退休,成為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噴火式飛行員,一共飛行了52年半。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2000年該機的鉚釘已經開始鬆動,最終因為費用原因決定不再更換新的蒙皮,而是把它捐給了西雅圖飛行博物館。

目前世界上現存的噴火式共有238架,其中處於可飛行狀態的仍然有54架,這架MK923就是其中之一。



[ P-51D ]

在二戰館的出口處停著一架銀光鋥亮的P-51D野馬。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和仍帶有濃厚早期戰鬥機風格的B/C型相比,1943年底出現的D型安裝了擁有360º全向視野的氣泡座艙蓋,流線型的機身充滿現代氣息。它是野馬家族中產量最大、使用最廣泛的型號,共生產了9602架。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每側機翼安裝了3挺 MG53-2 12.7mm機槍,重新設計了平順的供彈線路,徹底解決了易卡殼的問題。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主翼增加了翼根的弦長,機翼前緣的折線更加明顯。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削平了機背以適應向後滑動開啟的新座艙蓋,為增強方向穩定性在垂尾前增加了背鰭。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座艙風擋後面安裝了K-14自動陀螺瞄準具,飛行員只要標定好敵機機翼尺寸,用瞄準具反射鏡上的光環套住敵機就可以射擊,模擬計算機自動解算提前量,這樣劃時代的黑科技造就了P-51D卓越的戰績。博物館中這架的K-14瞄準具被護罩蓋住了看不到。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得益於優秀的氣動設計和強勁的帕卡德 V-1650-3液冷發動機(按許可證生產的羅爾斯·羅伊斯梅林68),P-51D掛載兩個110加侖副油箱時航程高達3350公里,是當時唯一可以全程為轟炸機護航深入柏林和東京的戰鬥機。在擁有超大航程的同時,P-51D仍保持了均衡的空戰能力,無愧於螺旋槳戰鬥機的巔峰之作。

戰爭進入1944年,盟軍空軍呈現出壓倒性的優勢,德國空軍已經基本喪失了戰區制空權,更無力威脅到戰線後方的盟軍空軍基地。因此美國陸航取消了戰鬥機的機身塗漆,直接採用裸露的鋁製蒙皮交付部隊,不噴漆可以節省資金、降低重量、減小阻力,也是天然的識別色。因為金屬蒙皮反光強烈,在風擋玻璃前面的上機身表面會塗上深色啞光的防反光油漆。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美國陸航的機身標誌規則和皇家空軍十分接近,也是採用了中隊代碼+空軍機徽+單機編號的形式,當然放蕩不羈的美國佬會在機頭加上各種露骨的彩繪。在螺旋槳整流罩、機鼻前端和垂尾方向舵還會刷上中隊識別色和識別圖案,註冊號則印在垂尾上。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在座艙蓋邊緣印有飛行員的軍銜、姓名和綽號,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這架P-51D的塗裝為駐歐美軍第九航空隊第70戰鬥機聯隊第354大隊第353中隊L號機,綽號 "Feeble Eagle" - 雛鷹,為Glenn Eagleston中校座機,擁有20.5個擊墜記錄。353中隊的代碼是FT,中隊識別色是黃色。

Eagleston於1943年1月加入353中隊飛P-51B,當時還不到22歲。44年2月他擊落了第5架敵機成為王牌飛行員,D-Day後他的戰績增加到8.5架,晉升上尉。到10月份他升任中隊長,成為一位罕見的“22歲中隊長”,10月29日他在半小時內擊落了三架Bf 109。之後中隊換裝P-47D,45年2月又換成P-51D,就是現在展示的狀態,這是他已經晉升到了戰時中校軍銜。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獲得第14.5個戰績時Eagleston在座艙中的留影

戰後Eagleston繼續在空軍服役,參加了朝鮮戰爭並擊落了兩架米格-15,之後擔任過副聯隊長和基地司令,於1967年以上校軍銜退役。

Eagleston被讚譽為“戰鬥機飛行員中的戰鬥機飛行員”,連飛機模型廠家都推出了他座機的模型。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不過他的戰績和德國同行比起來要差了很多,因為到戰爭結束時,盟軍在歐洲戰場上僅P-51就有2500架之多,王牌飛行員多如過江之鯽,已經把德國的天空掃蕩得一乾二淨。

但是博物館中的這架P-51卻不是他原先的座機,這架飛機的來歷至今蒙有一層迷霧。當這架飛機最終被輾轉賣到美國,在愛達荷州進行修復時發現,已知最後的服役單位竟然是以色列空軍,機號可能是"146" 或者 "2346"。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以色列空軍146號P-51D

以色列建國後在1952年從瑞典購買了25架退役的P-51D,這一批被稱作P-51S的瑞典野馬則是美國戰後留在德國的剩餘物資,因此這架飛機很可能也是一位二戰老兵。但因為眾多原廠標牌和文件在以色列被拆除遺失,所以飛機來源已經不可追溯。

順便說一句,以色列當時也同時裝備有25架捷克產的Bf 109和62架噴火Mk IXe。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瑞典空軍的P-51S

這架P-51D的修復得到了西雅圖飛行博物館Kenneth H. Dahlber軍事航空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Kenneth H. Dahlber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出資設立了該研究中心;同時他也是水門事件的關鍵人物之一,曾擔任尼克松競選委員會的中西部財務主管,雖然他本人並未被指責有任何不當行為。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圖中和尼克松握手的就是Dahlber

另外他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在很多年之前,年輕的Dahlber中尉正是在353中隊服役,他的中隊長就是Eagleston中校。因此在Dahlber的指導下,這架昔日中隊長座機的外觀得以被非常精確地復原。

西雅圖飛行博物館巡禮(4)- 室內展廳(中)


D-Day前後Dahlber在他的P-51B座機上留影,機身和機翼上繪有攻擊條紋,可以看到FT的353中隊代碼。

Dahlber本人也是一位王牌,擁有14個擊墜記錄,被擊落過3次。在阿登戰役期間他曾率領16架P-47成功對抗了70架Bf 109的攻擊,親自擊落4架,自己也被擊落,並因此獲得了傑出服役十字勳章。

截止2018年4月30日,目前存世的P-51共295架,處於可飛行狀態的有174架,西雅圖這架已不能飛行。



這一篇飛機講得比較少,題外話比較多。參觀飛行博物館,看著這些戰功顯赫、保養如新的歷史名機,真的非常感慨。西方航空大國的航空文化氛圍濃厚,對飛機維護之精心,對記錄整理之系統,影視作品對歷史考證之嚴謹,民間對航空飛行之熱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剛開新號,所以還不能標註原創字樣,原創不易請多多指教,

歡迎大家一起交流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