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所有迷茫的人一封信

至所有迷茫的人一封信

去年我有一個同事,專業學的是社會學,畢業之後是去做的銷售,在這個競爭最激烈的崗位(沒有之一),結果可想而知。

但就在朝九晚九的同時,他還喜歡音樂,愛好舞蹈,沒事的時候還喜歡看財經;後來又喜歡登山,旅行,攝影等,都去嘗試過卻沒有堅持下來。

同事都對此嗤之以鼻,對他的行為表示不可理解,每天上班都那麼累了,還有閒心去研究這些東西,有那時間還不如想想怎麼多賺錢。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三分鐘熱度,沒多久就放棄了,這是所有人的共性。

但即便是這樣,他對世界的好奇,對事物都充滿了興趣,敢於去嘗試,這是最難能可貴的。

後來他跳到了另一家戶外運動公司,他過去之後整個KPI上升了20%,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而這些能力和特殊正式源於他對舞蹈、旅行等等的學習,和所學專業對社會理解力的提升。

而現實中的很多人卻跟他周圍的同事一般,對自己喜歡什麼全然不知,從來不去積極改變。當看到別人與自己不同的行為時,又感到不可理喻。

他們一邊感到迷茫、困惑,一邊卻拒絕嘗試,因此眼中的世界只有那麼大,世界觀也必定狹窄、平庸。

廣泛的興趣來自於你的好奇心,你的嘗試、探索都在擴大充盈你的世界。

相反,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直接拒絕而不去嘗試,也就丟失了探索的時機,失去了豐富自己的機會。

又如正在寫文的我,如果沒有嘗試寫作,即使有新媒體這樣的平臺,我的想法還是存在於腦海,很難躍然紙上。

至所有迷茫的人一封信

為什麼很多剛畢業,甚至沒畢業的人感到迷茫?

我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叫小偉,他本科學的是管理,讀研的時候是新西蘭的信息管理,畢業回國找不到工作,為什麼?

因為在目前的國內市場,他所學的東西看似毫無用處,就算到外企當個小員工都不合格。

心理學中有一個名詞叫“達克效應”,它的解釋是這樣的:

它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在自己欠考慮的決定的基礎上得出錯誤結論,但是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辨別錯誤行為。

這些能力欠缺者們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幻的優勢之中,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水平,卻無法客觀評價他人的能力。

回到小偉身上,他對自身的期望值過高,不屑於4/5千的工資,覺得總有一個地方能施展拳腳,因此小公司看不上,一心想去大公司;但卻連一個表格都做不要,想寫一篇文章卻幾天沒動一個字…

試問這樣的人,哪個大公司敢要。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是不是總遇到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人?他們自以為聰明、能力很強,往往真實能力卻和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差之千里。

這說明,能力的高低會影響自我的認知。因此,認識到自己不足的做法之一,就是先提高自己的認知和能力。

引用了幾位哲學家及科學家的話: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 孔子

無知比博學更容易給人帶來自信。

—— 查爾斯·達爾文

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對這個世界一無所知。

——蘇格拉底

至所有迷茫的人一封信

要想提高自己的認知,就要打開自己的腦子。知識不是向水池裡灌水,而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

充分運用你畢生所學,這樣腦子才不會生鏽。

比如說,很多時候隨便一個場景,我總是會思考很多很多。過年的時候在老家,看見小時候的這個糠醛廠還在,我隨手拍了一張。

至所有迷茫的人一封信

不知道你在這個圖裡看到了什麼。

我看到了:

1.化工廠工作的原理:怎麼運作的?這個廠子的成本如何?是不是通過某些關係打通了渠道,怎麼把廠子開起來的?

2. 環境保障局是什麼部門,為什麼能包容這個工廠?整個施工的招標中標和具體流程又是什麼?成本和利潤呢?其中的工程有什麼趣味在裡面?如何提前規劃好潛在的危機以便提前留出未來的位置?

3.施工旁邊這些樓房是哪個建築工程建的?為什麼會給這個公司設計?我能不能有個建築公司然後通過這些關係把錢掙到?這些簡單的堆砌是不是比外面的更貴?整個樓房是要給所有市民住的,是不是還需要地方審核?

4.旁邊的小煙囪用來幹嘛用的?小煙囪排除的廢氣相比大的如何?哪家廠商上他的下游供應鏈?

5.旁邊都有什麼學校?教育?教育連接了縣裡的教育局,梨樹縣教育局在哪?教育質量如何?有沒有學區房的概念?那天早上很冷又陰,會不會起床上學會很難受呢?

6.這裡汙染如此嚴重,以至於白天會問到一股淡淡的甜味,其他工廠有貢獻廢氣嗎?能源來自於哪裡?和地勢的關係有多大?來自於產業架構不平均嗎?

等等等等。其實隨便拿一張照片出來,我都會想很多很多,如果我看一本書,我也會在某些關鍵的作者情感表露的部分思考很久很多,甚至在看某些內容的時候腦子裡聯想到同歷史時期的其他事件和當今的世界,所以有時候我看書雖然很慢,但是很累。

至所有迷茫的人一封信

那樣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的人,也許你現在正在嘗試的路上,沒關係,多去試錯,去尋找屬於你自己的路。

人生不設限,真的不是一句空話,如果你真的不知道做什麼,那就把你所有不能做的全部去掉,剩下的就是你的選擇。

不要把自己侷限,世界之大宇宙之廣,生活不僅眼前的坐井觀天,還要去探索遠方的地平線。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豈不美哉!

也許我青澀的文字不能給作為讀者的你帶來什麼,那麼最後,用浪矢爺爺的一段話,作為本篇的結尾:

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你的地圖是一張白紙,所以即使想決定目的地也不知道路在哪裡。地圖是一張白紙,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

可是換個角度來看,正因為是一張白紙,才可以隨心所欲地描繪地圖。一切全在你自己。對你來說,一切都是自由的,在你面前是無限的可能。這可是很棒的事啊。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