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個個都是榜樣

不論是現代還是歷史上,都有一些大器晚成的人物,有的甚至到晚年才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今天小兮就帶大家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大器晚成的人物。

回顧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個個都是榜樣

1.姜子牙

傳說姜尚活到了100歲,這個我們無從考證,畢竟年代太久遠,也沒有可靠地史料證明。中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形容的就是大器晚成,所以姜太公大器晚成這個說法是肯定沒問題的。他年輕時生活貧困,但胸懷大志,刻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直到暮年,終於遇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先後輔佐了周文王、周武王。

回顧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個個都是榜樣

2. 吳承恩

吳承恩生於一個商人之家,家境清貧。他自幼聰明過人,“性敏而多慧, 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遺憾的是他科考不利,直到中年才考上“歲貢生”。30歲時,他才有了創作的想法。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幾十回。直到晚年,他才正式投入到《西遊記》的創作中。一生窮困的吳承恩,82歲時才完成《西遊記》的創作。完成後,他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離開了人世。

回顧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個個都是榜樣

3.黃忠

黃忠在三國裡,成名也比較晚,他年輕時一直為劉表效力 。公元211年,已經60多歲的黃忠跟隨劉表入川,表現突出;公元219年,70多歲的黃忠依然在沙場馳騁,進擊漢中定軍山時,他斬殺了魏國的夏侯淵,從此聲名大振。同年,劉備稱漢中王,任命黃忠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回顧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個個都是榜樣

4.劉邦

劉邦應該是最典型的大器晚成的人物。除了運氣好,他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公元前209年,已經47歲的劉邦參加了起義,他想幹出一番事業。功夫不負有心人,它的努力得到了回報。公元前206年,秦滅亡。劉邦和項羽開始了長達四年之久的競爭,最後以劉邦的勝出為告終,55歲的劉邦稱帝。從一個小小的亭長到一國之主的皇帝,劉邦只用了8年。

回顧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個個都是榜樣

5.蘇洵

蘇洵是“ 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子蘇軾、蘇轍以文學著稱於世,世稱“三蘇”,他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和《諡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並傳於世。可是這樣一位傑出的文學家,在年少時卻不好好讀書,而是喜歡像李白那樣任俠與壯遊,到處遊蕩。直到18歲還不會斷句和作詩文,直到“二十五歲始知讀書,從士君子游“。但一開始他仗著聰明,學習態度很不好,所以第一次應鄉試舉人就落第了,後來“年二十七,始發憤讀書”,此後參加科舉不順,就在家教授蘇軾和蘇轍讀書。北宋嘉祐初年,蘇洵已經47歲了,他帶二子進京應試,受到歐陽修的重視和推薦,從此文名大盛。57歲在當今社會也是快退休的年齡了,蘇洵卻剛開始成就文名。

回顧中國歷史上“大器晚成”的名人,個個都是榜樣

6.屈原

屈原的大器晚成不只是在功名官位上,更是在文學成就上。他之所以在文學成就上能夠達到如此高的高度,與他坎坷的經歷有關。屈原一生在官場被小人排擠,不得志,無路可走的他只能將一身的才華寫出來。 他寫作《離騷》的時候已經度過了他的大半生。他愛自己的國家,可是他無能為力,又不忍心看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楚襄王二十一年,他自沉汨羅江,懷恨而死。

大家還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人嗎?知道的話就留言討論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