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旁觀有沒有錯?作者為什麼說大菩薩李紈“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李紈——賈珠寡妻,可以說是標準的封建完美女性。在書裡,眾人對李紈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冷眼旁觀有沒有錯?作者為什麼說大菩薩李紈“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第四回,李紈一出場,作者就側面描述了李紈的女德:李守中繼承以來,便說“女子無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時,便不十分令其讀書,只不過將些《女四書》,《列女傳》,《賢媛集》等三四種書,使他認得幾個字,記得前朝這幾個賢女便罷了,卻只以紡績井臼為要,因取名為李紈,字宮裁。

55回,寫道“李紈是個尚德不尚才的”。

65回,小廝興兒說道,“我們家這位寡婦奶奶,他的渾名叫作‘大菩薩’,第一個善德人。”

冷眼旁觀有沒有錯?作者為什麼說大菩薩李紈“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然而這樣一個尚德之人、大菩薩、良善人,作者竟然在最後給李紈的判詞中寫到:“雖說是,人生莫受老來貧,也須要陰騭積兒孫。”這話說的太直白了,直接說李紈不為兒孫積陰德。但是李紈做了什麼壞事,讓曹公如此諷刺?

要說李紈做了什麼壞事,前80回還真沒提到,甚至以後也不可能做什麼壞事,讓曹公諷刺李紈不積陰德,最大的可能只是因為李紈對賈府眾人的遭遇冷眼旁觀。

冷眼旁觀有沒有錯?作者為什麼說大菩薩李紈“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從脂評裡我們可以知道,賈府最後被抄家,寶玉、鳳姐等人被困監獄,巧姐被賣入煙花地。不過古代對於守節的女子格外寬容,哪怕抄家,她的嫁妝和財產也可以帶走,可以說守節的李紈是賈府落難後唯一的指望。

然而下人賈芸、小紅為了寶玉、鳳姐的安危四處奔跑,被寶玉趕走的丫鬟茜雪也會前去獄神廟看望舊主,鄉野村婦劉姥姥為救巧姐散盡家財。可這個最有能力幫助眾人的大菩薩、好嫂子卻毫無動靜!

冷眼旁觀有沒有錯?作者為什麼說大菩薩李紈“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如果賈府對李紈不好,李紈的冷眼旁觀並無不妥,可是賈府對李紈無可指摘。

賈母讓姑娘們都跟著李紈學習針黹誦讀,這是對李紈的信任。也正因為這份信任,李紈才可以住進大觀園。而且賈母也從未在錢財上虧待李紈。看看李紈財產狀況:

你一個月十兩銀子的月錢,比我們多兩倍銀子。老太太、太太還說你寡婦失業的,可憐,不夠用,又有個小子,足的又添了十兩,和老太太,太太平等。又給你園子地,各人取租子。年終分年例,你又是上上分兒。你娘兒們,主子奴才共總沒十個人,吃的穿的仍舊是官中的。一年通共算起來,也有四五百銀子。

冷眼旁觀有沒有錯?作者為什麼說大菩薩李紈“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可以說賈府絕對沒有虧待李紈,然而賈府抄家,李紈卻對昔日的親人無絲毫情分,完全拋棄了自己的公婆、妯娌、小叔子、小姑子。當然以李紈的教養就算要撇開賈家,也完全可以給出充足的理由,再說一些大而空的安慰話,和自己的不得已。

冷眼旁觀有沒有錯?作者為什麼說大菩薩李紈“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明哲保身、冷眼旁觀不是錯,錯的是這份明哲保身用在朋友親人上。如果親人朋友也把情分、本分分的如此清楚,那親友和陌生人有什麼區別?

賈府落難,不乏落井下石之人,這些人可恨;也有雪中送炭之人,這些人可敬。但是如李紈這樣說什麼明哲保身,一味冷眼旁觀的親人,卻又及其可悲。再想著往日的情分、推崇,又覺得十分可笑。

親友的冷眼旁觀其實比敵人的落井下石更讓人難受,也正是因為李紈對親人的冷漠,曹公才會說一句“也須要陰騭積兒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